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杨氏太极拳等3个项目成功列入联合国人

昆明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60207/4769963.html

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我国申报的非遗项目“中国太极拳”,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5届常会评审通过,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我省杨氏太极拳(邯郸市永年区)、武氏太极拳(邯郸市永年区)、王其和太极拳(邢台市任泽区)共3个项目位列其中,占据全国7个项目的近一半之多。

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我省的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开展得最为广泛;武氏太极拳“因敌变化、借力打人”,强调走内劲而不露外形,达到人为我制,而我不为人制之境界;王其和太极拳以德、顺、轻、静、松、柔、圆、缓、匀、空为十字要诀,讲究“学拳先学德,练拳先练顺”。太极拳各拳法套路不同、百家争鸣,但其所蕴含的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是相通的,丰富着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体运行规律的认知,潜移默化地涵养着人们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

中国太极拳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国家大事,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扩大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提高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有着重要作用。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杨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为清道光年间广府杨露禅所创,发源于永年县广府古城,迄今已有多年历史。杨露禅自幼习武,悟得各路拳术精髓,在陈氏老架的基础上创编出独具风格的一百零八式永年杨氏太极拳。后经其子发扬日臻完美。现行的杨氏太极拳大多数是其孙杨澄甫定型中架。此拳传承脉络清晰,历史上名人辈出,海内外广有习练者。永年县先后出现杨班侯、杨澄甫、杨振铭等三十多位大师级拳师,被尊为“太极圣地”。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结构严谨,由松入柔,积柔为刚,刚柔相济;身法突出,含胸拔背,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内外结合,中正安舒,轻松自然,轻灵沉稳。杨氏太极拳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太极拳套路,主要包括大、中、小架,快架,炮锤,提腿架,三十二短打,撒手单练桩功等;二是太极拳器械,主要包括太极剑、太极刀、太极十三杆(又名杨家枪)等。

武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起源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由河北广府武禹襄所创,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武禹襄综合陈氏新架与老架的精髓,吸取杨露禅“大动作”与陈氏“小动作”的精华,创就了独具特色的武氏太极拳。他善于研究、总结,开创了太极拳理论的先河,有《太极拳十三式行功心解》《身法八要》《打手撒放》等著作传世。武氏太极拳外观小巧紧凑,形似干枝老梅,在松静之中暗含开、合、隐、现。走架时开则俱开,合则俱合,动作简洁紧凑,舒缓平稳。行拳时重视身法,强调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用内气的潜转和内劲转换支配外形,力求外示安逸,内固精神。其基本内容有两项:其一套路,包括武氏太极拳新架、老架、三十六短打、三步半推手法、浑圆推手法;其二器械,包括武氏太极刀、武氏太极剑、十三杆、十三杆对练。

王其和太极拳:

王其和自幼嗜爱武术,先后师从武氏太极拳大师郝为真和杨氏太极拳大师杨澄甫,习得武氏、杨氏两派太极真传。他深研精炼,以步法灵活、小巧紧凑、内劲充实的武氏太极拳架为基础,吸收了杨氏太极拳舒展大方、圆活飘逸、柔和优美的特点,创编了一套理法完美、练用结合、形神兼备、独具特色的太极拳派——王其和太极拳。王其和太极拳兼具武、杨两家之长,而又自成一家,特点鲜明。首先,其拳架,下盘结构严谨、轻灵沉稳、小巧紧凑、内劲充实,上身舒展大方、匀缓柔和、圆活飘逸。其次,行拳时,遵循“怎样走路怎样打拳”的自然步原则,以心行气,以意导形,使内气发自丹田,沿经络节节贯穿,达于四梢,使气息通达全身。第三,体用时,动作轻灵、外柔内刚、手法绵软,而发劲干脆冷冽,有着独特的太极韵味。在百年的历史传承中,王其和太极拳不断发扬光大,其拳理内涵和拳架套路逐渐丰富沉淀,形成其核心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自有理论体系,即“修炼四字要旨(德、真、悟、恒)”“十字要诀(正、静、顺、轻、松、柔、圆、活、灵、空)”“散手战略战法”“开合收放解”“内修门径”等。其二是特有套路,含八十四式传统套路,三十八式、四十式新编套路及刀、枪、剑器械套路等。其三为成系列的辅助训练内容,主要有无极桩、独立桩、定步平衡功、定步旋转功等。

编辑:张萌

责编:赵丽苹吕竑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zhidongd.com/zyjr/7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