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勒十三岁时自画像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致可分为早期文艺复兴绘画和兴盛时期文艺复兴绘画两个部分。早期文艺复兴绘画兴起于意大利。在13世纪后半期,意大利中部以佛罗伦萨为中心就出现了新的动向,从15世纪开始,意大利文艺复兴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佛罗伦萨仍然是最大中心。以波提切利为代表,人才辈出,从不同角度发扬了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传统,绘画风格雄伟秀丽各有所重,呈现百花齐放、美不胜收的局面。注重空间透视表现和人物坚实造型,以及善用线条则成为佛罗伦萨画派代表人物共有的特色。威尼斯画派在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地位也是极其独特的。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城市,已处于磨难之际,而整个16世纪初的威尼斯,却保持着宗教的自由和社会的祥和,这样的社会环境为绘画创造了明媚的发展空间。
丢勒作品
自15世纪至16世纪,文艺复兴兴盛时期绘画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尼德兰和德国。尼德兰文艺复兴绘画,除了早期的绘画大师布罗耶拉姆及尼德兰文艺复兴绘画的奠基者扬·凡·埃克兄弟之外,还有康宾等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主要描绘尼德兰平原美丽的风光及世俗图景。博斯、勃鲁盖尔更是这个时期产生的杰出画家。他们的艺术曾影响了欧洲美术史的进程。
丢勒作品
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臻于成熟,其代表画家有被誉为“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如果说达芬奇的艺术犹如大海,博大精深,米开朗基罗的艺术犹如高山,雄浑壮丽,那么拉斐尔的艺术则犹如山间清溪,秀美,宁静,清纯。一位朋友在他的墓志铭中这样写著:“拉斐尔就在此安息,他活著的时候,大自然害怕被征服,而他死后,又担心自己也随之枯亡。”拉斐尔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数不清的天主教主题绘画和其它神话及世俗主题的绘画,拉斐尔的绘画艺术优雅、秀逸、和谐,具有高度的完美,不仅倾倒了当时的人们,也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是不可企及的典范。拉斐尔的作品代表了古典写实美的典范,他的画风对后来西方的古典主义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丢勒作品
丢勒作品
《三圣贤的朝拜》意大利法布里亚诺板上蛋彩
纵×横厘米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藏
这幅《三圣贤的朝拜》祭坛画是15世纪初安布利亚画派早期代表作之一。此画描绘了耶稣降生后东方三博士前来朝拜的场面。画面上空出现一颗奇亮的星星,三位圣贤携带礼物与众家人在伯利恒找到刚生下的小耶稣。画中远处有不绝如缕的人马队伍。右边近景的大队人马已随三圣贤涌入画面中央;左边是参拜圣婴的场面。在两个场面之间,还画上了产婴的畜厩与牲畜。这一切都是以极其细腻的描绘手法来展现的。在主画的下面,有三幅构思极丰富的绘画,中央是《逃亡埃及》,左面是《基督降生》,右面是《宫参》场面,并且都注重平面透视的深度感。
