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足球运动员价值的评价,一般有这样几种说法:是否提升球队的档次,是否兑现自己的天赋,是否踢出自己的身价,是否完成本职的工作,等等。这几种说法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厄齐尔加盟伊始,毫无疑问是提升了阿森纳的档次,而伤病缠身的迪亚比,是典型的没有兑现自己的天赋,相比之下,扎卡似乎就是没有踢出自己的身价的最新范例,而利希施泰纳、卡尔斯特罗姆,则是完成了本职的工作。那么,穆斯塔菲属于哪种呢?我还真答不上来,因为他实在太特别了。按理讲,他比起当年的后防“暗黑四天王”,似乎还是有几把刷子,但是,他似乎与钱伯斯并没太大差别,也许,他还不如加布里埃尔,毕竟,作为后卫,可以不出彩,但是不能挖坑。某种程度上讲,穆斯塔菲在阿森纳效力的三年时间,先是挖坑埋掉了温格的“善终”,然后挖坑毁了埃梅里的“野望”,但是,他依然能拿到主力位置,甚至还因此产生了一种想继续在阿森纳证明自己的错觉。这种现象,算不算偏执性妄想症?当然,把上赛季未能进入欧冠的锅全甩给穆斯塔菲也不对,毕竟后防线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阵地,所以,我们首先来看看,防线的问题出在哪里。01三宗罪上赛季的“超级英超联赛”贡献了高度焦灼的“二人转”走势。上一次英超冠军归属战斗到最后一轮的剧情,已经是七年前的-赛季的“曼市争霸”时期了,彼时,红魔以8个净胜球的差距输给了同城死敌,直接导致弗爵爷孤注一掷挖阿森纳墙脚,才在次赛季实现了英格兰顶级联赛第20冠的伟业。对历年来的英超冠军来说,丢球虽然不是决定性条件,但至少也是必要条件。上赛季,“二人转”不仅在抢分路上无人能及,在丢球方面也日臻化境。比如,夺冠的曼城创造了第一次英超夺冠以来的最少丢球记录,仅仅23粒,而亚军利物浦也不甘示弱,22粒丢球甚至追平了-赛季冠军曼联的丢球记录,仅次于-赛季冠军切尔西的15粒(PS:上一次实现这种“最牛防守”的联赛亚军正是-赛季的阿森纳,17球,冠军曼联是37球,最终积分也是一分之差)。而对利物浦来说,我们都清楚是谁创造了这样的“无冕冠军”,那么,该怎样理解这个人的贡献?足球游戏里,一个顶级后卫的能力维度表现为盯人、抢断和铲球。在足球大数据里,防守能力则表现为抢断、拦截、犯规、解围、封堵。在足球评论里,这等能力则可以概述为三类技能:防守配合能力、防空能力以及一对一单防能力,因为,通常的进攻方式无非阵地战、边路传中和防守反击等主要形式。同理,一套顶级的防守体系也正体现在阵地战协同防守、边路传中防空、由攻转守被反击时的单防。利物浦正是在全能防守战士范迪克的高光表现下,创造了近乎于“无冕冠军”的荣誉。曼城虽然看似得益于瓜迪奥拉见招拆招的技战术体系加持,但毫无疑问的是,实现他战术哲学的人不是顶级却胜似顶级。相比之下,阿森纳则显得一无是处:阵地战协同防守过程中,选位配合意识严重不够,也没有人善于指挥,更经不起个别人临场摊手短路。边路传中防空过程中,要么球路线路判断失误导致冒顶,要么不看包抄人员导致盯人不紧。由攻转守被反击时,不仅回防效率跟不上比赛节奏,就连一对一单防也没有任何信心。如此三宗罪,看得令人恐惧。那么,如何救赎呢?横向看,利物浦也曾长期饱受防线折磨,其解决办法是毕其财于一人,之前是范迪克,现在是阿利森,两个补丁实现了质的跨越;热刺的防线也是一度千疮百孔,当年囤积的四大兽腰依然没能缓解肾功能问题,最后是依靠波切蒂诺的保守哲学,以恶心不死别人就一定恶心死自己的精神,总算逆天改命;切尔西本应是英超的防守技艺领头羊,但受制于财力下滑和新老交接不畅,铁血不再有,只能靠吃老本硬扛着……面对未知,唯有尝试,而一切尝试,都是从试错开始。