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双城游记

可怕的即将过去,现在回想起来,我和老婆很幸运的赶在疫情爆发之前,去了一趟甲米,算是给这苦涩的一年留下了一丝色彩。最近我在翻看甲米的照片时,翻到了更久远的的年的照片。思绪飘远,那年的夏末,我们去了一趟巴尔干,目的地是贝尔格莱德和萨拉热窝。昨天,她写了一个游记,我打算着手写一个我自己的版本,算是做一个补充吧。

说起巴尔干,特别是前南斯拉夫地区,国人还是很有共鸣的。一来,当年的老电影,“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一直到我小学的时候,电视上还经常会播放;此外,中国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的耻辱也在被中国人所铭记。所以在年年初的时候,听到消息说波黑和塞尔维亚对中国护照免签,我就琢磨着去一趟前南地区,之后在我的忽悠下,给老婆种草成功,我俩就开始了策划这段旅行。

在这里插一段巴尔干的历史,说起来好多年前,斯拉夫人起源于波兰的维斯瓦河,然后一部分人向西走到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定居,这些人叫西斯拉夫人;一部分人走到了第聂伯河河畔,就是今天到俄罗斯西部,于是被定义为东斯拉夫人;还有一群人走到了喀尔巴阡山,就是今天到罗马尼亚以及前南地区,这些人就被叫成南斯拉夫人。后来,拜占庭一位传教士西里尔,发明了西里尔字母,并被斯拉夫民族所广泛应用,这就是今天可以看到的塞尔维亚和俄罗斯等东正教国家使用的文字。特别要指出的是,如今的西斯拉夫人,就是波兰人,捷克人,以及前南地区北部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均已不使用西里尔字母,这是因为历史原因,很早就选择了基督教作为国教,自然会更多的和西欧的拉丁文化融合。

说回旅行,其实当时在做计划的时候,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主要有三点:第一,这两个国家中国人去的比较少,且因为免签刚刚开放,可供参考的游记攻略特别少;第二,这两个国家用的都是西里尔字母,我们根本看不懂,这还不像法语或者西班牙语,靠着和英语同属拉丁语系的特点,我还是能猜出个一二三。第三,选不选俄航,因为当时买机票的时候,最便宜和班次最多的自然是俄航莫斯科中转的航线,但当时听着俄航的各种江湖传说,看着他们红眼航班的timetable,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汉莎维也纳转机的航班。

我们到达贝尔格莱德的特斯拉国际机场后,坐了公交去市里,然后靠着我们过人的地理水平,以及当地人耐心的指引,还有airbnb房东给我的一张比较抽象的地图(如下),我们下车后,花了半小时,走到了离车站米的公寓,成功的让我们第一天在人困马乏的绝望和找到地址的惊喜中不断翻转。

简略的地图,复杂的地形

后来的几天里,我们在贝尔格莱德的日子其实还是比较惬意的,整个城市不是很大,所以市中心的地方基本步行就可以到达,再加上整个巴尔干出了名的物价水平低,所以吃饭顿顿我们都是有前菜,有正菜,有甜品,还有酒,一套吃下来人均也才块人民币,而且就烹饪水平来说,完全不输我们以前去过的西欧的餐厅,性价比完爆!!!

黑松露牛排

关于贝尔格莱德,有几个地方还是比较推荐的,卡莱梅格丹城堡(KalemegdanFortress),圣萨瓦大教堂,我们的大使馆,特斯拉博物馆,国家博物馆以及铁托墓。其中景色来说,卡莱梅格丹城堡上看多瑙河的日落让人印象深刻,这个城堡是萨瓦河和多瑙河的交汇口,当年奥斯曼苏丹默罕默德二世携征服君士坦丁堡之余威,与匈牙利名将匈雅提在这个城堡激战甚久,也算是见证了一段传奇。

多瑙河的日落

圣萨瓦大教堂,类似于英国的坎特伯雷大教堂,是东正教巴尔干地区主教所在地,相当于东正教巴尔干总部。因为处在亚欧交汇之地,这个教堂自然和这一地区其他的教堂一样,随着基督教和伊斯兰势力的互相斗争,建了毁,毁了建,真真称得上是命途多舛。其内部传承了东正教一贯的富丽堂皇的风格,遗憾的是我对东正教典故知之甚少,加上实在看不懂西里尔字母,猜都猜不出。

