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911/4694665.html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第15届常会于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线上召开。本届常会共评审57个国家申报的5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以下简称“送王船”)两个项目,经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太极拳漫长申遗路
●太极拳申遗成功,对于它的保护和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太极拳申遗之路可谓漫长而曲折。
●年5月,太极拳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年,河南省焦作市正式启动太极拳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并与中国的其他项目共计35项,一同报送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但由于中国申报项目相对较多,且太极拳相关的材料准备不够充足,结果首次申遗以失败告终。
●年太极拳第二次申遗,并一路过关斩将将相关资料报送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但就在距离申遗成功只剩一步之遥的地方,太极拳再次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擦肩而过。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限制申报数目,当年只准报两项,中国最后确定申报了京剧和中医针灸,太极拳被搁置,结果一等就是漫长的11年。
●历经十余年,太极拳终于申遗成功。
至此,
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
居世界第一。
△视频:“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并在海外有着广泛传播和传承。太极拳对于习练者的性别、年龄、体质、职业、民族没有限制,通过习练太极拳,人们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学拳明理”,太极拳所蕴含的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丰富着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体运行规律的认知;其松柔圆活与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师重道、学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满等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涵养着人们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在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推动人与人和谐共处、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太极拳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我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自15至17世纪形成以来,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逐步从我国闽南地区传播到东南亚地区。
送王船传递着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的理念,为推动包容性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对话资源;其承载的观察气象、潮汐、洋流等海洋知识和航海技术,是人们长期海上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
送王船被中马两国的相关社区视为共同遗产,是中华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播与交融的生动例证。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送王船仪式活动。摄影:欧阳淑顺)(马来西亚马六甲送王船仪式活动。摄影:ChanKowHeng)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是我国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责任和义务的重要内容,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日益提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和履约能力,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都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施绍宗
编辑:李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