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益君专线小火车
大年初五,迎来送往,年也将接近尾声。这几日始终忙碌于走亲访友与打扫年夜饭的朋友们,终于将“开好头、过好年”这份工作做至接近圆满收工,也该犒劳犒劳自己。想必以往也有不少朋友会选择外出旅游,然而现在全球疫情形势下,这个愿望变得难以实现。
既然如此,读者朋友们不妨跟随文益君的脚步,回顾作家们笔下的世界各地,足不出户,日行万里。
科罗拉多的风雪啊,喜马拉雅的骤雨啊
只要你相信我,闭上眼就能到达。
1
加拿大布雷顿角
代表作家:麦克劳德
加拿大著名短篇小说家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因其一系列以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为背景的小说闻名。同时,布雷顿角也因麦克劳德的文学作品而闻名。麦克劳德自小在布雷顿角长大,在加拿大圣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温莎大学教授创意写作课多年,但每年夏天都会回到布雷顿角写作。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小说既充满地域色彩,又传递了深沉而普世的情感。正如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所言,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布雷顿角无处不在。任何人只消跨一步便能进入。
布雷顿角
布雷顿角岛,是北美洲大西洋上的岛屿,位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东部,以狭窄的坎索海峡与大陆分开,有通行火车的堤道与大陆通连。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
时间到了八月末,天气变化无常。整个夏天非常炎热,花园里的植物枯死,牧草无法长成,地表油井干涸成了泥潭,流入大海的河流变成涓涓小溪,河里和内陆湖中的鲑鱼身体绵软,无精打采,苟延残喘。有时,死鱼漂在过于温暖的水中,尸体上爬满又肥又白的蛆。夏天的鱼一点儿不像春天的鱼。春天的鱼生机勃勃,欢腾跳跃,在清凉凛冽的激流中你推我搡,一刻不停地动着,很难想象会有寄生虫钻进它们体内。
酷热的天气对鱼、地表油井和绿色植物的生长不利,但对沙滩上享受阳光的人来说,却是再理想不过了。新闻里不断提到,新斯科舍省今年的游客人数创了纪录。许多人驾车从阿默斯特的边界来,人数比以往多得多。更多的车停在雅茅斯的游艇码头上。汽车旅馆和野营地的接待能力到了极限。高速公路上满是旅行大巴、野营者的拖车和顶上载着龙虾网箱的小汽车。旅游业从没有如此蓬勃发达过。
布雷顿海角西边海岸的这片沙滩上没有游客,只有我们自己。
《夏日将尽》
2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代表作家:博尔赫斯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LuisBorges,年8月24日-年6月14日),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被誉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Aires)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在日内瓦上中学,在剑桥读大学。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其中以拉丁文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他对布宜诺斯艾利斯始终怀有深沉的眷恋与热爱之情。“我不相信布宜诺斯艾利斯有过开端,我认为她像水和空气一样永恒。”
布宜诺斯艾利斯
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Aires,简称BA,华人常简称为布宜诺斯、布宜诺)是阿根廷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拉普拉塔河南岸、南美洲东南岸、对岸为乌拉圭(东方)。截至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都会区有万人口,是南美第二大都会区,次于大圣保罗都会区。布宜诺斯艾利斯不仅是阿根廷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全市拥有8万多家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占阿根廷的三分之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享有“南美洲巴黎”的盛名。
布宜诺斯艾利斯刚独立时只是小城市,但自从欧洲化、现代化的政策实施后,吸引了许多意大利、西班牙的移民,成为南美最具有欧洲化的城市。七月九日大道是世界最宽的马路,有约米宽(超过16线道),有名的阿根廷探戈是从这个城市的boca地区发源。年布宜诺斯艾利斯被评为全球第三最美的城市。
……
一脉相承的街道,见到你是多么好,
我一生看的东西太少!
