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上海教区娄塘圣伯多禄堂

娄塘天主堂约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中由吴历神父始建。清光绪三年()重建,共四大间,时有基地九亩余。可以容纳余人参与弥撒礼仪,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宫廷式砖木结构建筑物,气势磅礴,宽宏大方。圣堂的后面有一个宽敞明亮的更衣所。

至清末,有教友余人,后减少到人左右。据年的《四规册》统计显示,当时娄塘天主堂有87个教友家庭登记在册,共计人。

“文革”期间,一切宗教活动被迫停止,娄塘天主堂被当地粮管所长期占有。

年教会收回此堂,开始修葺工作。同年10月6日,李思德辅理主教主持隆重的复堂典礼,从此教友们有一个固定的朝拜天主的地方。复堂之后,渔民教友陆续上岸定居,朱桥水产队和娄塘水产队教友也来此堂参与弥撒,教友的活力大增。3年娄塘北的教友村坭家堰拆迁,使每次参与娄塘天主堂弥撒的教友明显下降到50人左右。

娄塘天主堂由主堂及其周围的7组辅助建筑组成。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余平方米。

主堂位于院落中心,砖木结构,六开间,八步架,扁作抬梁式五架梁,拱形门窗,灰墙黛瓦,以纵向坐北朝南为正立面,正门上方“天主堂”三个大字金光灿灿,山花顶立十字架。正门两侧砖刻阳文楹联“无始无终先作形声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拯济大权衡”。堂内塑十字架耶稣像,上置“磐石堂”三字匾。建筑结构、屋面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外立面及门窗则吸收了西方建筑元素,并赋予其宗教色彩。西侧平房三间,坐西朝东,砖木结构,硬山式,小青瓦屋面,外观极其普通,但梁架用材、形式非同一般,为六步架,扁作抬梁式五架梁,上置覆莲形座斗,青石刻花鼓墩,专家考为明末清初风格,疑为吴渔山创建。

9年上半年,教区出资80余万元,再次大修娄塘天主堂,使百年老堂旧貌换新颜。该堂是上海教区目前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圣堂之一。

9年6月14日,邢文之辅理主教来娄塘天主堂视察教务,举行弥撒圣祭,并为20位教友施行坚振圣事。

国家文物局列为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之一。9年7月公布为嘉定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年12月公布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年4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1.《娄塘镇志》

著者嘉定县娄塘镇修志领导小组上海三联书店

2.《嘉定地名志》

著者嘉定地名志编纂委员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

3.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zhidongd.com/lshg/54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