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连换三个总统,腐败和内卷是南美政治的

?

?现年76岁的萨加斯蒂原先的职业是工业工程师,此前曾在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或机构担任管理人员,今年3月,才开始在秘鲁担任国会议员。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当了8个月议员,就成为了秘鲁的总统——虽然有“救火队员”的感觉在里面。而他已经是秘鲁在不到十天内上任的第3个总统。

秘鲁新任总统萨加斯蒂

11月9日,秘鲁国会以涉嫌腐败为由,投票通过对时任总统比斯卡拉的弹劾议案,并解除其总统职务。时任国会主席梅里诺次日宣誓就任秘鲁总统,并于11日任命部长会议主席(总理)。

然而,仅仅过去6天,当地时间15日,秘鲁总统梅里诺在上任不到一周后,就因遭遇全国抗议示威,宣布辞职。

6日总统梅里诺

16日,秘鲁国会举行全体会议,推选76岁的萨加斯蒂出任新国会主席,按宪法程序,他将接任总统职务。秘鲁国会主席弗朗西斯科·萨加斯蒂17日在国会宣誓就任新总统,接替15日宣布辞职的前总统梅里诺,任期至明年7月。

一个国家在不到十天内换了3个总统,这一“奇观”引起了笔者和同事的讨论,是什么导致的频繁更替?探讨到最后,我们得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结论,连续更换总统,竟然和秘鲁的自然资源有关系!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但秘鲁东中西三种明显差异的地形与气候、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与秘鲁连续换三个总统都能联系上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仅有联系,而且联系还很紧密。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北与厄瓜多尔、哥伦比亚接壤,东部与巴西相邻,南边是玻利维亚和智利。10世纪前后,秘鲁为古代印第安人建立的印加帝国所在地。年,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被统治了近年,年7月28日独立。

印加文明遗址,马丘比丘

安第斯山脉纵贯秘鲁南北,它也为秘鲁带来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秘鲁是世界12大矿产国之一,矿产总量居世界第七,银、铜、铅、金储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三、第四、第六,是世界第五大矿产国和世界第二大产铜国。秘鲁东部为亚马逊热带雨林区,森林遍布,地广人稀,是秘鲁新开发的石油产区。

秘鲁农业、矿业、制造业产业分布和类型

秘鲁沿岸有一股强大的寒流——秘鲁寒流。这也直接促成秘鲁渔场。这里盛产冷水性鱼类,有沙丁鱼、鲣、鳕等,其中鳀鱼产量居世界前列。除了以上“常规”资源外,秘鲁还有一种极其神秘的“非常规”资源——鸟粪,到底有多么“非常规”,我们接下来细细分析。

连续换总统体现了秘鲁目前政局的不稳定,而政局不稳的本质则是新冠肺炎在全球的大规模蔓延背景下,其国内经济发展迟滞引爆了国内矛盾,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对现状不满,负面情绪开始集中发泄。我们不禁要问,年就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也没有波及、资源如此丰富的秘鲁,是怎么“混成这个球样子的”?

总的来说,造成现在这个结果的原因有“三个不满意”。第一个不满意是长期实行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型经济,国内产业没有升级,人们收入增长较慢;第二个不满意是寡头政治的存在,使得资源向少数人集中,人们收入不平衡;第三个不满意是种族的长期分裂,影响了群众向心力。

首先来说第一个不满意。刚才我们已经介绍了秘鲁国家资源丰富,西部海洋中有大型渔场,西部沿岸可以进行灌溉生产,中部地区由于地质运动而矿产丰富,东部的水力资源、森林资源更是羡煞别国。

正所谓“成也资源、败也资源”,经济学中有一个词叫“路径依赖”,它是指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秘鲁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于是就直接卖资源发财,但卖着卖着就陷进去不能自拔了,相应的,其他产业也就越发迟滞。

南边的阿根廷也是一样,除了卖牛肉啥也不会做

卖资源发财这条路子可以说从秘鲁独立不久之后就开始了,最开始卖的是鸟粪——这可能让今天的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却是如此。在19世纪,工业革命引发欧洲人口激增,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可那时候并没有发明出化肥。

德国科学家登上秘鲁周边的小岛上发现了厚厚的鸟粪,而海鸟粪由于富含氮和磷,是十分理想的有机肥料。当时最著名的鸟粪岛是秘鲁沿海的钦查群岛、马卡维岛、瓜佩岛、洛沃斯岛等岛屿,这些散落在太平洋上的荒凉岛屿,鸟粪堆积如山,厚度达数十米。

