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不自由毋宁死

《飞越疯人院》改编自肯·克西的同名小说,于年11月19日在美国上映。由米洛斯福尔曼导演,杰克·尼科尔森、路易丝·弗莱彻、丹尼·德维托等主演。影片主要讲述了麦克墨菲因想逃离监狱的强制劳动,装作精神失常,被送到疯人院后的故事。

《飞越疯人院》中有大量的黑白镜头,黑白画面是压抑的,但压抑中满含着反抗与叛逆。

电影的开头是疯人院的病人们打牌娱乐,排队吃药的画面,白色的病服,白色的背景给人满满的压抑。他们日复一日地过着机械单调的生活,直到警察将麦克墨菲带到了疯人院。疯人院在瑞秋护士的“统治”下,毫无自由,所有的行动都要按照规定来,甚至是自己的隐私都会在讨论会上被一一逼问出来。在这样的管理下,病人们没有自由,每日如行尸走肉般执行着时间表上的各项活动。

NoFreedom

无意义的生活麦克的到来就像是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水滴飞溅,溅到麻木的心灵上,将彩色带进黑白压抑的镜头,医院中死气沉沉的氛围。麦克不服从安排,质疑吃药时放的音乐声过大影响病人交流,冲进护士站想要调低音量。当他听到瑞秋护士礼貌但满含着专制意味的拒绝时,麦克第一次意识到这其实是另一种监狱。讨论会上,麦克提出想更改时间表观看棒球比赛,兴致勃勃的众人看向瑞秋护士,瑞秋护士提议投票表决,但举手时只有三个人,投票失败。夜晚,麦克气愤不已,打赌要抬起洗手台砸破窗户逃出去,哈定等人并不相信,第一次失败后哈定等人讥笑起来,麦克借着热身为由进行了第二次挑战,但洗手台还是纹丝不动,麦克失败了,只留下了一句“至少我试过了”,转身离开了房间,此时病人们却沉默了起来。或许正是因为这一句话,第二天投票会上参会人都举了手,但瑞秋还是以全院18人,举手9人不过半的理由拒绝了。麦克没有放弃,劝说着一个个坐在一旁痴傻甚至听不懂话的病人举手,但当酋长举起手,麦克大喊成功时,瑞秋却以会议结束再次拒绝了。麦克不满,看着空白的电视机幻想着棒球比赛,激动地解说着幻想出的画面。病人们逐渐被吸引,跟着麦克欢呼呐喊,他带着叛逆而来,想用喧嚣驱散压迫的沉默,想用反抗打破强权体制。喧嚣虽然压住了音乐,但瑞秋的绝对统治还在继续,麦克的第一次反抗还是失败了。但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麦克心中反抗的精神更加强烈,逃离疯人院的计划也慢慢显现。球场四周围满了铁网,鸟儿飞落停留在铁网上,麦克知道铁网并没有通电,逃离的计划渐渐清晰了起来。在一次休息时,麦克在酋长的帮助下逃出了疯人院,开车带着病人去到了海边并在船港骗取了一艘船出海垂钓。海上的短暂时光或许是病人们最自由,开心的一天,这里没有管制、没有压迫、没有催人的音乐声、医院的死气沉沉,他们抱着钓来的大鱼开心地返回了港口,可是此时岸边站着警察和疯人院的护工。在享受了自由的空气后,向往自由的种子在每个人心底扎根发芽。比利第一次拒绝回答瑞秋的逼问,契克第一次质问抽烟自由,本想在疯人院继续装聋作哑的酋长也萌生了逃离疯人院的想法。向往自由的空气弥漫开来,反抗强权与体制的呼喊在喧闹中更加有力,自由和人权在疯人院焕发出了光彩。麦克是向往自由的,但是不论他如何反抗,还是医院囚住了身心。口头警告,电击惩罚都没有囚住麦克,但当麦克第三次放弃逃离,为了比利的自杀扼住瑞秋的脖子进行最后一次反抗后,麦克被摘除了前额叶,被夺走了自由的灵魂,成为了真正的白痴。影片的最后,酋长按照麦克的方法搬起了洗手台,砸开铁窗逃了出去。水肆意的喷发,不再受控制,巨大的声响惊醒了疯人院的病人,他们注目着酋长的身影远去,却没有一个人跟随上前,唯有麦克向往自由的灵魂被带了出去。“不自由毋宁死”的叛逆精神在麦克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出来,那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呢?我想真正的自由不是影片中的“自愿”,也不是不受约束的行动,而是自由意识的解放与自身行动的克制。看完影片不由得问一句:究竟谁才是疯子?疯子如此可爱,正常人却如此可恶。END

撰稿/李金枝

编辑/王晓蝶

视图/韩雯雪

责编/崔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zhidongd.com/czjs/53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