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月
书
单
有时候我们对一个城市产生向往和期待
可能是因为读过的某本书
有多少人因为看《撒哈拉的沙漠》
种下一个沙漠梦?
《缅甸小日子》是否让你
对缅甸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4月中旬,为你精选了
10本人文类书籍
愿你在阅读中
畅游书海的世界~
《非洲通史(第四版)》
作者:[英]凯文·希林顿
出版社:后浪丨九州出版社译者:赵俊出版年:-3ISBN:1
内容简介
作为人类的起源地,非洲大陆历史悠久。《非洲通史》以编年体的形式,全面介绍了从石器时代至后殖民地时代非洲社会的兴衰沉浮,审视了非洲各个地区的发展历程,并讨论了非洲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症结所在。作者凯文·希林顿坚守非洲本位立场,将非洲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置于非洲本身的历史场景中,强调非洲人本身的能动性,驳斥“欧洲中心主义”思想,避免了很多论述当代非洲大陆的作品中所具有的严重负面论调。希林顿为当代非洲史研究大家,这部《非洲通史》是其耗费半生心血的研究力作,历经四版修订,堪称经典的非洲历史教科书。
推荐理由
第四版《非洲通史》对丰富的插图与地图进一步增添与改善,总数近乎张的图片首次以彩色的形式呈现,全面修订和更新的内容,囊括了最近发生的事件、最新的学界研究成果和读者的反馈,增添一个关于废除大西洋奴隶贸易的新章节;作者立场中立,平衡各方观点,坚持非洲本位立场,避免了常见的西方偏见与立论,让读者直面历史上的非洲,以此拓宽视野。
作者简介
凯文·希林顿(KevinShillington),年毕业于都柏林三一学院,主修近代史,后在伦敦大学获得非洲史硕士和博士学位。20世纪80年代,希林顿在博茨瓦纳大学培训历史教师,并在非洲多个大学和中学教授非洲史。希林顿撰写了多本关于非洲史的书籍,主要有《南茨瓦那的殖民化》《南部非洲史》《贾格纳特:毛里求斯总理》《非洲冒险:塞西尔·罗得斯的短暂一生》《加纳与罗林斯的影响》《非洲独立的根由与影响》。
原文摘录
《丈量世界:
条经典铁路路线中的世界史》
作者:[英]萨拉·巴克斯特(SarahBaxter)
译者:刘芳
出版社: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1
ISBN:2
内容简介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虽然确实存在铁路或车道的基本形式,尤其是约公元前年迪欧科斯和科林斯地峡之间的轮船辙痕,但要花上几千年的时间,到19世纪初,人们才初次享受了首个付费铁路客运服务。再过年,人们才有可能乘坐火车前往世界上一些最偏远和最非凡的目的地旅行,并追踪在地球悠久的历史中留下的许多奇怪而美好的自然或文化遗产。本书会带你穿行于从史前岩层到摩天大楼的不同场景,搭乘从慢速蒸汽机车到高速子弹头列车的各种火车。本书提供了条令人惊叹的铁路旅行,配以精美的插图,你可以据此绘制自己横贯大陆的行程。吱吱嘎嘎地驶过峡谷,喷着蒸汽路过古老的纪念碑,风驰电掣穿过城市,在总统车厢或者皇后乘坐过的火车上尽情享受,或者与关键的历史时刻或史诗般的时代建立起明确的关联——阅读本书可以拥有上述一切。旅客、铁路迷和历史爱好者必读,在提供给你无限灵感的同时,也让你获得等量的知识。
推荐理由
连接这个星球的条经典铁路路线,从悠久古道到现代奇观,从绿皮火车到高速子弹头列车,乘坐火车前往众多奇异而美妙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作者简介
萨拉·巴克斯特,既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编辑。对户外活动的热情伴她穿越亚洲部分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最终促使她开始写作生涯。萨拉登上过乞力马扎罗山,曾与虎鲸一起浮潜,也曾在双翼飞机的翅膀上行走。她为杂志和各大出版公司写过大量徒步与旅行的文章,如《卫报》《独立报》《乡间漫步》等,并参与过多本《孤独星球》的编写。
原文摘录
《了不起的文明现场:
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
作者:李零/刘斌/许宏/唐际根/高大伦/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段清波/杨军
/刘瑞/崔勇/樊锦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5
ISBN:8
