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69081.html
纳爵之盾?礼仪组
作者
刘强神父
宗座礼仪学院在读
天主教礼仪的多元化
自耶路撒冷的初期教会团体,一直到主的再来,忠于宗徒信仰的天主的各教会,在各处庆祝同一的逾越奥迹。礼仪中所庆祝的奥迹是唯一的,但庆祝的形式却是多元的。基督奥迹的丰饶是如此深不可测,任何礼仪传统都无法予以完全表达。不同的礼仪传统的萌生和发展历史,见证了令人惊奇的互补性。当各教会在信仰和信德的圣事中共融,并生活出这些礼仪传统时,她们彼此充实,并在忠于整个教会的圣传及共同使命之下,不断成长。各个教会透过其具有的特殊文化风格的表达方式,庆祝同一基督的奥迹;也就是在「信德宝库」(弟后1:14)的传统上、礼仪的象征上、弟兄共融的组织上、对奥迹的神学理解上及多元的圣德模式上,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教会目前应用的各礼仪传统或仪式,有拉丁礼(主要是罗马的仪式,但亦有某些地方教会的仪式,如盎博罗削[米兰]的仪式、或一些修会的仪式),以及拜占廷(Byzantine)礼、亚历山大(Alexandrian)礼或科普特(Coptic)礼、叙利亚(Syriac)礼、亚美尼亚(Armenian)礼、玛洛尼(Maronite)礼和加色丁(Chaldean)礼。①本文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天主教拉丁礼仪中,盎博罗削礼与罗马礼的不同。下面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圣盎博罗削主教的生平。米兰主教座堂(年始建—年竣工)圣人行实
圣人于公元年左右出生在特雷沃(Treviri--今天隶属于德国)的一个基督信仰家庭。他的父亲是高卢地区行政长官。父亲去世后,他到达罗马,学习修辞学和法律,以便为将来走上仕途铺平道路。大约在公元年,他受命前往意大利艾米利亚省和利古里亚省做行政长官,总部设在米兰。公元年,米兰主教出缺,在继任人的选举上发生了纷争,一部分人想推选一位拥护正统教义的主教,一部分人想推选亚略异端信徒为主教。为了维持会场秩序,盎博罗削以总督的身份亲自到教堂向选举人训话,劝大家以和平的精神进行选举,切勿造成纠纷。盎博罗削正在说话时,会场突然有人高呼:“选盎博罗削为主教!选盎博罗削为主教!”盎博罗削的才德早为众人所钦佩,现在听到这突然的提议,大家一想,盎博罗削确实是最理想的人选,顿时一呼百应,一致要求盎博罗削出任米兰主教。盎博罗削一再努力,拒绝接受这项任命,他上书皇帝,报告了事情的经过。皇帝在回复中劝他以教会利益为重,出任主教。盎博罗削多次躲藏在朋友家中,但每次都被人发现。最后,他见众望所归无法摆脱,就接受了任命,于年12月7日举行祝圣礼。当时,他只有三十四岁。尽管还只是一名慕道者,却已经被米兰人推崇为他们的主教。直至当时,盎博罗削依然是当时意大利北部罗马帝国的最高司法长官。他的学识渊博,但对圣经知之甚少。于是,新主教便开始勤奋地学习圣经。②圣人于年4月4日耶稣受难日去世,享年54岁。圣人的瞻礼的日期是他被祝圣为主教的日子,即12月7日。③教会将圣盎博罗削主教、他的同伴圣奥斯定、圣经学的主保圣热罗尼莫和教宗大额我略合称为“拉丁教会的四大教父”。④两尊站立较远的铜像是拉丁教会的圣盎博罗削和圣奥斯定教父
(在梵蒂冈伯多禄大殿正祭台的后方,有一个教宗亚历山大七世委托贝尔尼尼设计的镀金铜质的宝座。此宝座里装有宗徒之长圣伯多禄曾经坐过的一把木制座椅。宝座下方有四尊高约五公尺的镀金铜像,环立宝座四周。两尊站立较远的铜像是拉丁教会的圣盎博罗削和圣奥斯定教父,另两尊比较靠近宝座下方的铜像是希腊教会的圣亚大纳削和金口圣若望教父。这四位圣人代表了教会的至公本质,以及拉丁教会与希腊教会在神学教导上与宗徒训诲上的一致性。)⑤
