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发展——阿尔勒国际摄影节
撰文:周仰
作品图片来源:阿尔勒国际摄影节组委会
现场照片摄影:周仰(本文中未标注单独图片说明的照片即为现场照片)
年夏天,法国非同寻常的高温中,第50届阿尔勒摄影节(LesRencontresdelaPhotographie)一如既往地将世界各地的摄影师及爱好者吸引到这座南法小城。7月1日下午,行人好奇地看着维克多雨果大道(Av.VictorHugo)和埃米尔孔布大道(Bd.EmileCombes)交叉口的古城墙下停着的一台吊车,巨大的吊钩上挂的是一串鲜艳的气球。天色开始转为深蓝时,有人被吊到半空中,做出抓着气球飞天的样子,闪光灯一亮——原来这是个拍照点。一会儿,吊车下的临时棚子已经排起了队,在这个晚上,只要留下名字和邮箱,便可以免费拍摄一张随气球飞起的照片。晚上八点,埃米尔孔布大道的交通停止了,变成一段步行街,这是摄影节开幕之夜的“主会场”,除了酒水和美食,沿街还一路排开了近十个不同的拍照点,从提供闪亮服装的非洲照相馆到立刻能在街边暗房冲洗出照片的古典湿版摄影,这些体验项目似乎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提醒参与者摄影的多样性。
天色暗下来,巨大的投影打到了城墙上:阿尔勒摄影节50周年。回顾历史无疑是本年度摄影节的重要关键词,许多尘封的档案被重新呈现在人们眼前,还原成鲜活的记忆。年7月,第一届阿尔勒摄影节在当地摄影家吕西安克莱格(LucienClergue)的领导下开幕了,其中呈现了展览《向韦斯顿致敬》,展示了36张爱德华韦斯顿(EdwardWeston)放印的照片原作,当时他的照片在法国十分少见。今年的“克莱格与韦斯顿:第一个展览,早期作品”(ClergueWeston:FirstShow,FirstWorks)作为向这两位的致敬,不仅展出了韦斯顿著名的身体、静物等摄影原作,还在对面的展墙上呈现了克莱格的作品和笔记。克莱格视韦斯顿为精神导师,将他们放在同一个展览之中,似乎是暗示,摄影的历史就书写在一系列的传承之中。除了阿尔勒摄影节自身的历史,在其他主题单元中,我们也看到许多特定地区、特定流派的影像简史,从西班牙的马德里现象(LaMovida)到年迄今从英国人的家庭中透露出的政治变迁。
LucienClergue,TheRag-pickersMannequins,Arles,
为过去50年欢呼的同时,也要看向下一个50年,今年的四个新主题单元中流露出摄影和这个不安定的世界的趋势——“我的身体是武器”(MyBodyIsaWeapon);“在边缘”(OntheEdge);“栖居”(Inhabiting);“构建图像”(BuildingtheImage)。在这些单元中,摄影行为不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张漂亮的照片,它或成为存在和抵抗的方式,或成为田野调查的一部分,又或者,影像本身在艺术家的作品中隐身起来,而鼓励我们去反复思考照片与实物的等价关系,或者以沉浸式的装置还原摄影式的光线氛围。
另外,敏感的观众还会发现,今年的阿尔勒尤为突出女性的元素,不是作为镜头对面的客体,而是作为观察、见证与行动的主体。“重读经典”(Rereading)单元中有两场重磅展览呈现了20世纪最重要的几位女性摄影师。海伦莱维特(HelenLevitt)自20世纪30年代起就在纽约进行观察与记录,她不仅是与罗伯特弗兰克(RobertFrank)和沃克埃文斯(WalkerEvans)比肩的街头摄影师,作品进入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著名的《人类一家》(FamilyofMan)群展,她更是一位彩色摄影的先驱,比公认的“彩色摄影之父”威廉埃格斯顿(WilliamEggleston)还早两年在MoMA展出一系列彩色摄影作品。