利物浦连续五六年次次逾亿元的试错,完全是用大笔银子的沉没换来了引援环节的教训和成长;热刺也试错多年,反而是节衣缩食升级硬件之后形成了难能可贵的沉淀,更重要的是,波切蒂诺还是很懂防守的;最有意思的是曼联,弗格森之后买了不少后卫(含防守中场),卢克肖、罗霍、布林德、施奈德林、费莱尼、马蒂奇、达米安、拜利、林德洛夫、达洛特、万比萨卡,一个比一个贵,但依然没有找到当年费迪兰德、维迪奇这样的擎天柱,试错还在继续,无奈人傻钱多。然而,阿森纳的救赎则没有太大的试错空间,一是没钱,二是有钱也更看重进攻引援,三是转出操盘没有大手笔,四是豪门包袱压得决策者投鼠忌器。足球游戏始终是人的游戏,是人就会犯错,而阿森纳的傲骨似乎又形成了“我们犯错少甚至不会犯错”的人设,最终导致骑虎难下,反而走向了一段畸形的建队历程。02拯救者温格以降,阿森纳的防线应该经历了这样三个著名时代。其一,是前朝留下的“后防五老“时代。教授吃着格拉汉姆“无聊足球”的老本,将仅有的预算都投在了中前场建设上,所幸,开花结果,砸出维埃拉、佩蒂特这样的璞玉,才有了史上防守最牛逼的联赛亚军。其二,是无敌之师从孵化到成型的“双塔奇兵”时代。在费迪南德以万镑的身价加盟利兹联的时代,阿森纳竟然花了破天荒的万镑引进了一位(右)后卫,这怎是铲翻教练的科洛-图雷与北伦敦传奇的坎贝尔领衔的“二十万欧级别”中卫组合所能媲美的,所幸,随着青训产品阿什利-科尔横空出世,新老交替以不到万镑的开销完成了,这又是一次温格式的意外。其三,是十年分水岭的“暗黑四天王”时代。西甘、森德罗斯、朱鲁、西尔维斯特(PS:斯奎拉奇时间稍晚),有的被寄予厚望,有的是现成补丁,却依旧无法接过前任的枪,破厂史上唯一一位10号中后卫孤木难支。尽管前场四重奏美丽如画,但依然扛不住后防的为非作歹,接下来,就进入了“卖队长”的至暗时刻。于是,阿森纳的后卫之殇就开始了。谁能想到,教授对建设模式乾纲独断的那些年,阿森纳的后卫引援基本都在-万欧之间,直到年夏,钱伯斯以万(万镑)的数额打破了尘封多年的记录(至今仍是队内后防线上的第二转会记录)。有意思的是,据坊间传言,阿森纳当年去南安普顿考察的对象其实是左后卫卢克肖,但没想到有位名不见经传的右后卫让人眼前一亮,惊为天人,然后就成了杰夫斯之后的兵工厂“水货二世”。因此,钱伯斯能看成“病灶之始”吗?比如,往前看,“暗黑四天王”虽然坑爹不少,但人家也算是“打出了身价”,只是“没有兑现天赋”,而往后看,可以称得上“第四个时代”的“法德同盟”,科斯切尔尼和默特萨克,也算是九年无冠的“终结者”,让温式阿森纳出现了难能可贵的触底反弹,可是,钱伯斯,莫名背负了“拯救者”的角色。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利物浦能买到范迪克,而阿森纳却只能是钱伯斯?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家以“加工厂”见长而似乎没有任何争霸野心的俱乐部是怎样推销自己的产品:由此表不难看出,如果一定要说在南安普顿身上尝到甜头的俱乐部,应该只有热刺和阿贾克斯。前者当年以万欧拿下了后来倒手卖了1个亿的加雷斯-贝尔,后者则以万欧带走了后来激活了全队的“超级BUFF”塔迪奇。相比之下,红军前前后后贡献了2个亿,曼联紧跟其后,捐了万欧,反而是阿森纳,似乎特别擅长从南安普顿俱乐部引进彼时还是含苞欲放的球员,比如沃尔科特、张伯伦、钱伯斯。那么,钱伯斯到底有什么值得夸赞的潜能,足以让温格团队如此器重?不过,怎么想的,我们猜不到,怎么说的,我们也猜不透,只有怎么用的,才能管窥一二。03想太多上赛季,钱伯斯再次将租借方送回了英冠,可偏偏他是富勒姆票选出来的赛季最佳,因为他在新的位置上展现了眼前一亮的才艺:“当你出现在中卫时,你只需要面朝前方就能洞悉场上发生的一切,如果去到中场,你周围的°都会瞬息万变,而且皮球运转的速度也会更快。”