真蒂利·达·法布里亚诺约(~)是意大利国际哥特式壁画的集大成者,锡耶纳画派代表人物。他从小随当地无名画赏析家学画,与北部意大利尤其是伦巴第的国际哥特式有过接触。年左右,在他绘制的《圣母戴冠》中,那种富有旋律的线条、华丽的金底、细腻的手法和幽雅的人物,形成了他绘画艺术的特点。据记载,他曾为奥莱契亚的大评议室做过优秀的室内装饰。年间,他在佛罗伦萨制作了颇享盛名的《三圣贤的朝拜》和《库拉特契的祭坛画》。
《受胎告知》意大利安吉利科
湿壁画纵×横厘米佛罗伦萨圣马可修道院
画家在这幅画里想要强调谦逊温和的圣母与美丽年轻、长着一对翅膀的天使的形象。画中人物被置身于一座罗马式拱券结构的建筑物里。整幅画面构图简洁,色彩淡雅明快,笔触流畅细腻,给人以一种优美抒情的诗意。
安吉利科(~)受洗时的教名为吉多·迪·彼得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僧侣画家。由于他擅长表现纯洁的天使因而被人们称为“安吉利科”(即天使之意)。他先后从师于宗教画家罗伦索·蒙纳科和壁画家法布里亚诺。学成之后,安吉利科经常在修道院里从事壁画与圣像画的制作。
从年开始,圣马可教堂和修道院就受到柯西莫·梅第奇的资助,他当时虽未得到正式名分,却是佛罗伦萨市的实际统治者。弗拉·安吉利科(约—)接受了绘画培训,此后成为多明我会教士。至年前后,在助手帮助下,他在圣马可修道院的宿舍与门廊中完成了一系列绘画。
弗拉·安吉利科绘制了多个版本的《受胎告知》。这一幅画在一个单独的廊格中,希望让教士们靠它完成个人的沉思和冥想。画面最左侧,圣徒殉道者彼得(StPeterMartyr)作为神圣奇迹的见证人和中间人,这奇迹似乎发生在一个毫无装饰的拱形回廊中,多少与湿壁画所在的空间有些类似。画面中也不需要什么装饰或是更多说明,弗拉·安吉利科使用了克制的绘画语言,这与他的受托之命相关。画面的构图、造型和颜色都表现出简洁之气,圣母跪在她的祷告台(predieu)边,接受加百利的祝福。弗拉·安吉利科与传统不同,他没有选择表现以鸽子之身降下的圣灵,而是绘制了虚构的门廊,其中有圣光降临,表明圣母玛利亚收到了信息:她已经怀上了上帝之子。
《圣罗马诺之战》意大利乌切洛板上蛋彩
纵.9×横.6厘米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藏
此画描绘的是佛罗伦萨市与邻邦进行区域性战争的一个场面。画家借这个题材来显示出透视在创造复杂空间时所能达到的程度。画中骑兵交战时的前后距离、地上丢盔落枪的透视位置、倒在地上的战士的透视缩短形象、背景与近景之间的透视距离,都被画家作为透视的研究对象,然而却忽视了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可能比起这幅画来,画中的事件更不为人所知,但保罗·乌切罗这幅《圣罗马诺之战》(约——)展现出佛罗伦萨人战胜锡耶纳人的过程,当时是年六月一日,将领是尼科洛·达·托伦蒂诺,他是梅第奇家族的朋友和战略盟友。这幅画是三幅系列画作之一,安放在洛伦佐·德·梅第奇的宫殿中,刻画了战役的多个时刻。当三幅画同时挂出时,它们各自的背景就会构成一幅连续的图画,颂扬佛罗伦萨在军事上的胜利。现在这些作品分散在伦敦、佛罗伦萨和巴黎。
受过培训的乌切罗(——),既是马赛克制作师、金匠,又是一名画家。据传记作者吉尔吉奥·瓦萨里记载,乌切罗痴迷于透视法则,尽管他的手法能够同时保持传统和时尚。虽然他的同代人菲利皮·布鲁内莱斯基和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都提倡使用单点透视完成艺术构图,但乌切罗更喜欢使用自然透视,这源于中世纪的光学处理手法。不过他针对单一构图中的多个主题组,可能使用了不同的灭点。这种前景使用单点透视、背景使用更传统的自然透视方法,让这些战斗场景中充满力量和紧张感。
帕多·乌切洛(约~)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佛罗伦萨画派的杰出画师。他曾经在佛罗伦萨求学,受到多纳太罗与勃鲁奈列斯基的影响。在文艺复兴时期,他注重写生,善于研究植物、野兽、飞禽,被人们称为“乌切洛”(即飞禽之意),成为对透视学进行科学研究的奠基者之一。