内容简介
全书从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中遴选出十个独具代表性的考古遗址——新石器时代的良渚古城、堪称最早的“中国”的二里头遗址、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拨开古蜀迷雾的广汉三星堆、见证中西文明交流的小河墓地、秦始皇陵、汉代海昏侯墓、汉唐长安城、宋代沉船南海I号、敦煌莫高窟,分别由十位负责一线勘探的考古人——刘斌、许宏、唐际根、高大伦、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段清波、杨军、刘瑞、崔勇、樊锦诗,以亲历者的角度为公众揭开考古探掘的面纱,带领读者来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现场,讲述中国十个重大考古发现的发掘经历、前沿进展以及文明背后的故事。这一个个现场如同“时间胶囊”,展现了中国各阶段的社会生活与文化风貌,提供了独立于文献之外的历史信息,给予我们另一种观察中国文明的视角。
推荐理由
“上下五千年”早已刻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基因,而考古学让我们看到另一个与古籍文献所载的中国相似又不同的华夏,也许难说二者谁更“真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所能见到的中华文明景观,得益于考古学的襄助,已经殊为精彩,蔚为大观。20世纪的考古发现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国历史的认知,改变了世界对中国文明的基本看法。书中图文并茂,尽可能将考古报告中的位置示意图、平剖面图以及出土的重要文物结合起来,为读者还原一个现场的原境,并提供背景知识、发现过程、延伸阅读、博物馆展品等信息,将专深的考古报告、学术研究转化为面向普通读者的知识读物,可供对历史、考古有兴趣,以及有意参观遗址博物馆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李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先秦考古研究及中国古汉语研究
刘斌良渚古城的发现者,良渚古城考古主持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考古队第三任队长
唐际根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原安阳殷墟考古队队长,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
高大伦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教授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罗布泊小河墓地发掘领队,原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段清波西北大学考古学教授,原秦始皇陵考古队长
杨军海昏侯墓考古队队长,江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刘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研究室研究员
崔勇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第一批水下考古队员,南海Ⅰ号的考古发掘领队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原文摘录
《日本文化图典》
作者:日本平凡社
译者:胡毓华
出版社: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1
ISBN:5
内容简介
本书用图说话,以多幅手绘图和简洁的说明文字,展现了日本自古坟时代至昭和三十年与生活文化相关的事物,涵括武具、衣装、酒食、工商、游技等9大类多个专题。本书堪称日本版的《天工开物》,以万物图鉴的形式,带领读者认识日本的传统器物、风俗文化,领略日本美学的神髓。
推荐理由
书中没有生活哲学和美学等抽象的大道理,但在生活器物的细节之中呈现了人与自然共处的理念,生活实践中处处蕴含着日本文化的美学韵味。
作者简介
平凡社,日本的百年老字号出版社,年由知名教育家下中弥三郎创立,以出版百科事典闻名。年出版《大百科事典》,为日本史上深具代表性的百科全书之一;年出版《世界大百科事典》,迄今长销不衰。
原文摘录
《缅甸小日子》
作者:[加]盖·德利斯勒
