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没有参加G20峰会,也没有参加随后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而普京之所以缺席,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特别军事行动进展不顺,乌克兰战场胶着,自然是没有精力也没有心情与会。二是避免在会议上因为西方的孤立而陷入尴尬境地。然而,普京却于23日前往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参加了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理事会会议。
显而易见,基于俄罗目前面临的特殊困境,在普京心目中,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以下简称集安组织)的会议更重要。原因有三。一是有着“俄罗斯版北约”之称的集安组织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至关重要。二是集安组织中已经有成员对俄罗斯不满,普京要亲自出面安抚。三是特别军事行动不顺利所导致的士气低落需要一场团结的、富有成果的集安组织会议来提振。
然而,在这次埃里温峰会上,即便是普京亲自出面,却也未能弥补成员国之间的分歧,没有起到安抚效果,更与团结一致相去甚远。这从本次理事会居然未达成任何一项“有益的成果”便足以说明。
集安组织是由俄罗斯主导建立的,共有6个成员国,分别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亚美尼亚。俄罗斯是该组织当然的“老大”。
然而,在这次会议上,由俄罗斯这位“老大”提出并草拟的相关宣言和措施文件并没有得到其他成员国高度一致的认可,直至被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拒绝签字而导致“流产”,最后只能在“与会领导人就扩大成员国之间安全合作以及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这样“尴尬的成果”中草草收场。
直白地说,一个此前公认的世界第二军事强国与前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鏖战了9个月居然无法取得胜利,这本身就够尴尬的了。而现在,在一个自己主导的组织里,居然又被前苏联中另一个更小的加盟共和国“拒绝”,而自己却又无可奈何,如果说不尴尬,那显然是一种自我安慰。
何以至此?两个原因。一是俄罗斯不是苏联。也就是说,俄罗斯既没有苏联那样的实力,也没有苏联那样的“凝聚力”。二是俄乌冲突带来的“蝴蝶效应”。
我们来分析一下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拒绝在会议文件上签字的原因。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这两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本来就有纳卡地区的领土争端,即便是在苏联时期,双方就一直争论不休。苏联解体后,双方终于大打出手。
在年10月份的亚阿纳卡地区冲突中,有着土耳其支持的阿塞拜疆可谓是气势如虹,占领了纳卡地区不少土地。然而,在冲突过程中,俄罗斯并未直接干预,直到亚美尼亚撑不住了,且美国已经喊话准备介入的情况下,俄罗斯在纳卡地区的维和部队才“隔开”双方,然而,被占领的土地“木已成舟”。
实际上,在年10月份的那次冲突中,亚美尼亚部分民众已经表达了对俄罗斯“救援不力”的不满,认为,与亚美尼亚有着军事同盟关系(均为集安组织成员)的俄罗斯理应在冲突之初就介入并救援亚美尼亚。
那么,俄罗斯为何没有在冲突之初就积极介入呢?西方媒体分析认为,那是俄罗斯不愿得罪阿塞拜疆背后的土耳其这个缘故。因为在黑海地区,在叙利亚乃至中东地区,俄罗斯还要仰仗土耳其,同时还指望土耳其能在北约内部起到制衡作用,从而减轻俄罗斯自身的战略压力。西方媒体这种“挑拨离间”式的分析难免会让亚美尼亚人感到“心寒”。
今年9月份,正当俄军与乌军在乌克兰战场上激战正酣之时,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又干起来了。对此,尽管俄罗斯发出了警告,但也并未派兵介入。尽管这次有“情有可原”的理由,毕竟俄罗斯也正在经历战争。
可是,美国却不会放弃这样“有机可乘”的机会。于是,美国公开宣称站在亚美尼亚一边。而且,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还亲自去了趟埃里温,以示对亚美尼亚的支持。显而易见,美国试图“趁虚而入”,也难免会使亚美尼亚人心中泛起“涟漪”。
在本次集安组织峰会上,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对集安组织在纳卡冲突中的态度和立场公开表达了不满,对俄罗斯主导的会议宣言中未明确提及纳卡领土归属及对被占领土何种态度也是不能接受,于是,以上述理由拒绝签署会议宣言以及一项对亚美尼亚援助措施的文件。连援助都不要了,这份决绝显然耐人寻味。
俄罗斯之所以没有直接介入亚阿冲突及对纳卡被占领土没有明确态度,显然是有所顾虑的。顾虑就是担心此时惹恼土耳其。因为,身处俄乌冲突困境中的俄罗斯非常需要土耳其从中斡旋。否则,如果土耳其也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和封锁的话,损害的无疑是俄罗斯更大的战略利益,俄罗斯的处境也会更加艰难。可是,这样的态度又难免会让亚美尼亚这些集安组织成员认为俄罗斯已经无力保护自己,催生的自然是另找“靠山”之意。
就是在这次集安组织峰会上,在谈到集安组织现状及俄乌冲突时,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说:“如果俄罗斯打赢了(这场俄乌冲突),集安组织将继续存在。但如果打不赢的话,愿上帝保佑集安组织还能继续存在吧!”