《妇女侧面像》意大利威涅齐亚诺板上蛋彩
纵52.5×横36.5厘米达雷姆美术馆藏
此画描绘的是当时新兴市民阶层的女性。她神态安详,造型秀美,画家选择了正侧面的角度,十分巧妙而生动地概括出其外轮廓曲线,以明丽的色彩、富于装饰趣味的手法表现出这位年青妇女古典美的风韵。
多米尼科·威涅齐亚诺(~)是意大利画家,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画派的重要代表画家之一。他出生于威尼斯,青年时代曾到佛罗伦萨研究马萨乔等画家的艺术。他善于在肖像画上处理光线,从不在人物脸上敷阴影,只用色调来调节各部分的空间感。
《照镜子的妇人》意大利贝利尼板上油画
纵62×横79厘米维也纳艺术史美术馆藏
此图为贝利尼晚年的作品,具有严肃和优雅的特色。图中以风景做背景,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女性的温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命感。这幅肖像式的半神话作品,混合了风俗画与后期裸体人物及圣母像的内容,显示了画家晚年与新时代的迎合。在技法上,他师法曼特尼亚的风格,又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是北部意大利画家中最富于创意的一个人。全画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色彩明艳,流畅的线条富于音乐感。
乔凡尼·贝利尼(~)是15世纪中期威尼斯画派最著名的画家,也是一位热衷于写生的画家。与同时代的画家相比,贝利尼更注意风景的描写,把自然景色诗意化,使作品充满宁静和淡雅的情调。贝利尼接受古典艺术的精华和东方艺术富丽堂皇的色彩,给画面最大程度的明快感。
《众神聚宴》意大利贝利尼布上油画
纵×横厘米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
此画描写几十位希腊神话中的神祗在野外聚宴的情景。其中有牧羊神、酒神、河神……他们围在一起,喝着酒、吃着果,场面宏大。人物刻画准确,形象生动。背景用深绿色大树来衬托出众神们鲜明的服饰,整幅画面色彩润泽,具有东方艺术富丽的色彩。
《胜利花园》意大利曼特尼亚布上油画
纵×横厘米巴黎卢浮宫藏
此画又名《弥涅瓦将罪恶驱逐出贞洁花园》。弥涅瓦在希腊神话中被称为雅典娜,是智慧的女神。这幅作品中,全副武装的女神正将代表形形色色罪恶的人驱逐出花园,体现了一种不可战胜的自信。画家也借此抒发自己不与罪恶同流合污的清高格调。画面中的空间构成完整而具有层次,人物的造型有雕塑般的力度,色彩醒目,但又饱含着隽智的冷静。
安德烈·曼特尼亚(~)是巴多亚画派的代表人物、北部意大利重要的人文主义者。他的作品重视形式结构的完整与物体实体感的表现,风格显得庄严而冷酷,画面的人物具有古典雕刻般坚实的形体。他善于用古代英雄的形象来颂扬文艺复兴时代人物英勇豪迈的性格。
《奏乐天使》意大利福尔利壁画
纵.5×横91厘米梵蒂冈美术馆藏
此幅名为《奏乐天使》的作品,是整幅壁画的一部分,具有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特点。画面色彩鲜明,构图简练,模式化的人物造型表现出中世纪宗教统治的潜在影响。画家着力描绘出“天使”般的少女形象,那是一个可爱的少女,身体微微前倾,面孔严肃,眼神专注,嘴角微闭,一副淡然的神情。优雅的六弦琴旋律荡漾于画内画外,整幅画面洋溢着诗一般的遐想。
梅洛佐·达·福尔利(~)是佛罗伦萨画派的著名画赏析家,是15世纪崇尚研究画法和透视及人体结构理论的画家弗朗西斯科的高足。福尔利力求在二度平面展现古代建筑物的透视雄姿,使壁画显得宏大开阔,具有一种纪念性意义。所以后人称福尔利是意大利的“界画”能手。在壁画平面上展现有透视深度的室内建筑画法,在15世纪的画家中,福尔利是独一无二的。
