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称内耳耳石症,是3大眩晕症发病率之首位,发病年龄30-60岁,女性约为男性的两倍,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多,以老年人最常见。“耳石症”有多种类型,85%-90%发生于后半规管,5%-15%发生于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耳石症较少见。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几天或数月后渐愈,一般6-8周缓解。
“耳石症”病程长短不一,部分可持续数月或数年,重者可长期丧失工作及生活自理能力,早期治疗和干预有助于早日康复。
耳石症首选手法复位治疗,需由专科医生操作,辅以药物治疗,久治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近日,广西医院消化神经内科冯辉主治医师运用手法复位成功治疗一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
40岁的李女士自诉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眩晕,以低头、翻身、转身时出现明显,持续数秒后症状自行缓解,伴有恶心,无构音障碍及其它症状。遂到广西医院消化神经内科住院,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检查,患者诊断为良性位置性眩晕。结合患者的基础情况,冯辉主治医师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决定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经一段时间手法复位治疗后该病人症状明显好转。
下图就是后半规管耳石症的常用复位手法。
看了这些图片,有人可能会说,“耳石症”的复位方法很简单,就是来回转转,我看可以在家自己做复位治疗。其实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耳石症的眼震形式是复杂多变的,耳石的运动规律只有经过培训的专科医生才能准确分辨,医院专科治疗。
耳石症复位后注意事项:
1)复位后3天内采取高枕卧位(头抬高30度),健侧卧位或平卧位,3天后恢复正常卧位。
2)避免头部剧烈运动(如跳绳、打球、仰卧起坐、颈部按摩)。
3)多饮水,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
4)复位后有走路不稳,轻度眩晕、恶心呕吐等反应,系耳石刺激的残留症状,一般会随时间推移消失,个别患者复位后出现其他症状,请及时就诊。
5)复位后遵医嘱服用药物。
冯辉: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消化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擅长内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是神经内科系统的疾病。熟练掌握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技术,并在临床中成功开展应用此技术。
医院简介┊招聘计划
内科系统┊外科系统┊肿瘤核医学内科疾病┊外科疾病┊肿瘤核医学┊妇儿保健
1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
2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3医护齐心,挽救“园丁”生命
4跨学科合作,为病人开设“绿色通道”
5养胃过新年——急性肠胃炎
6脑梗塞患者的日常护理
7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