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榜时间的模样,塑造了你审美的意趣

你·的

好书周榜

(年第20期)

深港书评

阅读,是在时间里“轮回”;审美,则是时间赋予你的经验。

本期书榜,我们来说一说“时间与审美”的关系。阅读,是可见之物,你从别人的经验里获取知识,改变审美意趣(审美在阅读中并不存在提高或降低的状态,阅读只会带来意识的转变)。所以在《品味》中,我们能看到柏拉图所说的“在智慧与无知之间有某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爱”,爱是一种具体的情感,它在我们的阅读过程逐渐被形象化,成为我们审美的标准,当然“爱”也是哲学的标准之一。

艺术作品无法避免讲述“爱”,这也是时间长河里不朽的审美主题。《我们的生活》有作者对人与自然之爱。《爱的四十条法则》里有对追求不同生活的爱。《加莱亚诺传》中有对国家与民族的爱,我们从文字里倾听“拉丁美洲的声音”,它也同样会在你的经验里成为共鸣的声音。在《回响与疏明》里看见电影艺术的秘境。回响,是时代观念之维,疏明,是电影哲思之境。王家卫在解释为什么武术叫功夫时说道:“功夫,其实就是时间”。而这个时间便是将你的审美形象化的东西。

审美从时间中来,无论是读书或看电影,它所呈现的故事,都将在图像和时间的逻辑中给予你疏明之境。你因此现在所思考的,便是你的审美意趣改变的过程。

特别推荐

《生活的故事》

(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著

王丽丹姜敏许力任明丽王志耕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年7月

本书为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的自传体纪实长篇小说,共分为《遥远的年代》《动荡的青春》《未知世纪的开端》《满怀希望的时期》《投身南方》《漂泊的篇章》六卷。书中既有对往昔岁月的追溯回望、对创作历程的思考探索,亦有对大自然空灵淡远的诗化描绘,作者更是艺术化地书写了与之同时代的作家,诸如布尔加科夫、巴别尔、谢维里亚宁等人的生平轶事。此外还着力刻画了船夫、马车夫等普通人物群像,行文间流溢着生活的厚重感和纯美诗意。从中可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也可一窥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从沙皇俄国到苏联时期的社会历史图景。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俄罗斯作家。生于莫斯科一个铁路员工家庭,当过工人、记者等,参加过红军。年凭中篇小说《卡拉-布加兹海湾》成名。一生著有多部小说和散文作品,其中探讨文学创作的《金蔷薇》和长篇自传体小说《生活的故事》尤为著名。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排名不分先后)

虚构

1

《爱的四十条法则》

(土)艾丽芙·沙法克著

刘泗翰译

中信出版集团·大方

年7月

平凡的家庭主妇艾拉,在经历了二十多年以家庭为重心的生活后,终于下定决心逃离已经变味的婚姻,重操旧业,回到自己年轻时热爱的文学世界当中。很快,她在一家文学经纪公司觅得工作,第一个作务就是试读一部投稿小说《甜蜜亵渎》。

艾拉一边审读,一边就小说中涉及的情感、哲学问题与作者探讨。二人在邮件往来之中,情愫暗生!在与阿济兹的交往中,艾拉不断反省自己的人生,探索关于爱的真谛,最终她获得了勇气,逃离自己现有的生活,去大胆地追求爱与自我……

2

《战争》

(德)路德维希·雷恩著

王之光译

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年7月

作品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主人公路德维希?雷恩——一名五等兵,跟随大部队进军比利时和法国的经历。在此期间,他亲眼目睹了一个个年轻人在身边倒下。但他一开始并没有对战争产生质疑,他也没有时间为倒下的战友难过。

作者用朴素、冷静的语言描写了雷恩受伤后的恐惧、晋升后的骄傲、被授予二等兵铁十字勋章后的喜悦和阵地战时的无聊。之后,雷恩被提拔为中士,并再次受伤,医院获得了一等兵铁十字勋章,但他内心深处开始抵触战争。年10月,雷恩回到前线,他发现所有人都对战争憎恨不已。不久后,一战结束了。

3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城迟著

新星出版社

年7月

这是一部“丧燃”气质的小说,心灰意冷与热血沸腾共生在尖锐有力的文字中,就像一首热血的摇滚。

年,主人公“我”在川陀拳馆打工。黄昏,一个女孩踢馆,她的名字叫阿九。少女阿九的人生有一个不堪的开头:在家里,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继父施暴;在学校里,受人轻贱;被迫离开校园后,从最底层开始挣扎自立。18年后,阿九戴着拳套回来了……