圣萨瓦大教堂外部

教堂内部的壁画

整体来说,贝尔格莱德给我的观感就是,这个国家总是在刻意的抹去铁托时代的印记,我在塞尔维亚的国家博物馆里,很惊讶的发现他们居然对于铁托时代的南斯拉夫基本采取了一笔带过的态度,对于那段时间的历史,相比于前后,篇幅小的可怜,各种深意,真的也是耐人寻味。

在铁托墓才看到了前南地图

另外,我们在徒步的过程中,还无意中发现了赫赫有名的贝尔格莱德红星队的主场-米哈伊洛维奇,普罗辛内茨基还有米卢的母队。遗憾的是因为那段时间休赛,加上看门大爷不懂英语,我没办法进入球场或者陈列室参观,只能草草拍了张队标,作为纪念。

之后我们出发去萨拉热窝。尴尬的是,这两个国家不通火车,一般都是选择自驾或者飞机,我们自己在TripAdvisor上找了一个英国人的帖子,说有一家旅行社可以提供巴尔干地区组团拼车,于是我们决定尝试这个相对来说比较小众的方式。当时我们在国内时,facebook和邮件都无法联系上这家旅行社,后来我们决定去了上门问。一开始,他们告诉我们说,现在所有的路线都要从克罗地亚或者黑山走,所以对于我们中国护照,且没有申根签的,基本不可能走这条线。幸运的是,后来他们的负责人来了,我跟他说了我们的情况,他跟工作人员说了点什么,后来告诉我们,会安排一个面包车去萨拉热窝,确保了我们行程可以按计划进行。

那家旅行社的联系方式,路子还是挺野的,覆盖整个巴尔干

因为波黑基本都是山地,所以贝尔格莱德去萨拉热窝大约公里的路程,开车要6个小时左右,我们同车的有两个塞族人,一对波兰夫妇,他们给我们科普了南斯拉夫众多民族的区分方式,也建议我们可以去北边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但是南边的科索沃还有阿尔巴尼亚就不要去了,因为实在是连当地人看来危险系数都有点高。

萨拉热窝是一个狭长的,建在山谷里的的城市。也是因为整个穆斯林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交汇,这里可以看到很多不同风格的建筑,饮食和人群,所以这个城市也叫欧洲的耶路撒冷。

SarajevoMeetingofCultures

土耳其风味的午饭

天主教风格的教堂

伊斯兰风格的泉水亭

整个城市给我的感觉是呈现出三个方面,除了前面提到文化的碰撞外,还有一个是破败,整个市中心的建筑基本都是呈现出年久失修的状态,比如下面这个桥。其实这个桥还是很有故事的,一战导火索,萨拉热窝的枪声就是普林西普在桥的那一头的博物馆那里打响的,书本和现实的碰撞,令人恍惚。博物馆旁边的咖啡色的楼,据说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取景地之一。

远处穿POLO衫大叔站的地方,大致就是刺杀费迪南大公的开枪点

萨拉热窝的第三个特点是悲情,因为上世纪90年代波黑内战的原因,整个城里至今还保留着很多弹坑,还有针对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的纪念馆。关于这个,我在贝尔格莱德的时候,跟我的房东聊过,他是塞族人,战争的时候,他就在进攻萨拉热窝的前线。他说,当时谁也没想到战争会打起来,更没有预料到战争会打成那个样子。但他的言语中也承认了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的矛盾是一直存在的,毕竟二战的时候克罗地亚的法西斯组织乌斯塔沙也曾对塞尔维亚人发动过大屠杀。

据说90年代的波黑独立战争中,一颗炮弹在此地爆炸,死伤惨重

至此,整个行程的主线基本结束了,前后8天左右,书里的知识,童年的记忆,父亲讲过的故事都在这里汇集。见到不一样风景,遇见另一个世界,这正是旅行的意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zhidongd.com/lshg/42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