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山火与我们何干知天时而晓地数

白癜风怎样快速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12.html

之前一篇文章《风水的真正妙用》。里面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太平洋就像一个热水盆子。

加拿大跟我们确实关系不大,但天时是动态变化的,它会导致全球粮食收成的变化,进而影响民生,也会影响世界范围的投资决策,这篇文章就是为了完善之前那篇文章的观点而补充。

想象一下,太平洋是一个热水盆子,不过水温不均匀,表面热,底下冷。

还经常被信风吹成一团。

当暖水集中在大洋一侧,无论是赤道北边的亚洲或北美,还是赤道南边的澳洲或南美——就出现了暖水效应。

这时,暖水这一侧的大陆,不仅普遍高温,这就是今年中国为何从开春到现在,一直高温,连北京的初夏都热成亚热带三伏天的感觉。

同时,因为大陆内部会持续吹来冷空气,两者激发很多强对流天气,于是冷热交替的地区,普遍大雨滂沱。这段时间的冰雹、龙卷风,大家应该都还有印象吧。

反过来说,当冷水集中在大洋一侧,这一侧就会出现冷水效应,

突然坐拥大片冷水这一侧的大陆,会出现低温,过去一年攒下来的水汽,就会因低温而下起暴雪,大量降水随江入海,陆地的水分相对减少,干燥条件就形成了。

加上低温洋流的作用,也很难补充水汽,于是一旦进入夏季,烈日当空,低温就会变成酷暑,且干燥依旧。

再者大陆内部本身就是干燥条件居多。大陆干热风吹向海洋,海洋却冷冰冰的,那么沿海地区就会一直在高温干旱中。

这就是整个北美地区西岸的情况,所以加拿大的利顿小镇被天火焚毁,只是这一场变化中的缩影。

这是上篇文章已经讲过的内容,这里需要补充。

信风作用下,暖水先集中在东亚,先带来高温,然后再带来暴雨。

但是暖水不会停在原地,经过洋流左右,这团暖水大致分成两团,一团北上白令海峡,一团南向澳洲东岸。

这里只说北上这团,它跟我们的情况密切相关。

春天开始,这团暖水已经在东南部地区聚集,并且已经对我们中国的台湾省造成高温,相信当时的大陆冷风还没有补充到位,虽然水汽条件充沛,但是就下不来雨,后来到了六月份才恢复降雨,然而是以豪雨方式连续下。

大陆地区更早进入豪雨,应该就是冷热交替线的推移,直到六月,冷风前线才推到台湾省,所以那边高温来得早,大雨来得晚。

总之这团热水随着洋流,一路北上,给华北东北也带来豪雨,东北的黑龙江流域正在防洪抗灾,就是拜他所赐。

不过现在属于尾部效应了,因为原来的热水团,早就通过白令海峡,又沿着阿拉斯加洋流开始南下,这时候它已经冷冰冰的,暖水效应不在,变成冷水效应,持续给原本就经历了春天冷水效应的北美大陆,带来更多冷干体会。

此时北美该下的雨雪,早在去年冬末春初下得差不多了,正常年份应该是从海洋补来水汽,但现在由于寒冷洋流,补来的水汽也非常有限,加上大陆的高温干燥,一时间很难形成降雨条件。

这团水顺时针地流动,从东亚到加拿大,大致到了8月份,就能重回赤道。所以在这个阶段,北美地区正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间,最受影响的应该是畜牧业与果蔬业,小麦与水稻也会一定程度的影响。

前者好说,后两者也是我国的粮食压舱石,产量波动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收购主粮的价格。

所以续前文的观点,天气影响产量,产量影响粮价,这个趋势是肯定的,而且不会因为一两年的丰收而缓解多少,至少在全球范围内不会得到缓解。

截止今年六月,食品价格指数指数已经已经上涨了4.8%,看起来涨幅不大,但每一样原材料只要涨一点,中下游的加工食品就会涨幅很可观。

比如中游的酒业与畜牧业,由于原材料上涨,他们必然会出现成本上扬,无论行业采取少生产稳定价格,还是直接涨价确保利润,市场反应都会非常强烈,相信未来几年酒业的股价很有看点,而畜牧业会链接更多下游行业,肉类产品的产量减少与成本暴涨,都会直接影响菜篮子,也会波及下游的肉制品加工业。

目前波动还在上游原产品,但是很快就会波及到中游。

物以稀为贵,从农产品展开的一系列分配稀缺的价格飞涨,会带动相关期货市场与前景看好,问题在于,粮食产量的硬性减少,会在世界范围内引发更大的麻烦,有钱买不到疫苗,顶多是大家待在家里。

有钱买不到足够吃的,分配导致稀缺就会引发全球性的动荡。

因此在保证产量与存量的同时,各国如何实现合作与分配,是下一个考题。

通过观察疫苗的分配,可以提前了解这个考题的内容。

疫苗本身太脆弱而矜贵,只能依靠强而有力的分配体系去推行。

粮食跟疫苗不同的地方在于,粮食可以通过足量生产,去覆盖所有人,即便分配体系不行,足量甚至于超量的粮食,也能保证大水漫灌到每一个人身上。

但是,当粮食由于产量等因素,供给能力降低到跟疫苗一样,需要依靠现有的分配机制去推送时,你就能通过疫苗战争的三要素——生成、存储与分发,反向推断出哪些国家与地区的农业生产是旱涝保收的,存储设施安全且储备粮是足够的,分配制度是合理健全的。

生产而言,当前人类确实还非常依靠老天爷,即便水利设施再好,不给下雨就是没辙,需要实现储备足够的水源才能构成农业基础。

其他两项,世界各国的存储各有千秋,但站在分配的角度看待储备,就不一定了。

因为囤居积奇的储备,只是另一种垄断,从来只是便宜了少数人。

从疫情与疫苗就可以看出,发达过的国家,精英阶层还是在商言商居多。

疫情期间,美国能做到“市面饿殍遍野,股价一飞冲天”,越是这种惨状,越能一睹其妙。反而因为美联储放水,富人资产的更上一层楼。当疫苗出来的时候,发达过家的第一反应是先囤积再说。

分配给自己人还一堆很多破事,何况合作起来分配给发展国家与地区就是个大问题了,再说皮尤中心的民意调查中,认为大家都很反中——将来民意对抗的话,怎么“合作”得来?

现在连个疫苗都分开用,将来还想有饭一起吃吗?

话说修个大楼还要投票好几年直到楼塌的民主国家,居然能在反中问题上口径那么高度一致也是蛮中央集权的。

所以能判断出:发达过家与地区无论面对什么情况,囤积居奇才是他们的第一本能。

我在这大方推测:将来一旦粮价波动,产量减少,现在世界的四大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将会是最大的收益者,连带他们关联与管理的完整链条,都会盘满钵满。

富贵险中求的行为,自古皆有,但它是有代价的,以所有人为代价。一定会有人通过这种国难发财,但也会有人通过这种趋势去救世。

疫情让和平多年的人们看到什么叫做人间地狱,什么叫做为富不仁。

疫苗引发的人道危机,并不是最严重的,却足以造就人间地狱。

有饭没份吃的人道危机,又会如何呢?

如何减少对抗,建立合作与分配,这才是人类世界的下一个大考吧。

昇龙哥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zhidongd.com/zyjr/72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