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美七十载丨中南美专附中的三个小家伙

北京哪治白癜风治得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新春伊始,《广美缘.三位老同学迎春书画展》在广州“凡非凡艺术馆”隆重举行。

开幕式上来了许多广州美院的老领导、老同学和老校友,如郭绍纲、杨珍妮、恽圻苍、黄奇士、叶国良、李正天、麦国雄、李蕙馨、陈汉中、高志、丁松坚、宋飞等、钱海源、关则驹和陈诗豪等,高朋满座、热闹非凡。

广美缘.三位老同学迎春书画展

“三位老同学”分别名叫邓崇龙、温尚光和林驹。

由于我很熟悉他们的艺术经历,不由得对展览主题“广美缘”有自己的看法,甚至于还产生了许多穿越时空的浮想联翩。

说起三人之间的缘分,我觉的用“附中缘”来形容,可能比“广美缘”更加准确一些,盖因他们曾经是中南美专附中的三个小家伙。

附中时期的(左起)邓崇龙、温尚光、林驹

中南美专全称为“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年由中南文艺学院、华南文学艺术学院和广西艺术专科学校等合并而成,校址设在武汉市武昌区的解放路。

彼时,作为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高等美术殿堂,其地位之显赫是可以想象的。

年9月,仿照苏联的教育模式,中南美专建立了“附属中等美术学校”,面向中南六省(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河南、江西)招收中学生。

年10月9日,“中南美专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成立纪念”合影,最后一排右4(红心处)为邓崇龙。校领导胡一川、杨秋人、阳太阳、关山月和张信让等老师,与附中第一届全体同学参加了拍照。他们是:李行简、张家桢、张演芳、梁铭添、肖铁航、顾本、张豪、李健先、薛里昂、李湘生、梅汉珍、陈少芳、唐秉长、郝鹤君、秦戈、邵增虎、王淑贞、雷振中、汪勤、罗国贤、谭存、叶二华、谢开基、潘行健、黄增立、席都陵、严文俊、洪耀华、张霭维、缪爱莉、陈其铮、刘明、黄可。

附中第三届(-)的全班同学在中南美专教学楼前合影,后排中(红心处)为温尚光、后排右(红心处)为林驹。其他人的是:张九如、廖惠兰、肖跳跳、肖斯锐、叶贤祭、徐克勤、黄奇士、肖跑跑、李恒开、梁志德、庄益涛、刘维志、杨白子、赖忠荣、吴海鹰、禢协勳、涂本阳、宋飞等、杨新、张耀林、李志岳、饶维权、杨杜溢、陈平怡、叶广生、伍于沛、黄锡勤、江琼蒂、吴家松、徐振铎、刘大庸、周波、刘渝、甘全、田沧海、熊德琴。

邓崇龙是首届附中的学生,年进校的;温尚光与林驹是第三届附中的学生,年进校的。毫不夸张的说,这些被录取的同学,都是考生中出类拔萃的凤毛鳞角。

尽管小家伙们刚刚初中毕业,人小鬼大、才华初露,但活蹦乱跳、童稚未脱,给井然有序的校园带来了一股生机盎然的新鲜气息。

据说,现在广美附中的小伙伴们流行“摸鱼”(注)。他们当然也喜欢“摸”,只不过是摸的东西和方法,与现在不一样而已。

年元旦,附中第三届部分同学在校园里都司湖的木桥上合影。

年附中第三届部分同学在学校大礼堂(现为编钟音乐厅)前合影

附中第三届同学的毕业聚餐

邓崇龙是广西龙州人,年出生。

他有一个“摸鱼”的拿手好戏,就是趁老师不注意,常常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偷偷地摸到高年级的画室里,观摹他们上素描或色彩写生课。

《汉口江汉路口》(油画)邓崇龙

温尚光是广东梅县人,年出生。

他记忆中的“摸鱼”,主要是偷学钢琴,因音专的琴房恰好在他们教室周围(当时中南音乐专科学校与中南美专在一起)。

小家伙们常常会趁着琴房没人时,从窗户爬进去自唱自嗨、乱弹一气。他也没有料到,自已弹的一手好钢琴,居然是如此这般学会的。

《人民公社当家人》(套色木刻.年)温尚光

林驹是广东高州人,年出生。

他的“摸鱼”与温尚光相似,也是偷艺。他在画室里一边画画,一边专注地聆听音专教室传出的唱歌声和练琴声,现在仍然随口可以哼几首名曲。

尤其是周未中南音专举办的音乐知识讲座,他几乎每场必到。在不知不觉间,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了音乐专业的一般知识。

