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通知后,我们再次敏锐地意识到,全省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实现再次跨越的时机已经成熟。经省教育厅、财政厅研究决定,自年秋季学期起,在全省再次扩大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规模。
根据年秋季、年12月及年9月两厅及省珠协与省教研室对全省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学校开展的统计调查、视导调研等资料,6月下旬组织专家对全省小学第1批所珠心算教育实验学校进行复审,将其调整为所;同时,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江苏省财政厅办公室关于全省小学第2批珠心算实验学校申报通知(苏教办基[]6号)精神申报的所学校进行复审,通过了所小学为全省小学第2批珠心算教育实验学校;7月4日,两厅办印发了关于公布全省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学校名单的通知(苏教办基[]10号),这样全省省级珠心算教育实验学校总数达到所,参与实验的学校及师生总数均实现了翻番目标。根据教材发行数据,-学年全省小学一年级约10万,二、三年级各约5万学生参加省级珠心算教育实验,三个年级合计约20万学生,预计-、-学年全省参加珠心算教育实验的学生将分别达到25万、30万。
同时,自年秋季实验起,由江苏省珠算协会、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专家编著的1-6册《珠心算学习手册》,经过近五年的试用,年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并正式更名为《珠心算》。今年6月13-14日,《珠心算》通过了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成为目前为止经省级基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全国第一套也是唯一一套《珠心算》地方教材。
中办国办在年1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豪和自信。珠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珠算文化的传承发展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内容。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广大教师钻研珠心算教材的能力,促进珠心算教师专业发展,确保区域珠心算教育实验工作稳步推进,年5月8日上午,由苏州市教科院主办、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协办的“苏州市珠心算教学研讨活动”在太仓市新区第三小学圆满举行。苏州全市二十多所珠心算实验学校的老师、太仓市各小学的数学骨干教师共同参与活动,苏州市教科院刘晓萍老师、各地教研员全程参与此次活动,并有幸邀请了省珠心算教学专家常熟市塔前小学顾培华校长及太仓市教育局基教科屈雅倩副科长莅临活动指导。
活动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由苏州市高新区敬恩实验小学徐爱军老师、吴中区木渎中心小学殷志伟老师、太仓市新区第三小学雷巧老师、凌秋琴老师分别执教。
徐爱军老师和雷巧老师同课异构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一课。徐老师创设了孩子们喜爱的卡通人物——朵拉,并以朵拉旅游记为主线贯穿整个珠心算课堂,孩子们在这样一个童话的氛围里学习热情高涨。在课堂教学中,徐老师尊重孩子们的拨珠起点,把孩子们放在首位,让他们尝试自主探究,同桌交流,通过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得出拨珠方法,水到渠成。并设计了不同形式的练习来巩固新知,最后通过分一分类,把孩子所学的拨珠类型进行归类整理,使孩子们得到了更系统的认知。雷老师在介绍学校吟诵社团和武术社团等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情景中,引导学生根据人数选车的问题,引出本节课新授知识——直减进位加和破5进位加,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轻松学习;并以学生喜欢的打开智慧书、坐摩天轮、开小火车和拔萝卜等四个游戏活动串联练习,帮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将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
殷志伟老师和凌秋琴老师同课异构了二年级下册《不进位加心算》一课。殷老师的课上,学生训练有素,态度端正,发言积极,老师指导到位,教态亲切自然,给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课堂上殷老师把数学教学与珠算教学完美结合,降低了珠算学习的难度,突破教学重难点,拉近了珠算与数学学习的距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由扶到放,不仅注重学生拨珠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孩子们心算能力的培养,从实拨、空拨到看拨、想拨,孩子们经历了从珠算到心算的过程,通过教学提升了孩子们的思维理解力,提高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凌秋琴老师巧妙地把珠算的历史文化与纯粹的珠心算教学进行整合,整节课通过“珠心算之旅”这样一个大情境的创设,设计了珠算历史厅、奇妙算盘厅、“挑战”演播厅三个旅游景点引导学生开启“心算”之旅。这样的设计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把枯燥单一的技能训练变得趣味化,同时又让学生在学习珠心算的同时感受到珠算文化的价值所在。
教学实践之后,由太仓市新区第三小学徐燕副校长就学校的珠心算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交流汇报,学校主要从“完善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