天主教盎博罗削礼(RitoAmbrosiano)又称米兰礼,是天主教西方礼仪中除罗马礼之外的一种主要的礼仪仪式,主要在意大利米兰及附近地区庆祝。该礼仪由公元四世纪的米兰主教圣盎博罗削创始并命名,十六世纪再由圣嘉禄枢机(St.CarloBorromeo,-年)重整,并沿用至今。特别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后的天主教礼仪改革中,得到充分重视并广受欢迎。后更因米兰的总主教若翰蒙帝尼(GiovanniBattistaMontini)枢机被选为教宗,即保禄六世,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此礼仪得到更广泛的发展与弘扬。圣嘉禄枢机主教(的圣髑)--米兰的第二大主保(11月4日纪念)(现安葬于米兰主教座堂的地下小堂)盎博罗削礼不同于罗马礼,但在天主教西方礼仪中亦拥有很高的地位。目前大约有万的天主教徒使用此礼仪。此礼仪主要分布在米兰总教区的所有堂区及意大利北部的一些教区的堂区,如科莫(Como)教区、贝尔加莫(Bergamo)教区、洛迪(Lodi)教区和曼图瓦(Mantova)教区等。另外,在卢加诺(Lucano)教区(瑞士南部的意大利语区)也使用该礼仪。圣盎博罗削(Ambrogio)及圣杰瓦修(Gervasio)的圣髑(现供奉于米兰圣盎博罗削大殿内的地下小堂里)天主教罗马礼与盎博罗削礼的区别
(1)在礼仪年度中的区别:(2)礼仪年度中不同礼仪时期的对比:a)对比两种礼仪中将临期各个主日的不同主题:b)对比两种礼仪中四旬期各个主日的不同主题:c)对比两种礼仪中圣诞八日庆期每日的不同主题:(3)对比两种礼仪不同庆节的庆祝方式:逾越节三日庆典(4)对比两种礼仪在感恩祭庆祝中不同礼节的先后顺序:礼仪与文化
礼仪庆典应配合不同民族的天赋和文化。为使基督的奥迹能「晓谕万民,使他们服从信德」(罗16:26),此奥迹应在所有文化里宣布、庆祝和生活出来。如此,文化不但不会被消除,反而藉着基督得到救赎、变得更完美。千千万万的天主子女,偕同并藉着他们那已被基督提升和圣化的文化,走到天父面前,并在同一的圣神内光荣天父。「在礼仪中,尤其在圣事礼仪中,含有不能改变的成分,那是由天主所建立的,并由教会保管。然而,礼仪也含有可变的成分;教会有权,甚至有时也有义务加以改变,以适应最近接受福音的各民族文化」。⑥「礼仪的多元性能成为丰富的泉源,但也可能挑起紧张、彼此的误会、甚至分裂。在这一方面,要清楚了解礼仪的多元性,不应损害教会的团结合一。礼仪的多元性只有在忠于共同的信仰,教会从基督所接受的圣事标记,以及圣统的共融下,才能正确表达。在适应不同文化时,要求心灵的皈依,且在必要时,要放弃一切有违大公信仰的积习」。⑦
总结
礼仪庆典勉力以教会所在地的人民的文化来表达,这是适当的做法,但不可屈就于文化之下。从另一角度看,礼仪本身也能产生并塑造文化。经合法承认的各种不同礼仪传统或仪式,都标志并通传同一的基督奥迹,并显示教会的大公性。确保礼仪传统「一体多元化」的准则,就是:忠于宗徒的圣传,亦即在宗徒传下来的信仰和圣事上共融,这共融是藉着宗徒继承而得到阐明和保证的。⑧梵二大公会议《礼仪宪章》中指出:神圣公会议,忠于传统,郑重声明,慈母圣教会以同等的权利和地位,看待所有合法认可的礼仪,愿其保存于后世,并能全面发展。⑨
参考书目:
①《天主教教理》,河北信德社,年版,-条,②梵蒂冈(信仰通讯社)二零零七年十月二十四日周三公开教理讲授活动。③《圣人传记》,河北信德社,年版,第页。④《热爱圣经》宗座牧函,教宗方济各,年9月30日,第四段落。⑤《圣伯多禄—广场与大殿指南》,梵蒂冈书局出版社,年版,第77页。⑥《我的庆节》,河北信德社,赵一舟著,年版,第页。⑦《天主教教理》,河北信德社,年版,-条。⑧《天主教教理》,河北信德社,年版,-条。⑨梵二《礼仪宪章》,上海光启社,年版,第页,第4号。⑩非罗马礼的天主教西方礼仪课程教授课件(年9月),ValliNorberto教授,米兰总主教区礼仪委员会主任。责编
吕神父;校对
Monique杨帆
排版
Madeleine
欢迎向本平台投稿!纳爵之盾接到稿件后,会有审稿专家匿名审稿,两周内回复接受、给予修改意见或退稿。
投稿邮箱:NJZD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