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刚飞从新课标的五个维度来观照高中语文阅

作者简介

毛刚飞,浙江省宁波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宁波市语文名师,首届浙派名师培养对象,国培工作坊坊主,在《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浙江教育报》《宁波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散文余篇,主编、参编10余本语文教学书籍。

摘要:文章从新课标的核心素养、任务群、专题教育、情境、知识形态五个维度,对刚刚结束的浙江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中的三堂优课进行点评,指出三堂课存在的一些共同问题,并提出“新课标”下如何观察课堂的新观念。

关键词

省赛课新课标核心素养任务群专题化情境知识形态

年10月28日到30日,浙江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在浙江慈溪中学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12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本次比赛围绕着苏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二模块“和平的祈祷”这个专题,(包括茹志鹃的《百合花》,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朱启平的《落日》,《图片两组》)要求老师能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相关精神,自己选择专题教学中的其中的一篇或者几篇来组织阅读,来自全省各地约人参加了这次盛会,通过中国教研网的直播平台,有超过三万五千人参与了观看,23名评委或者是高校教授或者是特级教师或者是地市教研员。听课期间,我想起了30多年前自己读高中时吴宁亚老师带领我们阅读《百合花》这篇小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读大学时一个星期啃完万字的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然后又啃完《被开垦的处女地》的阅读的快感。想起了97年开始到我参与、见证马骉、张悦、张全民三位老师参加省优质课大赛的情景,想起直接指导姚玮董、岑斌、孙谨、郁雪琳等老师参加省优质课大赛的片段,这些都成为我生命中有关文学有关省优质课的美好的回忆。受大会组委会所托,有一个环节安排我对29日下午的三堂课作点评,我从五个方面作了思考,期待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形态有着真正的转型,现在用文字呈现供大家批评。

一.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去观察

这次课程课改的最关键词就是核心素养,为什么会那么重视核心素养,其实也有一个背景,因为这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人们所处的是多边的学习和生活场所,信息的获得除了传统的纸质材料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人与人的沟通超越了时空和形式的限制。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四个关键词,就是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尽管里课标里把它一一分开来,但是这四个方面绝对不是像数学里的象限那样截然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语言当然是关键,但是语言和思维有联系,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审美和文化自然也要借助语言和思维,有时也需要外化的语言得以呈现。这三堂课三位老师充分地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养。譬如朱老师聚焦《百合花》中两段很有诗意的景物描写,让学生去朗读去比较“哎”这个情感词放与不放的不同意味,进而去思考小说独特的美学风格。譬如说聚焦《百合花》小说里重要物象被子的三次描写,结合语言“撒”让学生从文字里去感受人的精神的伟大,去体会这篇战争小说中的特有的爱和情谊,这是审美的范畴,也是革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譬如说朱老师让学生去体会《落日》选段了有关“我”的感受和想法,明白新闻并非简单的零度语言,而是有着鲜明的中国立场,这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里“国家认同”“责任担当”的教学化的体现。譬如孙老师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去梳理索科洛夫的人生遭遇,这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zhidongd.com/czjs/64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