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的起源
4·23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因为该天不仅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和秘鲁作家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的辞世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
01
国际响应情况
国际响应情况
自“世界读书日”宣布确立以来,已有超过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很多国家在这一天或者前后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内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图书馆、媒体、出版商、学校、商店、社区等机构团体在这一段的时间里,都会做一些赠书、读书等鼓励人们阅读的事情,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庆。
为提高公众对阅读的兴趣和促进图书出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在“世界读书日”的框架下发起了“世界图书首都计划”,每年都有一座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图书首都”的称号。历年当选“世界图书首都”的城市分别有:
马德里(西班牙,年)
亚历山大(埃及,年)
新德里(印度,年)
安特卫普(比利时,年)
蒙特利尔(加拿大,年)
都灵(意大利,年)
波哥大(哥伦比亚,年)
阿姆斯特丹(荷兰,年)
贝鲁特(黎巴嫩,年)
卢布尔雅那(斯洛文尼亚,年)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年)
埃里温(亚美尼亚,年)
曼谷(泰国,年)
哈科特港(尼日利亚,年)
仁川(韩国,年)
弗罗茨瓦夫(波兰,年)
科纳克里(几内亚,年)
雅典(希腊,年)
02
国内响应情况
国内响应情况
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大型活动,推广“世界读书日”;
年,中国成年国民纸质图书阅读率为58.4%,较年的58.0%上升了0.4个百分点;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58本,与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中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最长为19.69分钟,与年相比增加了0.93分钟。
年4月13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迎接4月23日第26个“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正式启动“融合·传承·创新”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读书是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年轻人心智培养、性格塑造、人生观引导的重要方法,不论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都应该营造一种科学读书的氛围,对读者尤其是青年人的阅读行为进行合理引导。
“快点”读书分享会现场报名最后一天,不要错过末班车↓↓↓
点此进入现场报名窗口
来源:快点温州APP
文案:LeonP
责任编辑:谷璋彤
审核:彭永棠
主任监制:陈泰涨
监制:陈亦全陈希瑜
总监制:陈振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