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
冷战后的两件大事
红色巨熊的解体
南斯拉夫的解体
在冷战之后欧洲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红色巨熊的解体,一个是南斯拉夫的解体。
首先南斯拉夫解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91到年塞尔维亚和黑山取消南斯拉夫这一说法为止,算是告一段落。
南斯拉夫第一次解体,也是最为重要的解体是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紧接着波黑,马其顿也脱离组织,这么一搞,南斯拉夫已经名存实亡,于是在第二年,黑山和塞尔维亚两个国家联合,成为一个独立的联盟共和国即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至此,曾经被称为世界第三的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彻底消失了。
在相继爆发十日战争,克罗地亚战争,波黑战争等一系列南斯拉夫内战事件之后,前南斯拉夫地区相继宣布独立,只有塞尔维亚和黑山留在一起组成了最后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在将近三个月的战争后,塞尔维亚在北约的军事压迫下被迫暂时放弃科索沃,年6月科索沃战争结束,科索沃由联合国托管。最后到了年黑山共和国也宣布独立,科索沃于年单方面宣布独立,至此,前南斯拉夫正式解体为六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科索沃)“南斯拉夫”一词正式成为历史
辉煌历史
往日的南斯拉夫
“世界第三”
“圣地”
曾经的南斯拉夫,一个国家、两种文字(俄文和拉丁文)、三种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马其顿语、斯洛文尼亚语)、四种宗教(东正教、天主教、耶稣教、伊斯兰教)、五个民族(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黑山)、六个共和国(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波黑、克罗地亚、黑山、马其顿)、七个邻国(阿尔巴尼亚、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奥地利、意大利)。小小的只有26万多平方公里国土和两千多万人口的国家却这么复杂,可见这个国家内部的矛盾。
南斯拉夫能在二战后维持到年,也算是难得了。一方面是以铁托为首的革命集团巨大和崇高的威望,而且国内的人民大多数也希望统一。另外一方面的外因是美苏两极对峙下,一方支持一方必然反对,南斯拉夫也可游刃有余,而且南斯拉夫地处巴尔干半岛这个历史上的火药桶位置,列强都怕一着不慎引火烧身,所以对南斯拉夫局势一直持谨慎态度。
年,铁托去世,南斯拉夫的稳定阀失去了,铁托的去世,没有给南斯拉夫留下一个压得住场面的接班人,一把手位置改由各共和国轮流坐庄,每次任期一年,这看似公平,实则就是玩笑。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国内外局势错综复杂,一把手刚熟悉就得下台换人,这导致政府缺乏稳定性和权威性,会让政策朝令夕改,政令下达到地方准备实施,领导人就换了,又换了一套新政。到了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济增长乏力,陷入困境,加上老一辈革命家的去世,还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局势发生了变化。南斯拉夫各地的民族运动和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已经是愈演愈烈了,中央政府已经是在勉力维持捉襟见肘了。
开始的东欧剧变,南斯拉夫深受影响,民族矛盾更是此起彼伏,按住牛头压不下马嘴,政府已经是难以控制了。
南联盟的成立
塞尔维亚
黑山
南联盟有两个共和国
一个是塞尔维亚
一个是黑山
联盟总统是乔西奇,但他更像是米洛舍维奇的傀儡南联盟的内外大权基本都在米洛舍维奇手里。年,米洛舍维奇出任联盟总统,他任内,科索沃的分裂局势也愈演愈烈,米洛舍维奇是一个典型的塞族主义民族主义者,对于科索沃的分裂势力,必然要下手,他对叛军是毫不手软的,他的这一系列举动还有他对美欧的不屑一顾的态度,都让美欧对他早已恼火万分了,现在终于有机会下手了。米洛舍维奇确实算是条汉子,跟美欧死磕,因为“科索沃比我的脑袋还重要”。
美欧的态度,这又回到了解体初期的南斯拉夫。原本美欧不感兴趣,但是最开始从德国开始率先承认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开始,这个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拥有传统友谊的德国,就可以在两国发挥最大影响力,将两国吸纳入自己的经济圈范围内,于是不顾各国反对,直接承认两国,并且提供各种援助。
于是在德国的主导下,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这些跟德国有渊源的国家,向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输送了大量军火,甚至派出军官参与战争。当时的南斯拉夫报刊还披露南斯拉夫报刊还披露,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在奥地利、德国和匈牙利的合作下,已购得大量武器装备,其中包括苏制卡拉什尼科夫和美制AP-16自动步枪、迫击炮、反坦克和防空火箭,PT地雷、手枪、通讯器材、装甲运兵车和直升飞机。据说这些装备足够配备为数10万人的一支部队
而且英法两国是不愿意太过于干涉南斯拉夫,此情此景,是不是缺少了一个俄罗斯,不然就是又回到一战的剧本了。
至于美国方面,美国因为苏联的解体和海湾战争胜利,需要大量时间去消化战争果实,对于巴尔干半岛这么个地方反而看不上了。所以南斯拉夫对美国来说没什么利益不利益
关键
欧洲何去何从?
