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钴碳纳米纤维膜对电极的制备与优化

来源

《现代纺织技术》

作者

周洋洋,宋立新,关迎利,熊杰

文章编号

-X()03--07

摘要

用静电对喷的方法将电催化性能优异的硫化钴(CoS)纳米颗粒负载到纳米纤维膜上,然后经过碳化得到硫化钴/碳纳米纤维膜(CoS/CNFs)对电极,CoS虽然电催化性能优异,但其导电性不佳,为了进一步提高CoS/CNFs的导电性与电催化性能,引入导电性优良并具备一定电催化性能的纳米银(Ag)颗粒制备硫化钴-银/碳纳米纤维膜(CoS-Ag/CNFs)对电极,并研究了它们的力学性能、柔韧性、导电性及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CoS/CNFs对电极相比,纳米银颗粒的引入导致CoS-Ag/CNFs的力学性能及柔韧性下降,但却提高了它的导电性与电催化性能。

在整个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s)中,对电极(光阴极)主要收集外电路电子,并将催化I-3/转化成I。DSSCs的对电极一般为铂(Pt)对电极,然而Pt作为贵金属在自然界中并不丰富,因此,大力发展非Pt类高性能催化活性的对电极材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碳材料作为最早用来替代Pt的对电极材料之一,具有成本低廉、原料丰富、催化活性高和导电性能良好等优点。起初被应用的碳材料为石墨和炭黑,之后其他种类的碳材料也开始被应用,如多壁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碳纳米角、活性炭、硬碳球、富勒稀等。其中CNFs作为另一种新型的一维碳纳米材料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柔性器件、超级电容器、复合材料和增强材料中,近年来,随着对CNFs研究的深入,CNFs被引用到DSSCs中,Sebastián等研究了以不同厚度的CNFs膜为对电极组装的DSSCs,发现CNFs膜的厚度对DSSCs的光电转换效率有非常显著地影响,当CNFs膜的厚度增加到50nm时,其组装的DSSCs的光电转换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达到2.17%。一般纯粹的CNFs膜作为对电极难以取得很理想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CNFs膜作为对电极组装的DSSCs的光电转换效率,通常会在CNFs膜上负载具备电催化性能的物质,Poudel等通过溶液沉积将Pt纳米粒子负载在电纺碳纳米纤维膜上制备了Pt/碳复合纳米纤维(Pt/CNFs)对电极,这种对电极降低了DSSCs整体的串联电阻(Rse),降低了饱和暗电流密度(Jo),并增加了分流电阻(Rsh)。相应的以Pt/CNFs为基础的DSSCs实现了8%的光电转换效率,改善了以纯Pt或纯CNFs为基础的DSSCs的性能。除了将传统的高催化性能的Pt纳米粒子引入到CNFs膜中,多壁碳纳米管(MWCNT)也被用来与CNFs膜相结合作为对电极,以提高催化性能降低成本。在Park等的研究中,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通过一系列步骤嵌入到介孔碳纳米纤维中,并利用制备的MWCNT/CNFs作为对电极材料制备DSSCs,其光电转换效率比同等条件下以Pt为对电极制备的DSSCs高。然而这些报道中制备CNFs膜对电极的工艺比较复杂,不利于大规模商业应用。近年来,静电纺丝技术由于其简单、高效的特点,在制备CNFs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因此本文用静电对喷的方法制备了CoS/CNFs与CoS-Ag/CNFs对电极,研究了它们的力学性能,柔韧性,导电性及电催化性能。

实验

1.1.试剂与仪器

试剂:聚丙烯腈(Mw=,杭州湾腈纶有限公司);聚乙烯吡咯烷酮(Mw=,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钛酸异丙酯(纯度97%,Adrich);冰乙酸(分析纯,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N,N-二甲基甲酰胺(分析纯,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碘单质(分析纯,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无水碘化锂(LiI,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无水高氯酸锂(LiClO4,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乙腈(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六水氯化钴(CoCl2·6H2O,分析纯,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硫代乙酰胺(CH3CSNH2,分析纯,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硝酸银(AgNO3,分析纯,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葡萄糖(C6H12O6,分析纯,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