卢大总统的言外之意已经非常明了,那就是,如果俄罗斯输了这场俄乌冲突,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将会土崩瓦解。显而易见,这场俄乌冲突的“蝴蝶效应”已经显现,连锁反应所波及的已经不止亚美尼亚一个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除了白俄罗斯依然坚定外,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显然也有了“异动”,给了俄罗斯“尴尬”。
今年6月份,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当着普总统的面公开表示,哈萨克斯坦不会承认顿涅兹克和卢甘斯克的独立地位,并陈述了理由。而从实质上来说,哈萨克斯坦也有不少俄罗斯族人聚居地,且一些土地也与前苏联有关。因此,哈萨克斯坦难免会有“想法”,自然也就不会支持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
今年10月份,在哈萨克斯坦召开的独联体国家峰会上,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又是当着普总统的面数落了俄罗斯长达7分钟之久,并直截了当地说“中亚国家不是前苏联”,言外之意是俄罗斯不尊重他们这些中亚小国。
也是10月份,吉尔吉斯斯坦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联合军事演习开始的前一天突然宣布退出,而哈萨克斯坦也随之宣布退出演习。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只有6个,现在却有4个有了“异动”。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显而易见,正如卢大总统所言,俄罗斯在这场俄乌冲突中的成败将决定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命运”。
而如果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解体,俄罗斯的周边安全环境将会更加恶劣。所以,要想保住集安组织不分裂,俄罗斯必须取得这场俄乌冲突的胜利,最低限度也要能够“体面”结束这场冲突。可是,以现在的情形来看,又谈何容易呢?
直白地说,俄罗斯目前面临的困境和所遭遇的尴尬皆拜这场俄乌冲突所赐。显而易见,如果想摆脱困境和不再尴尬,俄罗斯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不惜一切代价打下去,且取得最终胜利。二是寻求“体面”结束这场冲突,而且必须尽快。否则,机会就会丧失。因为,在西方国家的持续援助下,乌克兰军队只会更强而不会变弱。
按照一些俄罗斯支持者的说法,俄罗斯是在与西方几十个国家“战斗”。而9个多月的俄乌冲突进程再一次表明,在现代化战争体系下,一个国家或者是一方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是战争胜负的至关重要的两个条件。
如果“俄罗斯是在与整个西方阵营‘战斗’”这个论断成立的话,那么,从经济实力层面来说,也就是俄罗斯用它的1.8%世界GDP占比与占世界GDP50%以上的西方国家对决。
就科技水平和武器性能层面而言,仅“海马斯”系统这一种武器就令俄军有招架不住之感,何况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还在不断升级呢?所以,如果俄罗斯坚持打下去的话,客观地说,不仅胜算不大,而且会使俄罗斯陷进战争泥潭而不能自拔。
个人观点认为,如果俄罗斯想摆脱目前困境,且不对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构成悲剧式影响的话,不再刻意追求“体面”,降低军事行动目标,及时止损才最重要,也才是最大的“体面”。当然,在普粉眼里睿智无比的俄罗斯统帅也许能够创造奇迹,闯出第三条路。那就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