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Letter大家族,不只哥特

北京皮肤科医院哪最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文字_colourphilosophy

编辑_Houpe图片_网络

原文_点击“阅读原文”

BlackLetter,也称GothicScript(哥特手写体)或OldEnglishScript(旧式英语手写体)。BlackLetter在英语中的写法也有多种:Blackletter,Black-Letter或BlackLetter等等,在此,我采用的是两个独立的单词,首字母分别大写的写法,也就是:BlackLetter。关于中文译名,国内的叫法五花八门,有叫黑体的,有叫装饰体的,有叫哥特体的等等。在没有一个公认而确切的中文译名之前,我们还是保留原名,BlackLetter,直译的意思就是「黑字母」。

Romansquarecapitals,衬线字体的源头

要说BlackLetter,得从它的前世卡洛林小草书体(Carolingianminiscule)讲起。尽管古罗马帝国早已湮灭成了废墟,罗马手抄体(大写和斜体字母表)在中世纪的早期,仍然在被普遍使用着。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手抄体渐渐受到了爱尔兰体和盎格鲁撒克逊体的影响,面目变得模糊起来。

盎格鲁体

公元9世纪初,经过20多年的战争,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已经扩展至东起易北河,西至大西洋沿岸,北濒北海,南临地中海,占有着西欧大陆绝大部分的土地,几乎相当于古代西罗马帝国版图。

查理大帝

国王查理大帝笃信基督教。当时整个欧洲普遍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除了教士以外,几乎没有人会读书识字,低级别的教士也缺乏教育。为了更好地推行基督教,改变文盲的状况,查理大帝下令恢复和兴办学校与图书馆,他命人搜集大量的古拉丁文和希腊文手稿,并加以改革,统一采用卡洛林小草书体(Carolingianminiscule)抄写(此举类似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规定了小篆为官方字体)。加之后继者不断推动的文艺与科学运动,史称卡洛林文艺复兴(CarolingianRenaissance),也被称为「欧洲的第一次觉醒」。

卡洛林小草书体

在卡洛林文艺复兴时期,法律文件、基督和非基督教文件和学校教材,都采用卡洛林小草书体。卡洛林小草书体是西文字体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明确区分了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大大提高了阅读和抄写速度;区别出了字体的高度和上伸部和下降部,奠定了今日字体设计的基本方法。卡洛林(Carolin)一词,来自拉丁文Carolus,即查理(Charles)。

卡洛林小草书体

此后直到14世纪在意大利再次兴起的文艺复兴,手抄文书的传统在欧洲延续了年之久。公元年,查理曼死后不久,他的三个孙子瓜分了帝国,在此基础上形成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虽然法兰克王国并没有存在很久,但是卡洛林小草书体以及随后发展成的BlackLetter,却随着国家的不断分裂,在欧洲大地深深地扎下了根,并逐渐奠定了今日的西文字型的基础。

分裂的查理曼帝国

12世纪,对于文化的需求激增。很多新的大学成立了,迫切需要印刷各种知识的书籍:商业的,法律的,语言的,历史的等等。以往只被用做宗教用途卡洛林小草书体,似乎不够用了。承载各种新知的书籍需要快速地被印刷出来,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卡洛林小草书体虽然有着不错的易读性,可要大量书写或雕刻耗时太久。当时纸张不菲,字体过大,占据大块地方,又显经济性不足。早在11世纪,卡洛林小草书体就已经出现了很多变体。到了12世纪中叶,一种便于快速书写和大量印刷的字体在法国的东北地区和低地国家流行起来了。这就是BlackLetter字体。

公元年的拉丁文手抄圣经,我们可以看到卡洛林小草书体那种松散随意的字母已经变成了BlackLetter的整齐紧凑,具有一种强烈的韵律和美感

11和12世纪交替之时,在字体领域,圆润的卡洛林小草书体逐渐向锐利紧凑的方向发展,早期风格的BlackLetter开始成型。与此同时,哥特风格也在建筑领域兴起,或许是时间上的重合,BlackLetter被14世纪的意大利学者瓦拉讽刺为GothicScript(哥特手写体)。

可以明显地看到大小写的区分以及高度

上伸部和下降部的基线

13至14世纪期间,欧洲各国战争不断,国家分分合合。BlackLetter的发展趋向混乱而多元,主要有两大分支: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地区使用Textura变体;以南的地区,使用Rotunda变体。

Textura,Rotunda,以及Textura之后的变体Schwabacher和Fraktur

到了15世纪中叶,Textura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它成了教堂所有文书的通用抄写字体。同时,在保留手写笔画基本形态的,Textura成为了第一个被铅字印刷出来的字体(印刷在羊皮纸上)。无论是德国人古登堡(Guttenberg),还是荷兰人柯斯特(Coster),他们最早用来排字印刷的字体,就是雕刻在铅块上的Textura字体。