钱伯斯在赛季末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这一秒你把球处理出去了,而下一秒它可能又会回到你的脚下,要想踢好中场,你必须在脑海里架构起场上的一切图景。”据说,富勒姆球迷那么喜爱他的原因很简单:这位年轻人乐于投入、乐于奔跑并且乐于战斗。但阿森纳球迷可能不会这么看,因为他又慢又笨,离真正开窍似乎还隔了十个萨利巴。那么,这位英格兰希望之星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有趣的是,钱伯斯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也许是因为我太早出道了。我和张伯伦的情况很像,我们时常聊到这件事,他也常常这么想。当他踢完一场比赛时,人们会对他指手画脚,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球员了,应该这么踢或那么踢,可事实是他依旧年轻。”如此表态,算不算证实了教授执教后期的用人问题之根本:拔苗助长?19岁加盟兵工厂的钱伯斯,迅速上位,在年8月16日完成了在阿森纳的英超首秀,两场中卫位置的体验后,他被挪到了右边,连续九场出任右后卫打满全场,并在那个赛季的第十轮就取得了英超首球和首助,全场最佳。可是,很快,他的短板就不断暴露,而且连弥补的办法都没有。如此高开低走,基本上是那些被温格强行重用的年轻球员的普遍走势,原因很多,在我看来,一方面,是因为粮草不足导致兵微将寡,不得不让年轻人临危受命,另一方面,是过去成功的经验太多亮丽,很难不让人偏执地去相信总会砸出一个霍去病。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正是温格后十年的命门之一。是的,钱伯斯可以打边卫,可以打中卫,还可以打后腰,不可多得的多面手,不过,在职业足球领域,教练一定是根据球员的技能来分析他们是否具备多面手的能力,也就是说,怎么用只是结果,而倒推回去,才知道教练的想法。可是,当倒推到温格对钱伯斯的判断时,问题就出来了。比如,教授曾要求包括钱伯斯在内的枪手们在要球之前一定要在10秒钟内完成6-8次转头,这样才能在脑海里规划全局。对此教诲,钱伯斯很努力,一直在这样自我训练,以致于他曾在训练后找理疗师给他做了一次颈部按摩。但是,如果把这样的训练方式用在拥有一定传控能力的球员身上,必然是极好的,但用在钱伯斯身上,似乎就是违和的,而且,想得太多。至此,我们基本能猜到,教授对中后场球员的能力要求:接应、传球、大局观,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曾尝试过让埃尔内尼打中卫,而被寄予厚望的扎卡,在场上的转头频率也越来越高,也一度展现出了指挥调度的优势,但是,埃尔内尼依旧是那个埃尔内尼,扎卡也一直是那个扎卡。比起温格擅长的“选材”,新帅埃梅里更擅长“用才”,在他的战术沙盘上,习得转头大法的埃尔内尼根本没有机会,最终沦为近20年来最差的4号,而扎卡空有一脚精准制导,但没有足够的球权,以及能够保护球权的能力,根本无法发挥这个特长。那么,租借归来的钱伯斯,会成为埃梅里的恩宗齐吗?04散伙饭天啦,我居然在幻想钱伯斯变成恩宗齐。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森德罗斯可以成为斯塔姆,朱鲁成为里杰卡尔德,威尔谢尔成为加斯科因,维尔马伦成为普约尔(巴萨可能也这样想过),科斯切尔尼成为布兰科,穆斯塔菲成为海尔默……想象必然是好的,当年负责考察、负责谈判、负责审阅合同、负责转款支付的人可能都这样奢望过,但遗憾的是,在“双塔奇兵”时代之后,这一个又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名字,总是显得缺点什么。