天已破晓。
我的岁月经历过水路旱道,
但我只感受到你,粉红色的坚硬的街道。
我思忖,你的墙壁是否孕育着黎明,
夜幕初降,你就已那么明亮。
我思忖着,面对那些房屋不禁出声
承认了我的孤陋寡闻:
我没有见过江河大海和山岭,
但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灯光使我备感亲切,
我借街上的灯光推敲我生与死的诗句。
宽阔和逆来顺受的街道啊,
你是我生命所了解的唯一音乐。
《有粉红色店面的街道》
3
法国巴黎
代表作家:海明威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MillerHemingway,年7月21日-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巴黎
巴黎的美不必再赘述,作为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巴黎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广义的巴黎有小巴黎和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环城公路以内的巴黎城市内,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万;大巴黎包括城区周围的上塞纳省、瓦勒德马恩省、塞纳-圣但尼省、伊夫林省、瓦勒德瓦兹省、塞纳-马恩省和埃松省七个省,共同组成巴黎大区,这片地区在古代就已经被称作“法兰西岛”(ile-de-france),都会区人口约为万,占据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巴黎建都已有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法国,也是西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巴黎自然不算海明威的故乡,但却是他的荣誉开始的地方。年,海明威的处女作《三个故事和十首诗》,在巴黎出版。海明威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后,由于要支持整个家庭的开支,海明威辞去多伦多星报的工作。年,短篇故事系列《在我们的时代里》出版,显示出简洁的写作风格。年,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出版。年,海明威与哈德莉·理察逊离婚,另娶第二任妻子宝琳·费孚(PaulinePfeiffer)。并出版《没有女人的男人》。后来,他将一九二〇至一九二八年在巴黎的经历写成《流动的盛宴》,在历史上不计其数的关于巴黎的虚构或非虚构作品中,《流动的盛宴》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其扉页上的题献——“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已经成为巴黎的“文化名片”,被广为传诵。
从勒穆瓦纳红衣主教路的尽头走到塞纳河有很多条路。最短的一条是沿着这条路径直往前,但是路很陡,等你走上平坦的路段,穿过圣日耳曼林荫大道街口繁忙的交通车辆以后,来到一个没生气的地方,那里伸展着一条荒凉向风的河岸,右边就是那葡萄酒市场。它和巴黎其他任何市场都不同,只是一种扣存葡萄酒以待完税的仓库,从外面看去阴沉沉的像个兵站,或者俘虏营。
跨过塞纳河的支流就是圣路易岛,上面有狭窄的街道和又老又高的美丽的房子,你可以渡河上那儿去,或者向左拐,沿着同圣路易岛一样长的码头走,再向前走,便到了圣母院和城中岛的对面。
《流动的盛宴》
4
英国多塞特郡
代表作家:哈代
托马斯·哈代,英国诗人、小说家。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等。哈代年出生于英国多塞特郡,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年发表小说《还乡》,年发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年发表小说《无名的裘德》,《无名的裘德》中因为讲述男女主角是表亲的婚恋,导致哈代受到舆论攻击,自此哈代不再写作小说。晚年主要作品有三卷诗剧《列王》。年,哈代获得英国文学成就奖。
哈代的小说以他所生长生活的英格兰西南部地区为背景,富有浓重的地方色彩。
多塞特郡
多塞特郡(英语:Dorset),英国英格兰西南部的郡,在英伦海峡北岸。
克莱尔像比他更伟大的人物一样,在关键时刻,对于关键问题总是不予回答。于是,他们两人又默然无语。一两分钟之后,苔丝的呼吸变得更为均匀,她抓着克莱尔的那只手也渐渐松下来。原来,她睡着了。东方地平线上的一道银白的亮光,使大平原上那遥远的地方也都显得黑沉沉的,仿佛就在眼前,而整个广袤无垠的景致,都带着一种自我克制、沉默寡言、犹豫不决的神情,这是天亮之前常有的现象。东面的石柱和横梁、它们后面那巨大的形如火舌的太阳石,以及中间的祭石,全都背着亮光,黑漆漆地耸立着。过了一会儿,夜间的风停了下来,石块上杯形石窝里的积水也不再颤动。与此同时,在东方斜坡的边缘上,好像有个东西——一个小黑点,在慢慢移动。原来,在太阳石外的低地上,有一个人,只露出脑袋,朝着他们逼近。见到这种情形,克莱尔后悔他们不该留在这里,但是,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他也只好硬着头皮,悄然不动。那个人径直走向他们停留的那一圈石柱。