《维纳斯的诞生》意大利波提切利布上蛋彩
纵×横厘米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藏
此画通过对维纳斯伤感的神情和秀美的姿态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复杂、矛盾而又富有诗意美的形象。在清晨宁静的气氛中,从海洋中诞生的维纳斯站在飘浮于海面的贝壳上,左边是花神和风神在吹送着维纳斯,使贝壳徐徐飘向岸边;右边是森林女神手持用鲜花装饰的锦衣在迎接维纳斯。画中的维纳斯被艺术家以美的形态表现出来。此画在构图和用笔方面也体现了波提切利的独到之处。画面上的风神、花神和森林女神的形象共同围成了一个半圆形的边框,维纳斯恰好居于画面的正中,整个画面显得统一而又圆满。作者采用各种对比(男人体与女人体、着衣与裸体、直立的树干与柔和的形体)显示了美的节奏和旋律。画中裸体的维纳斯既没有古典雕像固有的庄重与矫健,也缺乏文艺复兴美术的蓬勃朝气,然而她并不是那种萎靡不振的堕落形象。艺术家尽力强调了她的秀美与清纯,特别是那潇洒飘逸的金发和逾越自然的人体比例,更使画面透露出一种浪漫主义的情调。这个维纳斯的形象后被人们誉为文艺复兴精神的缩影。
桑德罗·波提切利(约~)是意大利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他擅于表现宗教题材,而且把世俗精神带进画面,用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宗教意旨。同时,他又极注重运用写实技法,在人体结构和透视画法上都达到了很高水平,是现实主义艺术道路的先驱者。
《诽谤》意大利波提切利板上蛋彩
纵62×横91厘米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藏
《诽谤》是一幅寓意画,左边以手指天的女人象征着真理,因为真理是不容掩饰的。裸女身旁以衣裹住全身的人物则是邪恶的代表。高台上坐着的是昏庸的法官,他听信两个耳边人的谎言,宣布真理有罪,而台下的人表示不服。画家将抽象的思想通过具体形象的画面阐述出来。这幅画除了对大理石塑像的描绘具有非凡的技巧外,用线刻画形象也是此画的成功之处。
zhuanza
《唱歌的天使和圣母子》意大利波提切利
板上蛋彩直径厘米达雷姆美术馆藏
此画中人物众多,均合理地安排在一个圆中。圣母子的表情肃穆而稍带忧心忡忡,圣母子周围的天使表情各异。这是画家典型的柔媚风格,恬静优美却不甜俗,很有艺术魅力。画面中线条的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圣母头顶类似光环的光线和为刻画画面众多人物形象所勾勒的线条,都显示了画家作为文艺复兴早期最伟大的线条大师的卓绝才能。
《阿波罗和玛息阿》意大利佩鲁基诺
板上油画纵39×横29厘米巴黎卢浮宫藏
此画取材于希腊神话中林神玛息阿与阿波罗比赛音乐的传说。画面描绘的是城堡外的山庄,天空中平静地飞着数只鸟,左边玛息阿坐在石上吹着笛,右边站着的阿波罗正在细细地听着那动人而优美的曲子。人体的安排一高一低富有韵律,色彩变化丰富,大面积的使用金色,使画面绚丽多彩,金碧辉煌。
彼德罗·佩鲁基诺(~)是15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壁画家。他出生在佩鲁贾附近的契达·特·庇奥,年他是佛罗伦萨圣路加画家组织的一员,并师从于委罗基奥。年他因和波提切利等大师一同参加西斯廷礼拜堂的装饰而获得声誉。他的作品在当时被人们看作是宗教艺术的顶峰。
《爱欲和纯洁的战斗》意大利佩鲁基诺
布上油画纵×横厘米巴黎卢浮宫藏
此画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佩鲁基诺的代表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即维纳斯(代表爱欲)与雅典娜(代表纯洁)之间战斗的故事。画中描写在一个广阔的大草坪上,数十人正在为着爱欲或纯洁而奋勇拼刺的场面。构图十分宏伟,人物姿态各异,充分展示出战斗的激烈情景。
