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8日,位于圣彼得堡的冬宫曾发生火灾。没错,就是那个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年9月2日,具有年历史的巴西国家博物馆90%的藏品付之一炬;
年3月26日,美国密苏里州卡佩尔斯手稿图书馆发生火灾,这家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手稿收藏地之一;
年法国当地时间4月15日傍晚,拥有多年历史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这座久负盛名的哥特式建筑被熊熊大火吞噬。很快,尖顶如被拦腰折断一般倒下,大批法国民众站在塞纳河对岸目睹了此情此景,有人表情凝重,有人泪流满面。
法国消防部门16日宣布,当天上午10时,大火已经“全部扑灭”。火灾发生时,巴黎圣母院正处于维修施工之中。巴黎市长安妮·伊达尔戈介绍说,由于维修施工,巴黎圣母院内部分艺术品早就被转移走,得以躲过此劫。巴黎圣母院文物基金会主任埃里克·费希尔表示,这场大火带来的损失巨大,重建巴黎圣母院需要数十年时间。《费加罗报》称,这场大火“烧在整个法国的心上”。
法国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不仅起着记载历史、传承文化的作用,也是法国旅游业的基石。法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年,法国通过法律保护具有国家历史及艺术价值的纪念性建筑和艺术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保护文化遗产的国家;年又颁布了沿用至今的《历史古迹法》,设立专门负责对历史古迹分类的机构、将所有古迹登记造册。
诚如此,巴黎圣母院这场大火又为何破坏力度如此之大?专家认为,年久失修与木质结构屋架是导致火势蔓延的重要原因。
4月16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我国今年以来发生的6起文物火灾事故,并要求各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切实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坚决避免文物火灾事故发生。
通报要求,各地文物、博物馆单位发生火灾事故的,要按照《文物安全与行政执法信息上报及公告办法》规定的程序和时限上报,并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教训不汲取不放过的要求,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火灾事故。要深入开展“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消防安全执法检查专项行动,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文物火灾事故,全力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近几年,文博界的“灭顶之灾”,让世人为之扼腕。这也给文博界敲响了警钟:如何保护好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让文物安全防患于未“燃”?
一、文物保护机制亟待加强
每一次遗产受灾、文物历劫都在警示世人:面对文物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我们对于人类文明遗产的保护意识应警钟长鸣!与此同时,呼吁构建一个与时俱进的科技化、系统化、全覆盖的文物安全保护机制。不仅要“保得住”、更要“保得好”、还要“传下去”,既要有“盾牌”、也要有“时光机”。无论是文物古迹的安保,还是打造智慧博物馆、推动文物数字化保护,人类对于文明记忆的留存和传承还大有可为。
二、防患于未“燃”
目前,我国古建筑群多采用纯木、砖木、土木等结构建造,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化,建筑含水量非常低,极易发生火灾。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我国古建筑发生的火灾中,用电用火造成的火灾事故占30%以上。
正是基于“文物不可复制性”,文物建筑内严禁使用明火,宗教活动场所或民居建筑等确需用火时,应加强火源管理,采取有效防火措施,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定,并指定专人专岗监守。
三、全民加强文物保护意识
随着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博物馆、文物古迹、古建筑等成了众多游客的旅游“打卡地”。但游客素质参差不齐,加之人员流动性大,无形中增加了文物安全保护的风险。
保护文物安全是大家共同的责任。文物单位应加强游客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文物安全火灾预防要做好人防、物防、技防,一旦发生火灾,要早发现早扑救。
文化没有国界!人类文明的浩劫,为文物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带给世人对于文物保护的警醒与重视,更加提醒我们要保护好、珍惜目前拥有的文化遗产。文物的损毁、消失不仅带走了文物本身,更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千年文明。
文明是脆弱又是坚韧的。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力保护好、守护好、传承好。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编辑器中国博协非国有博物馆专委会
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