今后欧洲将何去何从,谁才是欧洲的领导者?本来在两极格局下,遇到国际事务,主要看苏联和美国的态度。欧洲各国在两个态度中选择下注,谁的筹码多,就就是爹。随着苏联的解体,西欧开始思考他们未来的地位是什么?原本在两极格局下,他们是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那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在世界舞台上称雄的巨人?于是南斯拉夫成为了权力是试验场。成为欧洲各国发挥政治影响力的祭品。那美国人就不爽了,欧洲明确了自己的权力,形成统一的欧洲,那这个后花园还听话吗?于是美国推动了对南联盟的制裁,美国并不关心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重要的是欧洲必须散,才能是美国的欧洲。
于是科索沃问题国际化,欧美国家出面,推动联合国通过了号决议,要求冲突双方实现停火,并要求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为了进一步从外部干预科索沃事务,前南问题六国联络小组于年1月22日向南联盟提出苛刻要求:(1)允许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检察官赴科索沃进行司法检查;(2)塞尔维亚当局撤出年lO月之后进入科索沃的特种警察部队。一个星期后,联络小组外长发表声明,要求南联盟和科索沃赴法国朗布依埃进行政治谈判,并限期达成协议,双方谈判的基础是六国联络小组方案,且方案内容的80%不得改变,而且北约在科索沃驻军的内容不得进行谈判。
南联盟虽然同意科索沃进行自治,但坚决拒绝外国以任何名义进驻本国领土,因而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和谈失败是科索沃阿族极端分裂主义分子所期盼的,他们借此“邀请”到北约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军事干预
米洛舍维奇背水一战的科索沃战争失败是必然的,即使当时南联盟动用了近9万人的陆军,辆坦克、辆装甲运兵车、辆装甲步兵战车、88辆侦察车、60部萨姆系列导弹发射装置、约枚导弹、门反坦克炮,海军约0人,拥有各型舰艇81艘,空军防空军1.67万人,装备有架飞机,其中武装直升机56架,各型防空导弹约枚,还外加了40万预备役部队,甚至已经准备好了全民动员,长期抗战,把美欧拖进战争泥潭的准备了。
科索沃战争时候,南军一方面抵抗北约空袭,另外在地面加紧对科索沃阿族武装的进攻。如4月5日,南联盟两个旅同“科索沃解放军”发生了激战。还拔除了德雷尼察地区的阿族武装据点,打掉了“科解”的7个省会总部。其实,南军基本上算是彻底摧毁科索沃武装了,但是没办法,自己的后背都被美国人快炸没了,南联盟知道打不过北约,护甲还是堆得不错的。
科索沃战争进行到了78天的时候,战报显示北约使用各类飞机架,在次的行动中,投弹41.5万枚,其中子母弹35万,贫铀弹3--5万,1.4万各类重磅炸弹和枚巡航导弹,共2.2万吨。.6.10北约指挥部宣布在78天内炸毁了南军的辆坦克、门火炮和辆装甲车。后来于9月中旬又改称击毁坦克93辆,装甲车辆,军用车辆辆,大炮和迫击炮门,过了几天,南联盟驻科索沃的第三军,仍保有兵员数万,两百余辆坦克、四百余辆装甲车和六百余门火炮,成建制撤出战场。
据统计,南军实际损失只有14辆坦克、18辆装甲车和20门火炮。战争中南军伤亡并不大。
真实原因
真正迫使南联盟屈服的是北约没有经过联合国授权轰炸民生领域,炸毁24座桥梁、12个火车站、36个工厂、7个机场、16个燃料站和库房、17个电视发射塔和诸多电力设施,甚至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也遭到轰炸,为了达到其在政治上向南联盟政府施压,迫使其接受苛刻条件,北约以大批的南联盟平民伤亡为代价,甚至动用了国际公约禁止的集束炸弹和能导致新生儿畸形和白血病的贫铀炸弹。
年6月北约停止对南联盟轰炸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有关科索沃问题的号决议。决议承诺保持南联盟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科索沃实行高度自治和有效的自我管理,科索沃地区将交由联合国托管,由北约领导的约名维和部队官兵将被部署在科索沃。在托管期间,管理科索沃的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使团帮助科索沃完成了一个独立国家应有的几乎所有法律和行政机构建设,使科索沃向实际独立迈出了重要步伐1年5月,科索沃临时行政使团出台了宪法框架,建立了科索沃自治政府临时机构。此后,该使团将越来越多的行政能力转移给科索沃自治政府临时机构,甚至赋予科索沃自治政府只有主权国家才拥有的对外交往权。科索沃还建立了市政府和由国际社会监督的警察机构.同年11月,科索沃在欧安组织的监督下举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组成了多党联合政府,并产生了总统和总理。
5年10月24日,在美、英等国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同意启动科索沃最终地位谈判进程,并于11月任命芬兰前总统阿赫蒂萨里担任负责协调谈判进程的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从年2月10日到9月6日,塞尔维亚政府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维也纳共进行了10轮谈判。双方的谈判只在技术问题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而在科索沃是否应该独立这个原则问题上的立场双方意见不一。有鉴于此,阿赫蒂萨里决定终止谈判,并于7年2月2提出了《科索沃最终地位确定的全面提案》。
