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巴尔干地区形势图
年12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前塞尔维亚王国国王彼得一世宣布成立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即后世的南斯拉夫王国),从此拉开了南斯拉夫一个世纪坎坷动荡的序幕。巴尔干地区留下了无数的宗教纷争,民族矛盾,从历史到今天,巴尔干地区似乎是被上帝下了最恶毒的诅咒,而南斯拉夫则首当其冲。南斯拉夫素有“一个国家、二种文字、三种语言、四种宗教、五个民族、六个共和国、七个邻国、八个政治实体”的说法,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和黑山人五个民族和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四种主要宗教间的矛盾使得南斯拉夫政府的管理难有成效,也为之后的解体和内战提供了导火索。早在19世纪时,许多知识分子,尤其是克罗地亚人,就在推动所谓的"伊利里亚运动"。这一运动声称南斯拉夫人都是古老伊利里亚民族的后裔,因此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伊利里亚国家。一战的胜利和奥匈帝国的解体给予了他们实现这一伟大理想的机会。年,奥匈帝国内的南斯拉夫人族群代表在希腊科孚岛举行会晤,商议建国事宜。尽管科孚声明获得了代表们的一致认可,其过于模糊的表达方式却没有解决实际的问题。它声明东正教塞尔维亚人和基督教斯洛文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的姓名、标志和宗教将一视同仁,可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政治层面上的解决方案,塞尔维亚人与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在联邦制问题上并没有达成一致。但在意大利对克罗地亚人居多的达尔马提亚地区提出领土宣称的背景下,三国还是仓促同意了合并。南斯拉夫王国(-)国旗王国成立不久,议会和塞尔维亚政府达成协议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但各大政党不断的争论使得政府并不稳定。执政党民主党继续坚持推行集权政策,在穆斯林团体的支持下克服了克罗地亚共和农民党的阻碍,通过了成立单一君主制国家的宪法。在一次黑山激进党对克罗地亚农民党代表的刺杀后,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废除宪法,下令议会休会,新闻自由被取消、政党遭禁,集中了国家的权力,年10月3日,他把国名改为“南斯拉夫王国”。年,国王开始推出民主改革,并尝试让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达成共识,可此时民族矛盾以扩大到了无法调节的程度,10月9日,国王被克罗地亚极右翼组织乌斯塔沙支持的马其顿革命组织所刺杀。30年代末,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的野心更盛,两者都宣称拥有波黑地区的主权,年,克罗地亚成立地区自治政府,领土包括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都虎视眈眈的波黑地区的一部分,使得当地的塞尔维亚人变成了少数民族。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对这个结果都不满足,塞尔维亚人想要控制更多的波黑领土,而克罗地亚政府认为其应获得波黑全境。年,随着德国发出“但泽或战争”的最后通牒,二战正式爆发。尽管南斯拉夫有着英国的支持和与德意两国的条约,其仍然没能逃过被瓜分和傀儡的命运。年4月6日,德国向南斯拉夫王国宣战,贝尔格莱德遭到轰炸,仅仅11天后,软弱无能的南斯拉夫军队投降。乌斯塔沙组织在墨索里尼的支持下建立了意大利的保护国克罗地亚独立国,而其南部则由德国成立的傀儡政权塞尔维亚“救国”政府管理。巴尔干地区的一方强权就这样变成了法西斯刀俎上的鱼肉。克罗地亚“独立”国(-)国旗,左上角的U代表乌斯塔沙(Usta?e)在这一段分裂时期,乌斯塔沙在克罗地亚地区建立了至少十个集中营,大肆残害自己曾经的同胞塞尔维亚人,而南部地区活跃的南斯拉夫祖国军虽名义上是游击队,也与轴心国合作,对所控制的地区进行种族清洗。乌斯塔沙对塞尔维亚人和犹太人的暴行就在这国破人亡,民族矛盾激化的危急关头,一位猛男横空出世,他带领的南斯拉夫解放军,赶走了轴心占领军,夺回了南斯拉夫祖国的主权。他终结了巴尔干地区不能出现统一大国的预言,让一个被认为必将四分五裂的国家保持统一数十年之久。他,就是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南斯拉夫的民族英雄。关于他的故事,我们下期再谈。南斯拉夫民族英雄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喜欢的同学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