“未修饰的女性”(UnretouchedWomen)这一展览则呈现了伊芙阿诺德(EveArnold)、阿比盖尔海曼(AbigailHeyman)与苏珊梅塞拉斯(SusanMeiselas)这三位女摄影师的经典作品,配合人物引言和背景文献,为观众提供了女性生活的新视角。除了展览,法国开云集团(Kering)与摄影节还合作推出“女性在行动”奖(WomeninMotionAward),这一奖项相当于“终身成就奖”的分量,今年第一届便颁给了苏珊梅塞拉斯。7月2日晚上在阿尔勒的古罗马剧场(TheatreAntique)中,梅塞拉斯通过演讲和视频片段回顾了她近半个世纪奔波于冲突地带的摄影旅程,即便早已功成名就,近些年她依旧在不停探索新的影像叙事方式,或重访照片当事人,或与拍摄对象深度合作。
聚焦于摄影的历史、未来和“另一半人”(女性),50周岁的阿尔勒摄影节用50个展览来驱散“中年危机”的焦虑,从其中我们再一次被提醒:摄影从未像现在这样多元。
阿尔勒摄影节海报
单元:我的身体是武器(MyBodyIsaWeapon)
展览:马德里现象(LaMovida)
年,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Franco)去世,西班牙国内长达40年的独裁政治得以告终,一片死寂的艺术文化领域开始萌动。“马德里现象”便是在其后的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从首都出发,这股亚文化的潮流也影响了巴塞罗那、比戈等西班牙城市。弗朗哥时代的社会禁忌逐渐解除,街头洋溢着自由的精神,艺术、文学、时尚,人们在各个领域争相表达自我。
AlbertoGarcia-Alix,EduardoyLirio,.CourtesyoftheartistandVEGAP.
位于主教宫(Palaisdel’Archevch)三楼的“马德里现象”展览通过四位处于该艺术风潮核心的摄影师的作品将人们带回那段奔放的岁月中。阿尔韦托加西亚-阿利克斯(AlbertoGarcia-Alix)用黑白影像捕捉了与他一样肆意生活的人们,艺术家、摩托车飙车手、色情影星、瘾君子,他也是他们之中的一员。他的照片总是正面拍摄,呈现出亲密的瞬时相遇,而当我们凝视照片,与其中的人目光交汇,也能依稀听到摄影师与拍摄对象交流的回响。巴勃罗佩雷斯明格斯(PabloPerezMinguez)拍摄了许多标志性的哥特风格海报。米格尔特里略(MiguelTrillo)拍摄各种音乐现场的年轻人,展览中,他的照片用彩色胶带贴在一圈黑布上,巧妙地唤起了那个年代的随意和即兴,就像那些在艺术家们自己家举行的小型展览。在这一回顾展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乌卡莱勒(OukaLeele)的作品,都集中于一个小房间,这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创造了一致融合摄影与绘画的独特风格,通常先用黑白胶片拍摄执导的场景,再以颜料上色,最后再次用彩色拍下来,通过这些有些妖艳的色彩,莱勒重新定义了美。实际上,今年阿尔勒摄影节主要的海报照片——浅绿色背景前一位女性直视镜头,两圈柠檬围绕她的头部,仿若卷发,透露出浓郁的超现实气息——这便出自莱勒的作品。
展览:活着的、死去的和那些漂泊在海上的(TheLiving,theDeadandthoseWhoAreatSea)
罗纳河边的梅让的圣马丁礼拜堂(ChapelleSaint-MartinduMejan)二楼展出了希腊女性摄影师埃万杰利亚克拉尼奥提(EvangeliaKranioti)的多个系列作品,她也是今年阿尔勒MadameFigaro女摄影师奖得主。同时,克拉尼奥提也是多次获奖的电影导演。
从搬去墓地居住的开罗人到被迫留在黎巴嫩的亚裔帮佣,从远洋的水手到巴西的酷儿群体,克拉尼奥提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