译者:王大莹
出版社: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9
ISBN:9787535690
内容简介
关于缅甸,你知道什么?仰光?大金塔?昂山素季?……还有呢?缅甸一天只供电四个小时?!将领们只有高中学历?!买电脑居然还要通过秘密管道?!银行还在手写记账?!昨天还在当会计的邻居,今天已成得道高僧?!曾获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大奖的加拿大漫画家盖·德利斯勒带着刚出生的儿子,跟随任职于无国界医生组织被派驻缅甸的妻子,到遥远陌生的东方国度缅甸生活了一年。他用幽默智慧的文字及轻盈洗练的画风笔触,忠实地记录下缅甸当地的生活风物,并对当地的文化政治进行了犀利独到的观察和省思。
推荐理由
本书既是轻盈的纪实漫画,厚重的日常漫画,更是具备图像美感和社会观察犀利敏锐度的旅行报道漫画,开拓了图像小说的边界。一本书,是一个窗口,虽说描绘的是缅甸的小日子,却也能从中窥见缅甸的大社会。作者以绝妙的叙述和笔触赋予他所描绘的时刻以生命,让我们有幸跟着作者的画笔一起见证那个特殊时代的荒诞与日常,见证一家三口的“缅甸岁月”。《缅甸小日子》已被翻译为英语、德语、意大利语、波兰语、捷克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芬兰语、克罗地亚语和缅甸语等18国语言,在多国畅销;《出版者周刊》《纽约客》《英国卫报》好评推荐,并荣获加拿大阿尔贝里克·布儒瓦漫画奖,是了解缅甸的必读图像小说。
作者简介
盖·德利斯勒,年出生于加拿大,毕业于谢尔丹动画学院。曾于加拿大、德国、法国、中国等地的动画制作公司工作。由于妻子服务于无国界医生组织,他与妻子和孩子经常全世界跑,拜访过缅甸、耶路撒冷、平壤等地。根据自己游历世界的经历,他创作了许多自传体的旅行报道漫画,如《缅甸小日子》《耶路撒冷》《第天:人质手记》等,其中《耶路撒冷》更获得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蕞佳漫画奖。他曾这样解读自己的作品:“我的游记多半由小故事串联而成,当我旅行时,名胜古迹并不是我唯一感兴趣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逢更让我觉得弥足珍贵。”
原文摘录
1.在一个没有新闻自由的国度,流言就是王道。
2.很奇怪,看电视的时候感觉一切都很遥远,但其实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观念图志》
作者:赵汀阳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11
ISBN:7
内容简介
喝醉了的赫拉克利特是快乐的吗?笛卡尔可以怀疑“他在怀疑”吗?纳什均衡是“双赢”还是“双输”……哲学搭配漫画服用,成功解救晦涩与无聊。这本小书分为思想家、观念、现象三个部分,收录近百幅漫画作品。赵汀阳借漫画的形式轻巧表达“赵氏哲学”,既有他对哲学史上重要哲学家及其观点的认识与反思,也有对人类社会制度与文化的关照与探讨,更有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切与思考。
推荐理由
不会画漫画的“段子手”不是好哲学家!国内极具原创性的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汀阳用漫画短章阐释哲学观念,笔触自由,造型夸张传神,妙语连珠,话锋犀利痛快!绝不故作高深,充满哲思趣味的小书,打破世人对哲学“沉闷”“艰涩”的固有印象。近百幅幽默风趣的漫画覆盖逻辑学、伦理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各大领域,精辟解读黑格尔、弗洛伊德、海德格尔、福柯等哲学家的重要观点,犀利评析人的本质、万物尺度、纳什均衡等史上经典理论,一看秒懂!颠覆想象的思维游戏。谈哲学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维方式!跟随作者破解思维悖论的迷宫,看穿诡辩的迷惑把戏,直击问题本质。别说人生迷茫、现实疑惑,怎么找答案,哲学都告诉你了。
作者简介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所研究员。兼任欧洲跨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常委,美国博古睿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哲学的危机》《论可能生活》《一个或所有问题》《第一哲学的支点》《惠此中国》等。
原文摘录