具体少点什么呢?比如,近十年来教授最器重的两名中卫,默特萨克和科斯切尔尼,你绝不会怀疑这是具备国家级水平的球员,但是,默特萨克有着明显的短板,速度慢,转身慢,尽管他用预判以及大局观弥补了这样的缺陷,但在这个物竞天择的足球世界,一旦对手学会利用这点短板,那将非常致命,想想仅仅是南安普顿的肖恩朗这种级别的球员,都足以让“德国航母”喝一壶;而科斯切尔尼,不犯错则已,俨然法国维迪奇,可一犯错则惊人,冒顶、漏人、吃牌,让人爱恨交加,随着年龄增大,他的伤病也越来越多,更关键的是,尽管在默特萨克之后被委任为队长,但他并没有接过德国人的枪,成为足以统领后场的领袖,因为,他并不善言辞,无法发挥指挥江山的作用。在穆里尼奥的防守哲学中,防守球员一定要拥有顶级的一对一能力以及位置感,以及充足的体能素质,而在中卫分工方面,总是要求一人保持对落点的控制,一人充当断球手的角色。好的战术也需要好的球员去执行,这也正是穆里尼奥更愿意接受有足够多球员选择的俱乐部帅位的原因。某种程度上来讲,“法德同盟”是符合这种确实能带来实际效果的战术的中卫组合,在能够保持较高的健康状态期间,阿森纳的这条防线还是稳若磐石,前些年稳定的30+失球,也算是不错的成绩,直到,默特萨克退役。这之后,选人机制的问题频出,拔苗助长的钱伯斯、技能重叠的加布里埃尔、数据为王的穆斯塔菲,似乎都没能产生默特萨克那样的效能,好不容易出现一位最接近于德国人的霍尔丁,没曾想,大半个赛季报销。这怪谁呢?诚如前文洋洋洒洒数千字的分析,确实可以看到,自年巴黎之夜以来,温格的后卫建设体系就出了很大的问题。比如,枪龄五年的钱伯斯,基本上进入了投资回报周期的最后阶段,因为在职业足球领域,一名新员的回报周期往往只有3-5年,其中,是骡子是马,基本上在第三年就能看得出端倪,如果存在诸如伤病、利益纠纷等不可抗力的因素,会稍微延长这个端倪期,但是,到了第五年,基本上就可以给出相对成熟的结论,而钱伯斯作为成熟球员在投资回报的黄金期连续两年被外租,也许,他的阿森纳生涯已经到头了。再比如,森德罗斯则是高开低走,而且很快就崩溃,一泻千里,正所谓杀人诛心,这位瑞士斯塔姆始终没有在德罗巴的阴影下缓过来,于是,加盟阿森纳第五年,他离开了,并进入一年一家俱乐部的人生循环。所以,前朝的防线病灶,简而言之,就是:图便宜、重进攻、太信任。
当然,尽管在中卫位置上进入了死循环,但在边卫位置上也算有成功案例,比如,右后卫,劳伦-埃布埃-萨尼亚-贝莱林(钱伯斯、詹金森乱入过),左后卫,科尔-克里希两代也算顺利完成了一次交接,只不过,后来的桑托斯、吉布斯都难堪大用,直到蒙雷亚尔,可如今,这位西班牙人也老了。
就在今天,埃梅里说了这样一段话:如果我能签下一名后卫,一定要比现在的六位要优秀。
此话一出,枪迷哗然,因为言语中明显暗含了对麾下球员的不满,甚至鄙夷,但是,重新组合下这句话的语序:“我要签下一名比现在这六位更优秀的后卫”,这样听起来,似乎并无不妥,因为这之前留下的人员体系,除了推倒重来,别无其他办法,比如,难道还能指望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帕帕支撑多久?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阿森纳会在转会冲刺阶段用租借办法找来能够即插即用的成熟球员来缓解中卫危机。至于蒂尔尼,在我看来,紧迫性似乎并没有中卫缺人那么严重,但是,要在经费极度有限的情况下去完成大范围的更新换代,这需要埃梅里的脸皮厚,也需要桑列伊持续的骚操作,否则,阿森纳下赛季真会是这样一种情况:论道序曲:中卫病灶之始论道:佩佩能帮助阿森纳重回顶级?今年注册的公号没有留言功能只能烦请各位到weibo下评论一起聊球一起快乐禅枪
禅枪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