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年夏秋之间,当时还在科摩罗实习,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深夜跑到偏僻的乡下去抓蚊子。
为什么要去抓蚊子?
众所周知,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是蚊子,雌蚊子为了产卵而吸取人身上的血,在吸血的过程中因自身体内感染了疟疾而间接性传播疟疾到人的体内,致使人患上疟疾。如果能够把一个地区的蚊子抓回来解剖,再用显微镜观察蚊子胃内疟原虫的含量,就可以推算当地疟疾的患病情况。
当天在家准备完毕以后,司机开着车驶向四五十公里外的半山腰小村庄上。市区的道路也没有路灯,车灯照过的地方,偶尔看到一堆黑漆漆的人头涌动,伴随着音乐在舞动。原来,城市的夜晚虽然没有路灯,也自有他们自己的欢乐。
慢慢地,汽车驶离市区后,再也见不到多余的灯光,偶尔也有微弱的灯光,却在遥远的地方闪烁。车灯扫过几个重要的路口时,也只看到几个人影坐在路旁。灯光一扫而过,汽车开了很久也没有遇见对面来车。乡村的夜,静的令人窒息。
汽车行驶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到捕捉蚊子的乡村。下车的一瞬间,我抬头看见了满天星空。白天阳光明媚的海岛,夜晚也见不到几片云朵,星星点缀在天空上,恰如梵高的大作。那一刻,我想起的是奶奶过世的那一天晚上,我蹲在稻田里抬头仰望星空,第一次看见流星的夜晚,如今看到的星空比那时候的星空更加璀璨美丽。
我打开准备好的电筒,跟着抓蚊子的负责人,行走在黑暗的道路中。村庄坐落在半山腰上,海拔不高,是捕捉蚊子的理想地点。夜色让原本就崎岖不平的道路更加曲折,我们一行人小心翼翼地穿梭在村落的各个驻点中。
去到第一个驻点的时候,见到一个中年男子穿着短裤坐在屋内。屋子的墙是用晒干的天竺葵叶子铺好,只有几处关键的地方才有几根不粗壮的木条。漆黑的房间里,也看不到太多的家具摆设。一行人涌入房间以后,连转身都有点困难。
这户人家的外墙
工作人员正在准备抓蚊子
捕蚊人以自己为诱饵,裸露四肢坐在房间的一个角落,如果有蚊子叮咬自己,他就会打开发出微光的手电筒,然后用试管将蚊子盖上,然后在试管口放上棉花,如此一来,蚊子才算捕获成功。当地传播疟疾的主要是冈比亚按蚊,如果捕捉到的蚊子不是冈比亚按蚊就无需进行解剖。通常一个夜晚下来,一个人能够捕捉到差不多十只蚊子,然而冈比亚蚊子可能只有一半。捕蚊人依靠浓郁的咖啡度过漫长的夜晚,依靠捕捉到的蚊子来换取薪酬。
工作人员正在检查捕捉到的蚊子
在户外捕蚊的工作人员
到了另外一个驻点时,这户人家居住的条件比较好,明暗的灯泡下捕蚊灯正散发着强烈的光,不断有除蚊子外的昆虫围绕在灯光的周围。房间里铺着一张床,没有太多家具,木板床上挂着蚊帐,蚊帐里一对兄弟正在熟睡着。有了蚊帐的保护,他们可以安心度过一个美好的睡眠。捕蚊灯的工作效率不是很高,一个通宵下来也捉不到几只蚊子,大部分的蚊子还是依靠人工捕捉。我拿起相机准备拍照的时候,负责人已经摆好了姿势,自然地融入了照片中。也许,除了我们真的不会有人记录下他们工作的瞬间,他们的工作也从不曾被外人所知。
摆放在床头的捕蚊灯
当时用的是和图中同款捕蚊灯,图片来自谷歌
工作人员留影
回到车上的时候,已经差不多十二点,从半山腰望去,远处的大海一片漆黑,星星点点的微光隐约在各个村庄里。夜有点静,偶尔听到微弱的海浪声。
第二天,我在实验室里看到他们捕捉到的蚊子,在试管里不断碰壁,不断挣扎,却始终无法逃离,等待他们的只有解剖的刀。
捕捉到蚊子
科摩罗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今科摩罗已经免受疟疾的困扰。时隔多年,我时常想念当年在科摩罗一起努力工作的那群战友,还有那逝去的青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