欧洲国家纷纷跑到秘鲁买鸟粪,鸟粪很快成了秘鲁的经济支柱,一度占到GDP总量的60%,人们把卖鸟粪发财的时期称为“鸟粪时期”,在整个鸟粪时期,秘鲁共出口鸟粪余万吨,收入近1亿英镑。

随着欧美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展,相关国家对工业品原料需求急速增加,秘鲁依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年出现了又一个快速扩张的初级产品出口繁荣期,年均出口增长率为7%。其中包括沿海地区生产的蔗糖、棉花、石油,中部山区的羊毛和白银、铜矿,东部林区的野生橡胶。

中铝集团控制的千万吨级特罗莫克铜矿这么多年过去,秘鲁产业没有明显升级,目前,矿业、渔业和农业是秘鲁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秘鲁是铜、金等矿产品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矿业占GDP的比重约为16%。长期以来,由于矿业繁荣导致的利益平衡问题,产业没有升级导致的人民收入低下问题,使得秘鲁人们产生了不满。第二个不满意就更为直接,人们把矛头直接对准了垄断集团和腐败的政府。资源型国家很容易产生垄断集团,资源也更容易向少数人集中,这不是秘鲁特色,而是世界通病。秘鲁垄断集团最早可以追溯到鸟粪经济时期。鸟粪最终销售价的65%至70%归秘鲁政府所有,秘鲁政府因此获得巨大的暴利。鸟粪带来的财政收入,使得秘鲁迅速清偿掉外债,并消除了奴隶制。按理说偿还外债和消除奴隶制对于国家发展大有裨益,实际情况是,鸟粪经济带来的巨大利益“养肥”了相关人员。反梅里诺游行一是被政府授予控制鸟粪贸易的特权商人,二是因政府用鸟粪收入清理独立战争期间和之后发放的内债而得到补偿的地主和商人,三是因政府解放奴隶而得到补偿的奴隶主。同时,这些天上掉下来的巨大财富使北部沿海地区的甘蔗园迅速兴起,而且超过一半的财政支出都被用于扩大官僚和军队。垄断集团除了在经济领域有巨大影响力,它还深深影响到了秘鲁的政治。秘鲁是一个信任度极低的国家,而政客们的腐败严重加剧了这一点。据说,秘鲁几乎每一位前总统都被国会指控过。同时,一半的国会议员也因洗钱和杀人等罪行接受着调查。前总统滕森,因贿选败露而逃亡日本尽管多年以来秘鲁数届政府曾采取多项举措治理腐败问题,但秘鲁在透明国际《年全球清廉指数》的排名中,在全球个国家中仅位列96位。腐败问题则严重削弱了人民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信心,由此损害了国内政治的稳定性。第三个不满意则是种族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满意。按照自然地理情况,秘鲁分为了沿海、山地和林区。显著的地域差异影响到了地区交流,加之西班牙殖民者年的殖民统治,这就造成了国家内部人群之间的隔阂。年秘鲁人口为.7万,其中印第安人占45%。但是,印第安人在国家经济中所占有的份额却远不及其人口比例。秘鲁传统印第安妇女阿亚在《争取拉丁美洲的解放》一书中写到:真正的秘鲁是山区的和土著人的秘鲁,他们即留在了安第斯山的背后,库斯科、卡哈马卡等这些秘鲁的古老城市被置于次要的地位,新西班牙人的城市建在了沿海地区。印第安人不仅遭受经济剥削,而且在文化上受孤立,种族上受歧视。西班牙殖民者在殖民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种无力感——印第安人既不能取代也不能同化。于是,输入黑人成为了一个无法避免的选择。黑人们被用于家务和手工艺劳动,白人顺利地与他们混血,结果造就出一种更加倾向西班牙人和更加敌视土著的沿海居民。在鸟粪时代,秘鲁加强了沿海地区在国家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这进一步加大了秘鲁历史上沿海与山区的分裂与冲突。到了近现代,秘鲁安全部队与外资企业所获特许经营权地区的土著社会之间仍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作为印加文明的发源地的秘鲁,人文资源也较为丰富,可谓天时地利占尽。虽然近几年秘鲁经济增速在南美洲领跑,但是仍然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萨加斯蒂当选总统后,秘鲁政局能否稳定仍有待观察。希望这个资源丰富的国家能尽快稳定下来,将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造福本国人民。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地史馆]

地理历史不分家

用地理解释历史,用历史记录地理

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zhidongd.com/csfz/52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