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耳石症即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英文名字BPPV,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周围性眩晕性疾病之一,医学定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前庭性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据国内外文献研究,男女发病比例多为1:1.5-2.0,通常40岁以上高发,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
从耳朵的解剖结构上来讲,内耳位于耳朵的最深层次,主要包括耳蜗和前庭两个部分。
每一侧前庭又包括球囊、椭圆囊、三个半规管(前半规管、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球囊、椭圆囊参与感受水平和垂直的执行加速运动和重力信息,半规管主要参与感受旋转运动。
椭圆囊与三个半规管相通。椭圆囊内有一个椭圆斑,耳石是附着在椭圆斑上的微小颗粒。
由于外伤、快速转头、机能退化等各方面原因,耳石会从椭圆斑上的脱落,然后掉到半规管中,只要晃动一下,耳石就在半规管中滚动一下,这时就会感到天旋地转,直到头不动耳石停止运动,头晕症状症状就会好转。但是头部再动,还会再出现头晕。这样就出现了我们所说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耳石症”。
简单讲,耳石症的出现与椭圆囊和半规管有关。头晕是因为“耳石从椭圆囊‘跑’到三个半规管”患者常于头位改变时出现短暂性眩晕发作,如卧位与坐位迅速转换、平卧翻身、抬头或低头时,其中85%-90%患者是由后半规管耳石引起,5%-15%为水平半规管,仅1%为前半规管耳石所致,亦可因多个半规管同时受累而诱发。目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原因仍不明确,国内外有人认为和体内钙的代谢有一定的关系。
如何识别良性位置性眩晕?
1、头晕时有视物旋转;
2、头晕与体位变化密切相关,起床、卧床、翻身时容易出现;
3、每一次头晕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一分钟。
通常伴有其他症状:其他症状可包括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头晕、头重脚轻、漂浮感、平衡不稳感以及振动幻视等。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
1、耳石复位是治疗目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主要方法,操作简单,可徒手或借助仪器复位,大部分能取的良好效果。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不能使耳石复位,但良性位置性眩晕可能与内耳退行性病变或合并其他眩晕疾病,可考虑应用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诊断清楚、责任半规管明确,经过1年以上规范的耳石复位等综合治疗仍然无效且活动严重受限的难治性患者,可考虑行半规管阻塞等手术治疗。
4、前庭康复训练前庭康复训练可作为BPPV患者耳石复位的辅助治疗,用于复位无效以及复位后仍有头晕或平衡障碍的病例,或在复位治疗前使用以增加患者对复位的耐受性。
预防良性位置性
1、养成良好习惯,避免长时间看电脑、玩手机、打牌等;
2、饮食上,忌浓茶、咖啡和酒类等刺激性饮料,还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
3、适当运动保持平衡功能;
4、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防止骨质疏松。
结语: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牡丹石导致中老年人头晕的症状并非字头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如果复位后眩晕仍无好转,建议进一步玩啥各项辅助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位置性眩晕,特别需要排除脑梗死等中枢性眩晕。
专家介绍
黄守先
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
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毕医院神经病学专业。医院"三好一满意"医生,年获得市级文明医生称号。年9月至年2月在上海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半年。
擅长: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头痛,颅内感染,脊髓病变,痴呆,帕金森病,周围神经疾病,面神经炎,周期性瘫痪等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供稿:神经内科一病区黄守先编辑:宣传办王洁图片来源于网咯;侵删往期回顾
范医?科普
高血压知识你知道多少
范医?科普
长期戴耳机的是与非?
范医?活动
医院举办首届腔镜技能竞赛
范医?科普
规律透析患者如何补蛋白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