克莱尔听到背后也传来沙沙的脚步声。他扭头一看,只见倒在地上的石柱外面,也有一个人朝他们走来,他还没回过神,就见右边的“三石塔”下也出现一个人,接着左边也出现一个。曙光照射到西面那个人的身上,克莱尔看出那人身材高大,走起路来好像受过训练似的。他们显然是从四面八方向中央包围。苔丝的话果然应验了!克莱尔一跃而起,寻找武器,寻找石头,寻找逃走的路径和应急措施。但是这个时候,离他最近的人已经来到他跟前。
“不要动,先生,你动也没用。”那个人说,“我们这儿一共有十六个人,而且,这整个地区也都动员起来了。”
“那么就让她睡完觉吧!”他向四面拢来的人轻声恳求道。
《德伯家的苔丝》
5
中国高密
代表作家:莫言
莫言,本名管谟业,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当代作家。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年,因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小说《红高粱》引起文坛轰动。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年,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代表作《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年,凭借《蛙》获得茅盾文学奖。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高密
高密市,隶属于山东省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胶莱平原腹地,东与青岛市接壤。总面积平方千米。高密市是春秋名相晏婴、东汉大经学家郑玄、清代大学士刘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故乡。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三宝”的扑灰年画、泥塑和剪纸,久负盛名。
村里的火堆多半熄灭,断壁残垣中,暗红的余烬发散着苦热,街上热风盘旋,浊气逼人,白烟和黑烟交织成团,在烧焦的、烘萎了的树梢间翻腾。木料在炭化过程中爆豆般响着,失去支撑的房屋顶盖塌下,砸起冲天的尘烟和火烬。土围子上、街道上,尸体狼藉。我们村子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它原先是一片蛮荒地,荆榛苇茅丛生,狐狸野兔的乐园,后来有了几架牧人的草棚,后来逃来了杀人命犯、落魄酒徒、亡命赌棍……他们建造房屋,开垦荒地,拓扑出人的乐园,狐狸野兔迁徙他乡,临别时齐声发出控诉人类的鸣叫。现在它是一片废墟了,人创造的,又被人摧毁。真正的现在的它是在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悲喜参半的忧乐园。当一九六○年黑暗的饥馑笼罩山东大地时,我虽然年仅四岁,也隐隐约约地感觉到,高密东北乡从来就没有不是废墟过,高密东北乡人心灵里堆积着的断砖碎瓦从来就没有清理干净过,也不可能清理干净。
《红高粱家族》
6
日本金阁寺
代表作家:三岛由纪夫
三岛由纪夫(YukioMishima,年1月14日-年11月25日),本名平冈公威,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是日本当代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和电影演员。主要作品有《金阁寺》、《鹿鸣馆》《丰饶之海》等。《金阁寺》取材于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据林养贤说他的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的美的嫉妒。该作讲述生来为口吃苦恼的青年沟口从贫穷的乡下来到金阁寺出家以后,终日沉迷于金阁之美,幻想在战火中与金阁同归于尽的壮美场面。然而战争的结束使这一愿望永远化为泡影,绝望之余,他毅然将金阁付诸一炬。
金阁寺
鹿苑寺(ろくおんじ),是位于日本京都市北区的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其中,内外都贴满了金箔的三层楼阁建筑(舍利殿)也被称为金阁,包括舍利殿在内的寺院整体也被称为金阁寺(きんかくじ)。该寺为相国寺的山外塔头寺院。
鹿苑寺寺名源自于寺院的创立者即室町幕府3代将军足利义满的法号:鹿苑院殿。山号为北山(ほくざん)。寺纹为五七桐。该寺院是在义满死后,将他原来的北山山庄改成的寺院。舍利殿本是室町时代前期北山文化的代表建筑,但是于昭和25年(年)的金阁寺放火事件中被完全烧毁,并于昭和30年(年)重建。
事实上,由于下雪,立体的金阁才成为与世无争的平面的金阁,画中的金阁。两岸红叶山上的枯枝,几乎支撑不住雪花,树林显得比平时更加裸露。而各处松树枝上,积雪团团,景观壮丽。池水结冰的表面积雪更厚,奇怪的是有些地方没有积雪,银白的大斑点像是装饰画上大胆勾勒的云朵。九山八海石、淡路岛,和池面上的雪联成一气,茂密的小松树,看上去,宛若偶然凸显于冰雪原野的中央。《金阁寺》7
俄罗斯顿河
代表作家:肖洛霍夫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МихаилАШолохов-),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苏联著名作家,曾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当选苏共中央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科学院院士、苏联作家协会理事。年他的作品《静静的顿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顿河哥萨克农民的生活是肖洛霍夫创作的源泉。选取农村题材,描写农民生活是肖洛霍夫创作的一大特色。作家立足于顿河草原,以哥萨克农民为描写对象,展示出他们粗野外表掩盖下的火一般的激情,塑造了一批“强有力的个性”。肖洛霍夫的小说对顿河流域的史诗般的描写,揉进了东西方文化的特质,对人性的张扬与文学艺术的创新。肖洛霍夫从孩提时代就十分谙熟俄罗斯顿河哥萨克人的生活,并在自己的作品中真实记述了哥萨克人在苏联政权发生急剧性转变初期的生活状态
