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秒,都让新闻动起来近日家住同心县的贺先生犯头晕病了躺在床上一翻身就感觉天旋地转仿佛房屋都颠倒了这样的病症已经困扰他四五年了时不时就会发作通常在翻身或起床的时候突然一阵眩晕持续一分钟左右摸不着发病的规律也找不到病因最近的这次发病格外痛苦眩晕的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还有出汗心慌经人介绍贺先生医院(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经过诊断检查确诊为左侧后半规管耳石症那么什么是耳石症呢?
我们的内耳中有个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钙盐结晶,叫做耳石,一旦它“离家出走”,就会在某个时刻导致剧烈的眩晕,称为耳石症,是临床眩晕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
(网络图)
什么是耳石症?
医院(医院)神经内科科室主任医师文永霞解释道,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内耳有两部分,一个是耳蜗,主管听力,另一部分叫前庭,主管平衡。
前庭包括球囊、椭圆囊和三个半规管,其中,球囊、椭圆囊的表面有一层胶质膜,胶质膜表面有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钙盐结晶,形状像石头,故被称为耳石。
“耳石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不像胆结石、肾结石是生了病以后才有的。我们坐电梯时,能感觉到上行还是下行,做汽车时能感觉到往前走还是往后走,靠的都是耳石,所以耳石又被称为位觉砂。”文永霞说。
在内耳结构不稳定的情况下,耳石会从耳石膜上的脱落,进入到半规管的管腔内。官腔内有大量淋巴液,附着着神经毛细胞,当人体的头部位置发生与重力方向偏移的改变后,耳石颗粒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刺激神经毛细胞,从而就会向大脑传递神经冲动,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的眩晕,这就是耳石症。
文永霞介绍到,耳石症是临床眩晕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人群终身患病率为2.4%。
耳石症导致的眩晕是一种“运动幻觉”,患者觉得房子转了,床翻个儿了,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恶心、呕吐、心慌、憋气、面色苍白、血压高、血糖高甚至大小便失禁。
患者感官上还会出现身体漂浮感强烈、平衡感下降以及幻视等现象。严重时患者面色蜡黄、大汗淋漓,无听力下降和肢体活动障碍。
(网络图)
明确诊断后,文永霞现场为和贺先生做了手法复位,这是目前治疗耳石症最有效的方法。即按照临床设计的一套方法让患者头部位置变换,使自由游动的耳石微粒通过重力作用,从半规管移出,回归到椭圆囊或球囊,不再引起眩晕等病理反应。
大约10分钟左右,手法复位结束,贺先生起身,眩晕感当即就减轻了很多,眼前的房顶和墙壁不再旋转,他顿感轻松,也大呼神奇。
文永霞笑着说,手法复位简单易行,可在门诊操作。这些年,她通过手法复位治疗的耳石症患者超过人。一般可一次复位,80%的患者可治愈。
哪些人容易得耳石症?能否提前预防?
文永霞说,耳石症在中老年人中较高发,60岁是高发年龄,尤其是女性。骨质疏松的人易高发,这是因为耳石是碳酸钙结晶,如果发生骨质疏松,可能会引起局部结构的变化,导致耳石从正常的位置脱落下来,从而发生耳石症。
耳石症患者中,26%为偏头痛所致,其发病机制可能为前庭血管痉挛致使耳石脱落,此种偏头痛的耳石症更常见于儿童。
外伤或手术震动,比如发生车祸,外力撞了耳部、大脑,或耳朵做了手术,或在乘车时因为汽车突然加速或减速导致颈部损伤,这些都会引起小晶体的“机械性”脱落,从而导致耳石症。
当然,现在患耳石症的年轻人也不少见,因为大家都习惯长时间玩手机、使用电脑,低头和久坐伏案往往让身体保持一种紧张的状态,增加了患耳石症的风险。
预防耳石症就要从避免以上这些危险因素做起,不要猛躺猛起,睡觉时翻身也不要动作太快,特别是中老年人。控制好血压,保护好血管。
年轻人则尽量避免长期伏案工作,不要维持一个姿势长时间看手机。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不可过度劳累,不可熬夜,不可压力过大,保持心情舒畅。平时多注意身体锻炼,但不可剧烈运动,避免过量吸烟、饮酒,远离噪音。
女性要适度补钙,换季时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感染,出行要注意安全,尽量避免外伤的发生。
如果出现了眩晕,要考虑耳石症的可能,医院耳鼻喉科或者神经内科就诊。
END记者丨沈亚婷编辑考拉不易审稿
石永磊马玲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