《繁忙的城市》(石版·年)林驹

三个小家伙印象最深的是,年冬季的一个深夜,音专的教学楼因学生烧炭盆取暖,引发火灾。他们从睡梦中惊醒后,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奋不顾身地冲进浓烟里救火。

平日里5、6个人也抬不动的钢琴,他们居然2、3个人连推带抬弄下了二楼。翌日火灾被扑灭后,他们才发现自已二手血迹斑斑,人累的几乎虚脱了。

《汉口沿江大道与江汉关》(油画)邓崇龙

邓崇龙从附中毕业后,年进入武汉电影厂担任美工,后调入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任绘景师。在本职工作之余,一直从事着油画艺术的创作。

著名画家林墉评价他说:“工余倾全部资金购油画工具为他人画肖像,琳琅满室,被画者满意,则可取去,豪气迫人。”

“时时作木炭小画,乃创作之稿,其中极尽理念之表达,不囿于一隅之见,多深刻之构思。80年代之流行模式,邓君在50年代已孜孜探求。”

《海外赤子》(油画)邓崇龙

《周大集老师》(油画)邓崇龙

《瑶山号角》(油画)邓崇龙

年他在马来西亚举办了个人画展;年在广州?艺画廊举办了“邓氏父女画展”;至年参加了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他的代表性油画“壮乡风情”系列,注重把西方艺术与东方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无论是老人、女人还是孩子,都呈现了一种质朴和平凡之美。

在这些作品中,他表现出熟炼精湛的写实风格和绚丽浓郁的色彩技巧,也倾注了自已对家乡、对父老乡亲的真挚情感。

温尚光(左)与邓崇龙在邓的画室里

温尚光从附中毕业后,升入广州美院版画系就读。

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了苏州,从事传统民间绘画与文人画的研究。70年代初借调到南京艺术学院,协助版画家张树云先生创办了版画系。

后由附中同班同学杨新(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引荐,受到了著名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的赏识。在文革后期,徐老师带领杨新和温尚光,进行了全国清理和鉴评书画文物的工作。

《舞狮图》(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年代)温尚光作(选编入“中国近代美术图录”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发行年历图)

《在战斗中前进》(连环画)温尚光张大渊合作

《女青年》(中国画)温尚光

《暗香浮动》(中国画)温尚光

温尚光母亲黄齐馨女士为清未著名政治家、诗人黄遵宪的孙女,家学渊源非常深厚。受到家族的影响,他自幼酷爱诗文书画,也获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扎实的知识储备及修养基础,使他在文物鉴定中往往具有独特的眼光。

《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温尚光

他曾担任文化部中国文化艺术品鉴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MBA特聘导师、广东省青年联合会艺术顾问和中囯艺术协会(HK)名誉主席等职。

温尚光的艺术研究除了绘画之外,还涉及到文、史、哲的各个领域,博古通今、多才多艺。他既是一位跨界的画家,也是一个优秀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兼釆众长、用笔老辣,有十足的书卷气,形成了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

林驹正在给观众讲解作品

林驹从附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广州美院版画系深造。

年大学毕业时,他作为出色的版画艺术人材,被分配到“版画之乡”的广东湛江地区。70年代他创建了湛江“新地版画会”,并得到了版画界老前辈李桦、李平凡的赞许。后荣获“鲁迅文艺奖”,许多优秀作品被选送国内外展出。

他后来担任了湛江市文化馆的馆长,作为领导一个地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主管,拥有的美术、音乐二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他胜任这个岗位而言,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满载而归》(木刻·年)林驹(发表于“中国建设”英文版)

《通往温布顿泰国佛学院》(针笔黑白画·年)林驹

《温布顿森林》(针笔黑白画·年)林驹

年他当选为湛江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年调回广州美术学院,历任院长办公室主任、研究员等职。

林驹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始终不懈地坚持着个人的艺术的探索。

上个世纪末旅居英国时开始尝试用针笔绘制黑白风景画,后一发不可收拾,引起了美术界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zhidongd.com/jtqk/52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