4

《最后的儿子》

(日)吉田修一著

刘姿君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8月

这是吉田修一的出道作品,回归这位多面体作家的创作原点,探究吉田修一的创作初心。

本书收录了《最后的儿子》《碎片》《Water》三篇中篇小说。3个故事各有不同的面向和风格,这些面向和风格也在他之后的作品中不断呈现。

非虚构

5

《罗马的命运:

气候、疾病和帝国的终结》

(美)凯尔·哈珀著

李一帆译

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年6月

作者将宏大的历史叙述与最为尖端的气候科学和基因研究结合在一起,指出罗马帝国的命运不仅是由皇帝、士兵和野蛮人决定的,也是由火山爆发、太阳周期、不稳定的气候以及致命的病毒和细菌决定的。他从罗马帝国的二世纪的巅峰时期一直叙述到七世纪拜占庭帝国的支离破碎的局面。哈珀描述了罗马人在巨大的环境压力下如何复苏,又如何再次面临危机,直到再也无法承受“小冰河时代”和反复爆发的鼠疫的打击。

本书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全面描述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如何面临和忍受环境的压力导致最终的崩溃的。罗马帝国的例子提醒我们,气候变化和细菌进化以令人惊讶的方式塑造了我们居住的世界。

6

《至高权力:

罗斯福总统与最高法院的较量》

(美)杰夫·谢索著

陈平译

新经典·文汇出版社

年7月

通过研究大量的手稿、信件、从未出版过的日记,以及对各种司法记录和新闻报道的详细调查,作者再现罗斯福、白宫幕僚、大法官、议员、政治投机分子、媒体大亨等人物,重绘年代美国最高法院的真实面貌,全面展示美国政府三大分支之间极具张力、互相制衡的角斗。

7

《加莱亚诺传》

(阿根廷)法比安?科瓦西克著

鹿秀川陈豪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年8月

本书是关于加莱亚诺的第一本传记,作者将加莱亚诺的生命历程与乌拉圭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进程相结合,评述了他在父母身边度过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著名的《前进》周刊叱咤风云的记者生涯、乌拉圭政变后流亡阿根廷并创建《危机》月刊的岁月、年代独裁军人暴政下流亡西班牙的日子等。

作者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加莱亚诺这个有血有肉、充满活力的文化英雄,还让我们得以近距离观看拉丁美洲的社会政治运动,了解古巴革命点燃了整个拉美的革命热情后,拉普拉塔河沿岸的拉美知识分子共同体直面苦难与暴力的斗争场面。

综合榜

8

《回响与疏明:

王家卫一代宗师的电影境遇》

闫立瑞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年7月

这是关于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的长篇论著。作者透过故事、图像、时间三重视野,以电影的技术分析为经,以图像思维和时间含义为纬,剖析《一代宗师》的影像境遇。

本书作为对《一代宗师》电影的分析,是国内对于单部电影分析较为少见的深度作品,作者既发掘了电影艺术本身的潜能,也讨论了《一代宗师》所表达的哲学意味。行文流畅,启发性强。

9

《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

张宏杰著

博集天卷·岳麓书社

年8月

中华文明从来不是孤立发展的,自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受到世界其他文明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外来因素并未改变中华文明的本质,反而更彰显出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本书将中国史放入世界史的大背景之下,理清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对中国史的整体概念。同时,作者用“长时间,远距离,宽视野”的解读方式,力图全方位呈现中国历史治乱循环背后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动因。

10

《品味》

(意)吉奥乔·阿甘本著

蓝江译

拜德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年8月

一本关于审美和经济的书。阿甘本说,品味问题是美学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许多经典的美学著作中,品味(英文:taste;德文:Geschmack)关于我们对美的认知,关乎我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不过,阿甘本对品味的关心并不是纯美学的。他认为,从古代以来,西方的主体概念就陷入一个无法修复的分裂,一边是以审美和情趣为主的审美人(homo?stheticus),另一边是功利和世俗化的经济人(homo?conomicus)。在作者看来,唯一可以破除这个魔咒的,是恢复柏拉图时代真正的品味,而不是作为一种无法认识的抽象的普世性的品味。这种品味正是爱-智慧,即哲学。

选书

深港书评编辑部

主编

谢晨星

撰文整理|伍岭

编辑

邓晓偲

深港是起点书评是风帆

如需合作或转载,请联系后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zhidongd.com/czjs/44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