仪器:静电纺丝机包括微量注射泵(KDS,美国KDSScientificInc);高压电源(FC60P2,美国Glassman公司);电化学工作站(CHIE,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Pt-FTO(厚度2.2mm,大连七色光太阳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2.CoS/CNFs与CoS-Ag/CNFs的制备

1.2.1CoS的制备

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0.gCoCl2·6H2O与0.gCH3CSNH2,将它们倒入反应釜中,并在90mL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加入63mL无水乙醇,接着将配置好的溶液在超声波清洗仪中用超声波处理30min,待溶液溶解均匀后,将反应釜放入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在℃反应24h。然后将反应后的溶液用离心机反复离心3次,将最后得到的灰黑色沉淀物用真空干燥箱在60℃干燥10h,得到灰黑色粉末,然后将制得的灰黑色粉末储存备用。

1.2.2溶液的配制

静电对喷装置中有两个针筒,分别记为1号针筒,2号针筒。1号针筒中纺丝液的配制如下:先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0.4gPAN与0.4gPVP,将它们倒入同一称量瓶中,然后用移液管取6mLDMF加入到称量瓶中,接着在瓶中加入磁石,并将其放到磁力搅拌机上,在室温下搅拌5h。得到均匀透明的溶液后继续加入0.3mLCH3COOH与0.7mLTiP,然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10h,得到澄清且没有气泡的纺丝液。

2号针筒中喷雾溶液的配制分两种情况:a)当制备硫化钴/纳米纤维膜(CoS/NFs)时,喷雾溶液的配制如下:先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0.4gCoS、0.15gPVP与0.05gC6H12O6,将它们倒入同一称量瓶中,然后用移液管取2.5mL无水乙醇加入到称量瓶中,接着在瓶中加入磁石,并将其放到磁力搅拌机上,在室温下搅拌15min。b)当制备硫化钴-银/纳米纤维膜(CoS-Ag/NFs)时,喷雾溶液的配制与制备CoS/NFs时基本上相同,只是在CoS/NFs喷雾溶液的基础上再加入0.05gAgNO3,其它操作完全相同。

1.2.3CoS/NFs与CoS-Ag/NFs的制备

采用对喷的方式分别制备负载CoS与负载CoS-Ag的纳米纤维膜,对喷方式如图1所示,1号针筒的纺丝参数如下:电源电压15kV,纺丝流率1mL/h,滚筒与针尖的距离12cm,相对湿度30%~50%。2号针筒中的溶液在电场的作用下以喷雾的形式喷出,其具体参数如下:电源电压10kV,喷雾流率0.5mL/h,滚筒与针尖的距离6cm,相对湿度30%~50%。

1.2.4CoS/CNFs与CoS-Ag/CNFs的制备

将制备的CoS/NFs膜与CoS-Ag/NFs膜在氮气保护下于管式炉中,以5℃/min的速度升温至℃进行碳化,并保温30min得到CoS/CNFs与CoS-Ag/CNFs对电极。

1.3.测试与表征

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分析:样品的形貌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ULTRA55,ZEISS,Germany,FE-SEM)和透射电镜(TEM,JEM,Japan)来观察,并拍摄照片。并利用Image-Pro-Plus软件随机测量照片中纤维的直径,每种试样测试次以上。

纳米纤维膜的结晶分析:样品的XRD图谱由X射线衍射仪(XRD,ThermoARL-X-TRA,America)获得,使用Cu靶Kα(λ=0.nm)射线,扫描范围2θ=10°~80°,扫描速度2℃/min。