1.老子的知足常乐:假如人们对唾手可得的生活状态感到满意,那么快乐就成为常态。
2.流俗心理学:人们喜欢在心里有那么个绝对与众不同的特别需要得到实现的自我。
《声誉:我有关声誉、
财富和权势的简单思索》
作者:唐诺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理想国
出版年:-3
ISBN:9
内容简介
人们在本雅明死后多年才一拥而来的那些赞誉和崇拜,要是能够分一点到他生前,本雅明就不必如此狼狈一生,也不用四十几岁就绝望自杀于法西边界的比利牛斯山区。当然,能救援他的不直接是声誉,而是声誉带来的可换得的东西:一些钱,或一本护照。诸如此类的故事还能想到许多,比方梵高,还有爱伦·坡。声誉只是一根绳子,它本身也许毫无价值还带点做张做致,但它系着很多有价值的人和东西。唐诺全新作品《声誉》,这一趟有关声誉、财富和权势的简单思索,真正关怀的是声誉如今的模样和处境而已——由财富统治的世界和由权势统治的世界,哪一个是声誉比较困难的当下处境?认定这是本小册子,把自己限制在一般常识层面上,用常识性材料工作。这回引述的书,像《瓦尔登湖》《基督山伯爵》《高老头》《环游世界八十天》等一般读者尽可能有印象的书。唐诺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努力把一个个四下散落的常识试着聚拢、连缀起来,填补其间的空白,尽可能夯打结实,并希望它们各自“回到”自己较恰当的位置上。
推荐理由
“我们时代少有的职业读书人”唐诺全新作品——我有关声誉、财富和权势的简单思索。极限的阅读,抵达思维尽头的自由漫谈。声誉、财富和权势,现实人生的三朵雨云,哪个离幸福最近?命盘上熠熠闪光的三个点(科、禄、权)是如何运作的?三者对应的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向度,如何在当代社会冷热消长?读书人唐诺的十七万字“小册子”,谈自由,谈常识,谈货币,谈民主,谈失去的技艺……博学清明的智识书写,漫游在交叉小径的阅读密林,把四下散落的常识一一聚拢连缀。颜渊、亚当·斯密、巴尔扎克、梭罗、海明威、博尔赫斯、汉娜·阿伦特、列维·斯特劳斯……身处声誉、财富和权势交错纵横的世界,个人如何辨识、理解与抉择?契诃夫25岁的小说认清声誉活着时的真实模样;《瓦尔登湖》和《高老头》是19世纪关于财富的两个极端实验;马尔克斯以无限封笔展开一次声誉与权势的正面决斗……由财富统治的世界和由权势统治的世界,哪一个是声誉比较困难的当下处境?
作者简介
唐诺,本名谢材俊,一九五八年生于台湾宜兰,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曾与朱天文、朱天心等创办著名文学杂志《三三集刊》,后任职出版公司数年。近年专事写作,曾获多种文学奖项,朱天文誉之为“一个谦逊的博学者、聆听者和发想者”。《十三邀》第三季嘉宾,许知远称其为“天下第一读书人”。著有《文字的故事》《阅读的故事》《读者时代》《世间的名字》《尽头》《重读: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眼前:漫游在左传的世界》等。
原文摘录
人一直在遗忘,自然的,当然也常常是有益的;记忆则多少有勉强刻意的成分,也屡屡带点痛楚和不堪负荷之感。所以说,就连常识也会得而复失,随着共同经验、共同记忆不再,背反于我们对常识只增不减、只更新不遗失的开朗习见。
《漆黑清晨》
作者:[英]布雷特·安德森
译者:冯倩珠
出版社:雅众文化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
ISBN:1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90年代席卷全球的英伦摇滚风潮中,“山羊皮”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乐队之一,他们以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主唱布雷特·安德森标志性的外形和嗓音,为无数的乐迷熟知和喜爱。《漆黑清晨》是“山羊皮”的灵魂人物安德森的首部回忆录,在书中他完整追溯了自己的成长轨迹与音乐历程。幼年时期,经历英国式贫穷带来的窘迫,挣扎在廉租房里、吃着色拉酱和廉价肉、面对被生活重压折磨的父母;成年后组建乐队与追求梦想的艰难和漫长,无人问津的窘境也一度让乐队前途未卜。而在历经一次次的挫败、尝试与磨合后,乐队终于迎来转机。《漆黑清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个人成长的往昔岁月,更以其饱含深情的诗意给70年代以降的英国社会添加了一个动人的注脚。
推荐理由