《圣母子与圣安妮》意大利达芬奇
板上油画纵.5×横厘米巴黎卢浮宫藏
此画描绘圣母玛利亚的母亲圣安妮,她膝上坐着怀抱基督的圣母。基督正抓着一头小羊羔并试图骑上它,一边还调皮地望着母亲,而外祖母正微笑地注视着可爱的小外孙。整个画面洋溢着圣家族天伦之乐的欢快情绪。画面构图的严密和人物神态的和谐都是前所未见,被誉为艺术奇迹。他的这种构图原理和轻柔如烟的笔法对佛罗伦萨艺术界影响极大,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深受其惠。
达芬奇擅长于以炭笔和色粉两种工具交换使用来绘画。他的素描往往形象饱满,光线柔和,立体感极强。画面上好像被蒙上一层薄雾,圣母女两人就在这种雾一般的环境中相对地微笑着。加上画家选用的是青灰色画纸,因而炭笔所形成的朦胧感,又有一种月光下的大气感。
《圣母子与圣安妮》绘画的传神,如果仔细观察,达芬奇的圣安妮与圣母子,三个人的眼神是各不相同,圣安妮是慈祥,圣母是摒弃感情的圣洁,而圣子则是超越年龄和活动的慈爱和坚毅。这种细致的刻画,将这一幅与其他家庭场景区分开来,看到他的人会第一时间感到它的与众不同,亦是不可言喻的神圣和光辉充满画面。
年达芬奇出游曼图亚和威尼斯等地,年回到佛罗伦萨。随着共和制度的恢复,文化气氛一度活跃,画坛上也先后出现了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杰出人物。他向市民展出的这幅经过精心构思的《圣母子与圣安妮》素描草图。
《杜利圣家族》意大利米开朗基罗
板上蛋彩直径厘米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藏
此画是一个传统题材,主要是描绘圣母、圣约瑟和圣婴基督。不过,画家在这一幅画上的三个宗教形象已经完全成为了民间生活的普通人物。画家把约瑟、玛利亚表现在专注于圣婴的天伦乐趣之中。画面通过三个人物戏剧性的组合,得到了和谐的、世俗化的体现。圣家族就在一块草地上休憩,背景上还有几个裸体像,好像有一个野外浴池。构图紧凑,主调和谐,给人以亲切之感。
米开朗基罗·波那罗蒂(~)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之一,以他超越时间和空间局限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他活到了89岁,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历经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
《圣母的婚礼》
《圣母的婚礼》,构图样式、环境和人物配置皆模仿老师的佩鲁基诺画的《基督将天门的钥匙交给彼得》,人物造型除带有老师娴静优雅的风格特征外,开始显露自己独特的柔美风格。画面取对称式布局,背景是顶天立地的多边形洗礼堂充满天堂;大量使用水平线、垂直线和半圆形曲线,造成刚中有柔、简洁明快、整体变化和谐的美感。
拉斐尔巧妙地运用透视使空间深远。画面前景仍以对称式布满人物,视觉中心是代表神的意志的主教主持仪式,约瑟将订婚戒指戴在玛利亚的手上,左右两边分别两组男女青年。玛利亚后面的一组女子是她的女友,而约瑟背后的男青年则是求婚者,他们手执求婚标志的棍棒,谁的棒头开花,谁就是命中注定的玛利亚的未婚夫,正是约瑟的棒头开出一朵小花,这一神的意愿使其他求婚者陷入痛苦和不安,有的甚至激愤,前景中的青年就绝望地折断了手中的求婚棒。这是一幕充满戏剧性的场面。画中无论男女,形象都塑造得俊美,作者大量使用变化多样的曲线,人物的体态面貌、衣服的褶纹变化,都给人造成秀逸柔美之感。画家自己对这幅画很满意,第一次在上面签了自己的名字。
转载盛鑫煜现代艺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