耳石症这个词是上周好基友问我的,我也是头回听说,拖延癌现在给你交作业了
菜菜妈。耳石症学名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简称BPPV,是最常见的复发性耳源性眩晕的病因,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现在认为它是由于耳石异位引起,指与特定头位变化(比如弯腰低头、翻身转头)相关的,小于60秒的短暂眩晕。
发作趋势为早晨达到高峰,白天渐缓解。可伴有恶心和呕吐,眼球震颤,但是无听力损失和耳鸣。
耳石异位为啥会让人头晕目眩呢?先看图了解内耳(内耳中的前庭系统是负责平衡的)。
▲图片比较模糊,领会精神就行了-_-
耳石是一种碳酸钙结晶,正常应该在内耳的球囊和椭圆囊里。可是它们跑到半规管里了,刺激里面的毛细胞,引起错误的运动感知,实际人没有做这些运动,人就晕了呗。
病原学因素包括:椭圆囊耳石膜的自发变性;迷路震荡;中耳炎;耳部手术;最近的病毒感染;脑外伤;麻醉时间延长或长期卧床;前庭疾病病史;前庭前动脉阻塞。
一般只需要凭典型症状,配合体位试验诊断,很少需要影像学检查。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可以在数周或数月内自然缓解,也可能持续数月或数年。
因为这种疾病可能长期存在,所以药物治疗是不提倡的,药物的副作用通常会加重平衡障碍。
手法耳石复位法是目前较为普遍又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头位的移动使移位的耳石回到椭圆囊里。
手法复位后,可以选择带颈环限制头部姿势1~2天,避免剧烈快速移动头部,平时有剧烈运动时也要多多注意。
以下是来自默沙东诊疗手册的Epley手法治疗示意图。
以下是来自uptodate的改良版Epley示意图,这个方法可以自己尝试着做,每天3次,直到24小时不再发生位置性眩晕。
▲左侧
▲右侧
特别严重的耳石症需要手术治疗。
预防方法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不要过度疲劳;注意卫生,减少感染的机会。
没了。
参考链接「滚动查看」:
upto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