古登堡圣经

这一类型的字体直到今天仍有所使用,尤其是严肃正式的场合

因为这是西方人概念中最早「印刷出来的文字」所拥有的样子

与此同时,Rotunda字体在意大利占据了主导地位。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逐渐让意大利的文人重新树立起了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对于由德意志国王领导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字体遗产,在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地区,开始出现很多不同的声音。到了15世纪中期,BlackLetter的Rotunda变体被洛伦佐·瓦拉(LorenzoValla)等「现代主义者」称为「Gothic」(哥特的)。这种厌恶的情绪来自BlackLetter和中世纪的联系,更来自于意大利人复兴自己古罗马帝国文化的民族情绪。

瓦拉、彼特拉克和布拉乔利尼

在意大利的文人看来,中世纪是一种对于古典主义时期文明的严重背离。「中世纪黑暗时代」这个词,就是由人文主义学者彼特拉克(Petrarch)所发明的。他周游欧洲重新发掘和出版经典的拉丁和希腊著作,志在重新恢复古罗马语言、艺术和文化。他对自公元四一零年罗马沦陷以后所发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认为根本不值一提。彼特拉克把欧洲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二是「黑暗时期」。人文主义者们相信,总有一天罗马帝国会再次兴起,他们的责任,就是恢复这种古典文化的纯洁性。

上为英国OldEnglishText,下为是德国GermanText,都属于blackletter

到了14世纪末15世纪初,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们认为一个现代时期(ModernAge)已经开始。换言之,他们所谓的「黑暗的中世纪」也行将结束。彼特拉克首先开始抵制BlackLetter,他的这一举动,在文人和书法家之间受到了普遍的响应。

英国哥特体更在意于直线,德国哥特体在意于写弧线

英国哥特体的很多地方是需要用细笔来补出衬线

佛罗伦萨的萨留塔蒂(ColuccioSalutati),波焦·布拉乔利尼(PoggioBracciolini)和尼古拉·尼古力NiccolòNiccoli)在15世纪的前四分之一世纪主导着这股潮流。布拉乔利尼和尼古力同时也是Roman字体和Italic(意大利体/斜体)的设计者。破旧立新,不狠批BlackLetter,怎么推出他们自己设计的新字体呢。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汉字的简繁体之争,对于字体的选择,往往更多地是意识形态的驱使,而未必仅仅是功能性。要改变或者复兴一种旧文化,最简单直接的,就是改变书写的语言和文字(字体)。在BlackLetter文化的发源,法兰克王国的旧属地上,BlackLetter仍然在继续滋长着。16世纪流行的BlackLetter变体,是Textura的发展体Schwabacher。它被戏称为平民字体的文艺复兴。用Schwabacher字体印刷的书页易读性更佳,看上去也更干净而整体。字样更宽更斜,小写字母a是单层的,字母f和?的垂直笔画尖锐而突出,字母g的下勾曲线和字母的上半部分并不相连。小写字母的花饰被减弱,而易读性则比以往大大提高了,连字和字母缩写也减少了。Schwabacher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中,一直被尊为德国的国家字体和文化象征。但是到了17世纪,德国人对于Schwabacher字体热度迅速退却。而在捷克等国家,Schwabacher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

Fraktur是BlackLetter字体最后的绝响

Schwabacher似乎宽了些,一行排不了多少字,使用起来经济性欠缺。与之相对的,Fraktur很窄很经济性,并且更细。在德国,Fraktur被认定为一种传统文化而一直保留到了20世纪,直到年的9月1日,纳粹帝国教育部下令全面废除这种字体。随着哥特文化(电影,音乐,艺术,时尚等)在当下的重新流行,BlackLetter又有了用武之地。很多人把BlackLetter和哥特文化画等号,甚至把它作为哥特文化的一个分支领域,对此,我持保留意见。BlackLetter是欧洲中世纪广泛使用的字体,而哥特文化只是中世纪时期的一种民族性文化。

12世纪英格兰古文献《阿伯丁动物寓言》手卷,华丽的装饰绘画和BlackLetter相与生辉

有趣的是,标榜哥特风格的乐队,在视觉形象上

却并不怎么喜欢用「哥特」字体,采用的字体五花八门

BlackLetter好似一条蜿蜒曲折的大河,发源自9世纪缺少普知的欧洲大地,承载着知识和信仰,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壮大了自己,绕山破岭,不远万里,最终隐流于各国的字体文化和民族气质之中。

Linotype的一些数字化BlackLetter字体

艺点儿艺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zhidongd.com/jtqk/45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