顿河
俄罗斯境内的河流。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第三大河(部分支流在乌克兰境内)。源起中俄罗斯丘陵(Среднерусскаявоээышенность)东麓,曲折东南流,后折向西南,经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注入亚速海的塔甘罗格湾,长公里,流域面积42.2万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立方米/秒,年均径流总量约亿立方米(不计灌溉用水)。
顿河东有窝瓦河,西有第聂伯河。在中下游——自其与乔尔纳亚卡力特瓦(ChyornayaKalitva)河合流处至顿河口——顿河向东鼓出直至与伊洛夫利亚(Ilovlya)河交接的大弧。靠近弧的上端是广阔的齐姆良斯克水库(TsimlyanskReservoir)的上段。窝瓦-顿运河自水库上段伸展至窝瓦河,距离仅80公里。
连年征战,使他疲惫不堪。真想避开这个沸腾着仇恨的、敌对的和难以理解的世界。身后的、过去的一切是一本胡涂账,互相矛盾。想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是非常困难的;好像是走在沼泽中的小路上,脚底下的土地在摇晃,路也在消失,而且是不是应该走这条路——也毫无信心。他曾倾心于布尔什维克——跟着走起来,还率领着别人跟着自己走,可是后来却犹豫起来,心灰意冷。“难道真是伊兹瓦林说对了吗?那么究竟去依靠谁呢?”葛利高里把身子靠在爬犁后背上,模糊地思考着这个问题。但是一想像到将要准备春耕用的农具:耙和大车,用柳条去编牲口槽,只等土地一解冻、干松,——就到草原上去;用渴望劳动的双手扶着犁柄,跟在犁后走着,感觉到犁的迅速抖动和跳跃;他想像自己将呼吸到嫩草的芳香和犁铧翻起的、还带着融雪的潮湿气息的黑土香味,——就感到心里那么温暖。真想去伺弄牲口,垛干草垛,呼吸枯萎的苜蓿和冰草的气味,呼吸新鲜的牲口粪气味。多么渴望和平,安逸啊,——正是这种感情使葛利高里严厉的眼睛里流露出羞怯的快活神情,环视着周围的景物:望着马匹,望着父亲那被羊皮袄紧裹着的瘦削的脊背,这一切都使他想起了遗忘殆半的往日生活:皮袄的羊臊味,没有洗刷的马匹平日的样子,以及村里一只站在小地窖上高声啼叫的公鸡。他觉得当时这个偏僻乡村里的生活简直就像啤酒花一样香甜,浓郁。
《静静的顿河》
8
美国约克纳帕塔法县
代表作家:福克纳
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年9月25日-年7月6日),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原因为“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脉络是这个县杰弗生镇及其郊区的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系中共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哗与骚动》。
约克纳帕塔法县
当然,约克纳帕塔法县只是福克纳笔下一个虚构的场所,福克纳曾为这个虚构的世界精心绘制了一幅地图,并调侃式地标明:“唯一的拥有者和业主:威廉·福克纳”。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是指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通过诸多长、中、短篇小说,以约克纳帕塔法县(YoknapatawphaCounty)为核心构建的文学模式。根据福克纳的解释“约克纳帕塔法”这个绕口的名字来源于契卡索印第安语,意思是“河水慢慢流过平坦的土地(YoknapaTAWpha)”。另外,在福克纳故乡拉发耶迪县南部有一条现名为“约克纳尼(Yocnany)”的河,这条河的旧名就叫做“约卡纳帕塔发(Yocancoatafa)”,只是在拼法上略微不同。“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小说围绕着约克纳帕塔法县中的人物和事件,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在南北战争前后一个多世纪间的兴盛与衰败,讨论了美国南方人民的道德与信仰上的缺失与富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在文学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即使福克纳并不是第一个用这类写作方法的作家,但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了一代作家,如马尔克斯的马孔多等皆是受到了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影响而诞生的。因此,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在20世纪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福克纳绘制的地图上,这个神话王国位于密西西比州的北部,北与田纳西州交界,在约克纳帕塔法河和塔拉哈奇河之间,县的中心是杰弗生镇。该县面积为平方英里,人口为人,其中白人人,黑人人。境内有和煦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肥沃的三角洲、树林、沼泽、河流、鸽子群和老熊;还有教堂、监狱、杂货铺、老木屋、广场、法院楼、南方将士纪念碑、马路和铁路等。在这个世界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白人、黑人和印第安人——庄园主、佃户、奴隶、资本家、冒险家、军人、牧师、律师、医生、学生、流浪汉和歹徒等等。
