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公元前多年前就已有图书馆的出现了。
不同时期建成的风格各异的图书馆建筑,不仅是世界文化浩瀚文明成果赖以世代传承、永续利用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以其不断发展变化的建设形制,见证着世界文化对典籍文化内涵及图书馆价值、功用的认识和理解的发展与进步。
虽然现代人已经被iPad和电子书统治,但图书馆还是一种美好的存在。尤其那些用极简的线条,就创造出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的图书馆更是美到没朋友。
以下推荐5个兼具设计创意、实用功能和价值内涵的图书馆给大家。一起来一饱眼福,开启一场云游图书馆之旅吧!
伯明翰图书馆.
AssociatedArchitects
由建筑事务所mecanoo设计的伯明翰图书馆是一个透明的玻璃建筑,其细腻的表皮与这座曾经的工业城市文脉息息相关。
首先,图书馆整体建筑色彩为金色,装修材料大多采用金色金属配以四面通透透明玻璃,线条较为硬朗,能够体现出图书馆稳重但又不失活力。看似简单地方、圆两种设计元素蕴藏着建筑师富有内涵的奇思妙想。
其中的材料和色彩选择,体现了建筑师对这座城市历史的尊重与怀念——金银两色代表伯明翰曾繁荣的煤矿工业和杰出的珠宝加工业,而环形则象征着城市的运河与隧道。
图书馆中心有一个圆形的天井,电梯和自动扶梯围绕这个公共空间放置。这个圆形的大厅不仅是图书馆的交通和公共中心,也为图书馆带来了自然采光和通风。图书馆体量之间的错叠,还形成了屋面露台,屋面露台被设计成为美丽的屋顶花园,成为城市中的大阳台。
尽管建筑非常通透,但是建筑体块和中庭的缓冲能力有效保证了建筑的高能效。建筑外墙使用的遮阳和反光材料在阻挡午后强烈光线的同时,又能够保证建筑内部的自然采光。
此外,该建筑还应用了混合模式自然通风方案。这些节能环保措施的采用,成就了伯明翰图书馆BREEAM绿色建筑优秀等级评定。
多摩艺术大学图书馆.
TamaArtUniversityLibrary
多摩艺术大学图书馆位于东京郊区的一个公园后面略微倾斜的小坡上。在修建图书馆前,多摩艺术大学非常缺少公共建筑空间,所以设计师想要创造一个校园的公共活动空间。
因此设计师使用了内部复杂,外表优雅的手法和建筑语言,完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图书馆建筑。
图书馆最终形成了“树”的设计哲学,通透和自由仍然是大主题。上下两层的格局,以随机排列的拱形结构拼接而成。这样的结构就如同山坡上的一排小树林,虽然材料使用的是钢筋、混凝土,大面积的玻璃,但是感觉与草地和外面公园的风景完全融合在一起,将它们包容在整体建筑内,也被这美丽的环境所包容。
很多人形容第一次看到图书馆的感觉为彷如有着一种孩子般很轻柔,温暖而又活泼的感觉。
也有人形容这是一个让每个人都可发现自己喜爱的书籍及媒体,并可在这里可以与之互动的场所,就好像走过了一片树林或步入一个洞穴。
可以说不论是设计专业的参观者还是大多的非设计专业的使用者,都能够很清晰地感受到建筑师的想法和整座建筑的独特之处。
盖泽尔图书馆.
GeiselLibrary
盖泽尔图书馆由威廉·佩雷拉(WilliamPereira),一位曾经协助设计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卡纳维拉尔角的航天发射设备的建筑师,于年设计。它在多部科幻电影、科幻故事和科幻小说中曾经出现过。
电影《盗梦空间》里那座雪地里的城堡看起来就很像盖泽尔图书馆。该建筑已经成为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标志性建筑。
该建筑的特点处于野兽主义和未来主义之间,而这两种艺术派别正是其建筑师威廉·佩雷拉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孜孜以求的。
图书馆既有厚重的混凝土墩台,又有悬停在空中的玻璃外围护结构,仪态万千地占据了厚重感与轻盈感之间的一个模糊的位置,上部楼层就像刚刚被摆放在基座上、随时能搬走似的。这两种条件之间的张力赋予图书馆一种超凡脱俗的外观,令人吃惊地展示了建筑师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天津滨海图书馆.
滨海之眼
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图书馆总建筑面积平方米,设计立意“滨海之眼”和“书山有路勤为径”。
筑层数为地上6层,建筑主体高度约为29.6米,设计藏书总量达万册、读者座位0个,日接待读者能力人次。
滨海图书馆的中庭被设计成“书山”造型,一层层白色的阶梯呈波浪状铺开,阶梯之上架有同样波浪状的书架,读者可拾级而上,遇到一本喜欢的图书,便可坐在旁边的台阶上阅读。
图书馆最大的特点是其内部的球形多功能厅,这个多功能厅外是由一个穹幕影院“包裹”而成的大球,大球的外部可以播放电影,内部则是滨海图书馆的报告厅,可以容纳人。置身其中,犹如转向于一个科幻场景中。在现代设计中,翻阅一本古典书籍,颇有时空穿越之感。
在滨海图书馆,你不仅可以领略古人向往的书山的壮丽,亦可通过巨大的“眼睛”一窥书中的奥秘。
三联海边图书馆.
最“孤独”图书馆
位于沿中国渤海湾海岸线上,有一座面朝大海的图书馆,独自伫立在空旷的沙滩,恍若世界的尽头。这里没有车道和捷径,光着脚踏着沙,一步一脚印,走上几百米才能抵达。
它就是用现代设计回应自然环境,让建筑成为了一个远离都市喧嚣的心灵庇护所——三联海边图书馆。
建筑为一个清水混凝土浇筑的方盒子,几何感强烈,如同雕塑一般矗立在沙滩上。朝向大海的立面一层采用可开启的玻璃门,从室内可以畅通无阻地享受辽阔的大海风光;二层的玻璃砖和屋顶天窗为图书馆提供了充足而又柔和的自然光照,创造了一个开放,舒适而又安静的阅读环境。
该设计的主要理念在于探索空间的界限,身体的活动,光氛围的变化,空气的流通以及海洋的景致之间共存关系。图书馆东侧面朝大海,在春,夏,秋三季服务于西侧居住区的社区居民,同时免费向社会开放。
设计是从剖面开始的,图书馆是由一个主要的阅读空间、一个冥想空间、一个活动室和一个小的水吧休息空间构成。
在这里,建筑与场地之间的依托,更多的是来自于一种情感的体验,而不是传统意义上建筑与场地的一种严格的对应关系。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希望这些优美的图书馆建筑可以像心灵的桃花源般治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