结果与讨论

2.1.CoS的形貌分析

图2为水热法制备的CoS的FE-SEM图,如图2(a)所示,CoS基本以微球的形式存在,在CoS的高倍FE-SEM图中,如图2(b~c)所示,CoS球是以CoS片随机堆积而成的,片与片之间形成大量大小不同的孔洞,这大大增加了CoS球的比表面积,CoS球的直径大部分在1~2μm,图2(d)为CoS的XRD图,其在2θ=31°,35°,47°和54°处出现4个衍射峰,通过与标准卡片(42-.JCPDS)对照,它们分别对应CoS的(),(),()与()晶面。进一步说明水热法制备的花状片球即为CoS。

2.2.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分析

图3为负载CoS纳米纤维膜的FE-SEM与XRD图,在图3(a)中,纳米纤维表面被CoS/PVP/C6H12O6的混合粉末覆盖,因此CoS片球可以均匀地分布在纳米纤维膜上,在氮气保护下,经过高温碳化后,在图3(b)中,纳米纤维与其表面的PVP,C6H12O6一起被碳化形成CNFs,而CoS则均匀地分散在CNFs膜中,并被一层层纵横交错的CNFs网束缚住。但水热法制备的CoS片球经过配液时的搅拌与后续碳化后,以碎片或破球的形式存在。在图3(c)中,CNFs的表面有纳米颗粒覆盖,这些纳米颗粒是由CoS碎末与PVP的碳末组成的。图3(d)是CoS/CNFs膜的XRD图,其在2θ=31°,35°,47°和54°处出现四个衍射峰,通过与标准卡片(42-.JCPDS)对照,它们分别对应CoS的(),(),()与()晶面。说明经过搅拌碳化后,CoS片球已不完整,但并未发生化学变化。

图4为负载CoS-Ag和负载Ag的纳米纤维膜的FE-SEM图与XRD图。如图4(a)所示,纳米纤维表面被CoS/AgNO3/PVP/C6H12O6的混合粉末覆盖,因此CoS与AgNO3可以均匀地分布在纳米纤维膜上,在氮气保护下,经过高温碳化后,在图4(b)中,纳米纤维与其表面的PVP,C6H12O6一起被碳化形成碳纳米纤维,AgNO3则受热分解或与C6H12O6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变成Ag纳米颗粒并与CoS球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纤维膜中,CoS球经过高温碳化后,部分CoS球不再完整,以CoS碎片分布在碳纳米纤维膜中,并被一层层纵横交错的碳纳米纤维网束缚住。在图4(c)中,碳纳米纤维的表面有纳米颗粒覆盖,这些纳米颗粒是由CoS碎末、PVP的碳末及纳米Ag颗粒组成的。图4(d)为CoS-Ag/CNFs的XRD图,其在2θ=31°,35°,47°和54°处出现的4个衍射峰,通过与标准卡片(42-.JCPDS)对照,它们分别对应CoS的(),(),()与()晶面。其在2θ=38°,44°,64°和77°处出现的4个衍射峰,通过与标准卡片(04-.JCPDS)对照,它们分别对应Ag的(),(),()与()晶面。说明CoS片球以及纳米Ag颗粒同时被负载到了碳纳米纤维膜上,为了进一步观察纳米Ag颗粒在碳纳米纤维的表面的分布情况,以同样的方法,去掉溶液中CoS与PVP,制备了只负载纳米Ag颗粒在碳纳米纤维膜(Ag/CNFs),在图4(e)中,纳米Ag颗粒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纤维的表面。这有利于碳纳米纤维膜导电性的提高。图4(f)为负载Ag碳纳米纤维膜的XRD图,其在2θ=38°,44°,64°和77°处出现的四个衍射峰,通过与标准卡片(04-.JCPDS)对照,它们分别对应Ag的(),(),()与()晶面。