虽然阿赫蒂萨里在提案中并未明确提出科索沃应独立,但在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信件中明确主张科索沃应该独立。但由于塞尔维亚的坚决反对,以及俄罗斯威胁在安理会否决阿赫蒂萨里方案的强硬立场,阿赫蒂萨里方案被放弃。
7月17日晚,巴尔干问题联络小组向安理会提交了经修改的科索沃问题决议草案。新草案建议再给予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四个月的谈判期,删除了原草案中关于如果谈判失败则让科索沃自行独立的内容。但俄罗斯认为新草案依然是以促使科索沃独立为主旨,坚持反对草案在安理会获得通过。最终,西方国家表示同意俄罗斯的建议,敦促贝尔格莱德和科索沃阿族重新谈判。8月30日,双方在维也纳重启谈判。虽然塞方表示了最大的诚意,提出了低于独立高于自治的一切可能的方案,但是阿族人深知独立的要求会自然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支持。因此,阿族代表团将这四个月天视为“垃圾时间”,结果,谈判无果而终。谈判破裂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府不断发表声明,声称独立是解决科索沃问题的最佳选择,更加积极地推动科索沃走向独立,拒绝俄罗斯等国家应继续谈判经济分歧的要求。科索沃宣布独立只是时间问题了。
此时的科索沃已经于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无异了,就是没官宣而已
永恒的“南斯拉夫”
对于科索沃是西方推动的结果,而且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分手则是国内因素使然。
塞尔维亚的人口是黑山的12倍,经济规模为黑山的十余倍,国土面积是黑山的5倍。但国家联盟的政治安排几乎是对等的,联盟最高行政职位的分摊几乎平分秋色。相互关系中最大的矛盾是经济协调问题。塞、黑经济结构差异很大,双方使用的是不一样的货币,年,黑山将德国马克作为黑山的法定货币,而且双方都不愿意放下刚刚稳定的货币市场,这就阻碍了南联盟成立单一的货币政策和统一的央行了,建立统一市场就成了一纸空文,而且塞尔维亚和黑山没有统一的关税标准,塞尔维亚采取更高的关税来保护国内的老牌工业,关税平均高达12.5%。而黑山则属于服务业为基础的开放型经济,平均关税只有3.5%,两者差了差不多百分之十的关税,而且通胀率差距也过大,黑山的通货膨胀率为3.5%,而塞尔维亚达到了16%。欧盟尚且还有统一的货币,但是赛黑两国差距太大的市场准则,没办法从经济上结成一个国家共同体。
在政策上,塞尔维亚的联邦主义者批评国家联盟,他们觉得联盟在法律上赋予了黑山与其体量不成比例的权力,使联邦的决策更加复杂化并阻挠了塞尔维亚的改革,追求国家一体化的人也逐渐表现出不满,他们认为,国家统一的雄心不断被乱成一团的的国家治理影响,这个国家联盟已经严重阻碍了塞黑各自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进程。所以,最后只有两条路,要么转变成一个真正的联邦,要么就是和平分手。黑山这边,虽然在这个平起平坐的权力中获得了众多好处,但是因为塞尔维亚拒绝逮捕和引渡姆拉迪奇将军等前南“战犯”,欧盟因此拒绝了塞黑的入盟联系。黑山认为,要进一步接近欧盟,就必须从已失去实际功能的国际联盟中“突围”唯一能走的路就是和平分手,于是在黑山自由联盟强烈要求独立的情况下,为了维护政权稳定,不要再爆发内战,政府领导人杜贾科维奇承诺支持在年就独立问题进行公投。
所以基于两个共和国在政治发展目标、经济改革和对外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的歧见日益增大,虽然塞尔维亚的政治家同意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和在年2月之后各自有权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确定自己的未来等重大让步来试图保持联盟,但在年5月21日黑山举行的全民公决中,还是有多达55.5%的投票者选择了与国家共同体分道扬镳。
至此,南联盟划上了一个句号,成为了历史书上的一个名词,但在某种程度上,“南斯拉夫”也实现了永恒
记忆中“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复杂的历史、宗教、多民族文化甚至南斯拉夫的解体历程都孕育了一大批艺术家
出生在萨拉热窝的南斯拉夫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曾先后三次获得戛纳电影节的大奖其中他年的作品《没有天空的都市》长达三个小时的历史电影,充满南斯拉夫式的黑色幽默和政治讽喻,在柏林疯人院里关了几十年的伊万遇到联合国的军车满载着从波黑逃出的难民,蓝盔士兵问他去哪儿,口吃的伊万拼命憋出“南斯拉夫。”士兵大笑着回答,“这世上已经没有南斯拉夫了!”对于每一个南斯拉夫人来说,也许也只有用荒诞喜剧的方式才能够表达南斯拉夫人对这段复杂而残酷的历史。
被誉为“行为艺术之母“的艺术家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在纽约MOMA的展览轰动了世界,她曾这样介绍自己“我来自南斯拉夫,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国家”
-------------------------------------------------------------------------------
编辑:Cally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