“山羊皮”乐队是英伦摇滚风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乐队之一,也是中国摇滚乐迷最早认识和热爱的摇滚乐队之一,其音乐作品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漆黑清晨》是布雷特·安德森的首部回忆录,在本书中安德森以细腻深情的笔触回忆了自己童年以及青年时期的成长时光,完美地将个人记忆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为70年代以降的英国社会作了动人的描述。
作者简介
布雷特·安德森,年出生于英国,在一个位于伦敦与布莱顿之间的小镇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后创建“山羊皮”乐队并担任主唱。乐队解散后与离队吉他手伯纳德·巴特勒(BernardButler)在4年组建“眼泪”(TheTears)乐队,并在其后发表四张个人专辑。“山羊皮”于年重组,并活跃至今。
原文摘录
1.我和父亲在音乐方面一次次激烈的理性辩论以及针锋相对的争执都为我奠定了基础,使我对于音乐相当固执己见,在我脑中灌输一种同样虔诚的信念,也树立起一个观点,借用比尔·香克利的经典格言来说就是:这不仅事关生死一一这远高于生死。
2.有意思的是,周遭的人或许会以不同方式看待事物,甚至看法相同却选择不同的解释,所以要理解,根本没有绝对的真实,有的只是视角,这很重要。
3.我希望用自己的声音、带着自己的腔调,歌唱我的世界,纵然这个世界破败、灰暗、肮脏、怪异,我仍然尽力唱出几分优雅与诗意。
《匿名的风景:从摄影到艺术》
作者:王天羲
出版社:知乎图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11
ISBN:0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摄影思考的杂记,这本书中试图讨论三件事:一是摄影的意义与目的;二是从“糖水片”这个现象出发去观察当下摄影的发展;三是摄影当下的状态与正在发生的变化。这本书没有谈论任何关于软件或者硬件的技术方面的内容,因为还有一些远比技术更加有趣和复杂的问题值得去探讨。摄影最重要的和爱好者们最缺乏的恰恰不是技术,而是对摄影的理解。书中内容会引导读者去无限逼近。
推荐理由
一本书读懂当代摄影大师天价作品,思考当下摄影审美流行趋势。
作者简介
王天羲是一名以摄影为主要媒介的艺术工作者。他工作、学习和生活于中国和美国,作品聚焦于富含隐喻的小型景观,或是探索边缘环境的生活方式。曾获Voiesoff、PDNedu等奖项。作品散见于Aint-bad,Fotoroom,PaperJournal等国际摄影杂志,亦可见于《数码摄影》《摄影之友》等国内摄影杂志。在知乎写作,曾在知乎出版电子书《什么才是好照片》,也是MISCLab(杂像工作室)的创始人。除了为自己的创作提供资源和场地,MISCLab也进行图像、色彩和材料的探索和研究,并为艺术家提供驻地资源和作品制作服务。
原文摘录
《王家卫的电影世界》
作者:[马来]张建德
译者:苏涛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3
ISBN:1
内容简介
《王家卫的电影世界》是系统论述香港导演王家卫的开先河之作,作者在回顾王家卫职业生涯的同时,又深入分析了其迄今为止的电影创作。此外,作者还将王家卫拍摄的广告、MV等一并纳入讨论范围。本书剖析了王家卫所受到的电影和文学方面的影响(从马丁·斯科塞斯到希区柯克,从曼努埃尔·普伊格到村上春树),并且审视了王家卫如何超越这些影响。著名电影学者达纳·伯兰认为:“张建德尤其擅长分析加诸王家卫影片的各种不同的美学影响,王家卫通过将这些影响纳入其影片的肌理,从而将其变成自己的。值得称道的是,张建德准确地指出,王家卫影片背后的互文场域所牵涉的并非单一门类的灵感来源:他解释了王家卫所指涉、挪用的其他艺术家和艺术门类的美学实践为何如此重要,以及它们如何建构了王家卫影片的独特面貌和叙事特性。
推荐理由
作者为本书中文版的内容增补章节,涵盖迄今从《旺角卡门》到《一代宗师》的全部王家卫作品;热情和理性兼顾的全面分析,透视从斯科塞斯到希区柯克的电影影响,追溯从普伊格到村上春树的文学源头,审视了王家卫如何成就自己独树一帜的美学体系。
作者简介
张建德,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副教授,除本书外,译成中文的著作有《杜琪峰与香港动作电影》《胡金铨与侠女》《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第2版)》等。
原文摘录
阅读路上,有我们陪伴
4月下旬书单
将在21日与你相见
-END-
编辑整理:福田区图书馆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