2.3.CoS/CNFs与CoS-Ag/CNFs的性能分析

2.3.1力学性能测试

用万能拉伸测试机对CoS/CNFs与CoS-Ag/CNFs进行拉伸测试,每个样品测8次,取其平均值,得到试样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用刚度测试仪对CoS/CNFs与CoS-Ag/CNFs进行柔韧性测试,每个样品测8次,取其平均值,得到试样的抗弯弹性模量。CoS/CNFs与CoS-Ag/CNFs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抗弯弹性模量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CoS/CNFs与CoS-Ag/CNFs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均较小,而其抗弯弹性模量却偏大,这是因为碳纳米纤维与碳纳米纤维之间夹杂着CoS片球或CoS碎片,当碳纳米纤维膜受到外力拉伸时,碳纳米纤维不仅在外力的方向上受到拉伸力,而且在垂直外力的方向上受到挤压力,由于碳纳米纤维之间夹杂着CoS片球或CoS碎片,在碳纳米纤维相互靠拢挤压时,CoS片球或CoS碎片首先在某一点与碳纳米纤维接触,使碳纳米纤维在接触点处的受力快速增大,容易断裂,从而使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下降,抗弯弹性模量增加,柔韧性变差。进一步将CoS-Ag/CNFs与CoS/CNFs相比,随着纳米Ag颗粒的加入,CoS-Ag/CNFs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均有所减小,抗弯弹性模量却变大,这是因为纳米Ag颗粒嵌入碳纳米纤维的表面,碳纳米纤维的表面有缺陷,在受力时,碳纳米纤维表面的缺陷快速扩展放大,从而使其力学性能与柔韧性下降。

2.3.2导电性能测试

用四探针电阻测试仪测试不同对电极的面电阻。每个试样测8次,取其平均值,其面电阻值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与CoS/CNFs相比,纳米Ag颗粒的加入使CoS-Ag/CNFs的面电阻显著下降,几乎可以与Pt-FTO的面电阻相当,面电阻值都在10Ω/sq左右,面电阻的下降有利于电催化性能的提高。

2.2.3循环伏安(CV)测试

CV测试可用于评价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对电极的催化性能及可逆性。在测试体系中待测电极为工作电极,Pt丝为对电极,非水Ag+/Ag电极为参比电极,电解液为0.1MKI、0.01Ml2、0.1MLiClCO4的乙腈溶液。在典型的DSSCs对电极循环伏安测试曲线中,有两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相对较低电势下出现的氧化还原峰可归属为I-3/I-电对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对较高电势下出现的氧化还原峰可归属为I-3/I-电对的氧化还原反应。图5所示为CoS/CNFs,CoS-Ag/CNFs及Pt三种对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均出现氧化还原峰,表明所有的对电极均对I-3的还原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值得注意的是,CoS-Ag/CNFs复合物对电极与CoS/CNFs对电极相比,其I-3/I-电对的还原峰峰电流密度更大,说明该复合物对电极对I-3的还原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但与Pt对电极相比,其I-3/I-电对的还原峰峰电流密度还是偏低,这说明在CoS/CNFs上负载纳米Ag颗粒有助于提高催化性能,CoSAg/CNFs电催化性能的提高得益于纳米Ag颗粒本身具备一定的电催化性能及其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能。

结论

a)通过静电对喷的方法将CoS与纳米Ag颗粒负载到CNFs膜上制备了CoS/CNFs与CoS-Ag/CNFs对电极,但CoS/CNFs与CoS-Ag/CNFs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都较小,而其抗弯弹性模量却偏大。

b)负载CoS-Ag的对电极CoS-Ag/CNFs的电催化性能虽然不如Pt-FTO,但相比于CoS/CNFs,其电催化性能已经有很大提升,因为CoS虽然具备良好的电催化性能,但其导电性不佳,从而使电解质与对电极界面的电荷传输电阻偏大,在CoS/CNFs基础上引入纳米Ag颗粒后,改善了CoS导电性不佳的缺点,使CoS-Ag/CNFs对电极的面电阻下降至11.84Ω/sq,与Pt-FTO的面电阻10.43Ω/sq相当,同时纳米Ag颗粒不但具备优良的导电性能,而且本身有一定的电催化性能,可以与CoS一起发生协同效应,提高CoS-Ag/CNFs对电极的电催化性能。

END

发布

浙江理工大学杂志社新媒体中心

编辑

徐航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里好
白癜风哪家医院看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zhidongd.com/csfz/19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