密西西比州(Mississippi)是美国南部的一个州,位于密西西比河东岸,南临墨西哥湾,北接田纳西州,东界亚拉巴马州,西邻路易斯安那州和阿肯色州。面积平方公里,在50州内列第32位,首府为杰克逊。密西西比州原为印第安人聚居地,主要分布在亚祖河流域,人口很多。年西班牙探险家德索托到达密西西比河。年法国人拉萨尔宣称密西西比流域归法国所有。年被英国所占。年建立密西西比地区,划归美国。年加入联邦,为美国第20州。年南北战争时期退出联邦。年重新加入联邦。
钟嘀嗒嘀嗒地响着,显得庄严而又深沉。没准这就是这座颓败的大房子本身有气无力的脉搏声。这时候班又哀号起来了,绝望地、拖声拖气地哀号着。它什么也不是,仅仅是一种声音。这哀伤的不平之鸣很可能亘古以来就存在于空间,仅仅由于行星的会合而在一霎那间形之于声。天空现在已经分裂成一团团迅飞的灰云,云拖着它们的阴影,在肮脏的花园、破损的栅栏和院子上飞快地掠过。迪尔西一下又一下慢慢地、均衡地抚摸着班的脑袋,抚平他前额上的刘海。整个景象都如同是支在万丈深渊之前一块平坦的空地上的硬纸板,上面画着平平的没有景深的风景,可是周围呢,又是四月辽阔的晴空,是刮风天,是荡漾着各种钟声的小晌午。人们以缓慢的、安息日的、一本正经的步姿涌向教堂。两行泪珠顺着凹陷的脸颊往下流,在牺牲、克己和时光所造成的千百个反光的皱折里进进出出。我不想使天堂承受过重的负担,我可以看见鳏居的上帝关上了他的门;我看见洪水在天地间泛滥;我看见一代又一代始终存在的黑暗与死亡。
《喧哗与骚动》
9
哥伦比亚马孔多代表作家:马尔克斯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JosédelaConcordiaGarcíaMárquez,年3月6日-年4月17日),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独》(年)《霍乱时期的爱情》(年)。
马孔多
同样的,马孔多也是马尔克斯笔下的一座虚构城镇,是《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家族定居的小镇。而在现实中,马孔多通常被认为是以加西亚·马尔克斯童年故乡——阿拉卡塔卡(Aracataca)。该镇位于哥伦比亚北部加勒比海岸边,圣玛尔塔以南80公里。年6月,当地曾举行公投想将镇名更改为“阿拉卡塔卡-马孔多”(AracatacaMacondo),但因低投票率而失败。此地最著名的景点是马尔克斯长大的故居-马尔克斯博物馆和附近其曾受洗礼的教堂。
在自传《活着为了讲述》(Vivirparacontarla)的第一章中,加西亚·马尔克斯称“马孔多”一名取自阿拉卡塔卡附近一家香蕉种植园的一个招牌。他同时提到“马孔多”也是当地对悬铃木叶卡夫木棉(Cavanillesiaplatanifolia)的一种称呼。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这部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年瑞典文学院在给马尔克斯的评语中曾说,作者在小说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小镇。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象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像新闻报道一样准确地再现了出来”。在《百年孤独》里,作者根据拉丁美洲的历史事实,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了神话一般奇妙的世界。从小镇马孔多的建立、发展直到毁灭的百年历程中,活灵活现地反映了拉丁美洲百年的兴衰,马孔多镇很像是整个拉丁美洲的缩影。
马孔多人被诸多神奇发明弄得眼花缭乱,不知该从哪里开始惊叹。他们彻夜观看发出惨白光芒的电灯泡,电力是由奥雷里亚诺·特里斯特第二次坐火车带来的发电机所提供,机器发出的无休无止的嗡嗡声他们过了很长时间才渐渐习惯。生意兴隆的堂布鲁诺·克雷斯皮在他那狮头形状的剧院里放映的活动人影戏,引发了市民的愤慨,因为他们刚刚为一个人物不幸死亡并被下葬而抛洒伤心之泪,转眼间那个人又变成阿拉伯人,生龙活虎地出现在下一部影片里。付过一两个生太伏来与剧中人共悲欢的观众无法忍受这种闻所未闻的嘲弄,遂将座椅砸个稀烂。市长应堂布鲁诺·克雷斯皮之请,特意发布告公告解释,称电影不过是一种造梦机器,不值得观众如此激情投入。听到这一令人沮丧的解释,不少人认为自己成了吉卜赛人又一新奇发明的牺牲品,决定再也不来剧院,因为自家已经有够多烦恼,不必再为那些虚幻人物装出来的不幸落泪。
《百年孤独》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大益文学
文学
品位
经典
大益文学新书《核:中国先锋小说选本Ⅰ》
火热发行中~欢迎进店选购
即日起至年2月26日,读者在大益文学微店购买任一本书籍,陈鹏主编将亲笔签名,共贺新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