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原始印欧人

曾有见多识广的人告诉我:阿塞拜疆人就是古代世界中最强悍能打的亚述人后裔。

可是,查询了百度百科,亚述人是闪族。而古阿塞拜疆人使用的古阿塞拜疆语,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分支。

公元前9世纪,伊朗(包括阿塞拜疆)的定居者是斯基泰人(Scythia)(中国史书称之为塞种人,是南俄草原上说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的游牧民族。其活动范围从东欧草原、高加索,一直到中国内蒙古和鄂尔多斯沙漠,是史载最早的游牧民族)。继斯基泰人之后,米底人(古代亚洲西部印欧人种之一,与波斯人有血缘关系)进入阿塞拜疆。

看起来,他们是印欧人,而非闪族人。

塞尔柱突厥统治西亚时期,乌古斯游牧部落向这一地区涌入,西乌古斯突厥语取代了早期高加索语和伊朗语,阿塞拜疆开始突厥化。

如此说来,阿塞拜疆文化的根脉是原始印欧人,表层是突厥。真相究竟如何?原始印欧人在黑海和里海沿岸到底有没有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为了原始印欧人的真相,我又成一个“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赶路人。

网上说是“落地签”,到了首都机场T2航站楼柜台,换登机牌时却被航空公司磨叽半天,说“没有邀请函不行”。机票去程是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回程是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我说计划要从阿塞拜疆陆路口岸进入格鲁吉亚,航空先生表示万一被拒绝入境或者滞留阿塞拜疆他们不负责。其实可能是他们售票爆仓了想刷下我们,被迫签了“航空公司免责条款”才给予放行。

里海西岸,巴库,曾是史料中记载的苏武孤苦伶仃牧羊的荒芜之地。也有说苏武被放逐牧羊之地在贝加尔湖。

以为是青铜时代的战士、原始印欧人,或是黄金宝藏斯基泰人;结果人家却是突厥暴发户——巴库机场换钞先生明显是突厥面孔。换钱时自尊心受了点伤,美金、欧元、英镑、法郎、日元都能换,唯独我堂堂中华大人民币不灵,可见革命还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网上租的是韩国现代SUV(因为便宜),租车店取车时却给了一辆陆地巡洋舰,真是喜出望外!租车店伙计再三交代:阿塞拜疆人开车都很狂,路上摄像头又多,你要小心驾驶,违章罚款一概自理。路上行驶车辆果然都很猛,拐弯岔道也不减速,还好咱是老司机。

漠北之北的苦寒里海,如今已是大城市。现实是突厥已然被熏人“西风”吹晕了,像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似的成了万国建筑试验场。克隆的“迪拜帆船酒店”“悉尼歌剧院”,让人直把巴库当迪拜。饿了,满大街都是死贵的“法国大餐”,吃不起。循着烤羊肉串的香气,找到了突厥本味,一吃下去,却也是混了的“中东阿拉伯味”。

巴库公园里下棋的人。5个人,从头发和脸部轮廓看,其祖上貌似来自4个不同族群。

欧洲最古老居民

我还是习惯性地先进他们的国家博物馆,从考古文物中寻找阿塞拜疆的历史文化脉络。

在阿兹克洞穴中,发现了阿塞拜疆最古老居民的生活痕迹。这个新的考古文化被命名为Guruchay(古鲁契文化)。由于这项研究太过复杂,研究人员挑选出了古鲁契文化发展的一些阶段。第一阶段的工具相当原始。在它之后出现的一些工具,技艺上有了明显的改进。

研究工作证明,古鲁契文化在距今万年前的阿兹克洞穴中萌芽,70万年前,这一文化中出现了火的踪影。古鲁契人基本上从事收集和狩猎。古鲁契文明的遗留物与坦桑尼亚奥杜威文化中的器物有相似之处(奥杜威峡谷被认为是人类的摇篮,奥杜威文化是早期能人留下的遗迹),并且他们都掌握了火的用法。

火是自然界最伟大的自然现象之一。大约70万年前,居住在古鲁契文化的人们保存了天火,自此,这个山洞里的火就一直没有熄灭。

在阿兹克的洞穴中,人们发现了不同千年的五个中心的踪迹。精细的石头被铺在椭圆形建筑的两侧,是阿兹克的建筑形式之一。这些中心也发现少量残留煤,他们已开始用煤取暖。

在阿兹克洞穴中发现了40—50万年间的一个中心区域,这里应该是火长期燃烧的地方,因为考古人员从中提取了公斤的灰烬和煤炭。该火塘面积达10平方米,灰烬堆中心厚度超过1米,散落在四周的灰烬厚度也达到27厘米。虽然在世界上发现了众多古人类用火中心,但这里发现的灰烬、煤炭等被认为是最罕见的!

如此巨大的火塘,可以猜想,阿兹克洞穴的居民会不断向火塘提供燃料,并精准地计算着煤炭用量,防止火堆熄灭。

在神话传说中,是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了火,并教会原始人数数。阿兹克族居民会计技能的存在——体现在他们在熊头骨上划的线。博物馆中有7个熊的头骨被石头工具垂直切割过,并被精确地组合在一起,摆得很整齐。他们想要表达什么?考古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原始人类第一个祭拜中心。

在阿兹克居民的生活环境中,除了他们惯常猎食的大鹿,还有犀牛、穴居熊、鬣狗的活动痕迹。

阿塞拜疆国家博物馆中的30万年前女性头骨

阿塞拜疆国家博物馆中陈列着一个30万年前的女性头骨,检测骨龄,她大概在18—22岁间。根据形态学特征,该头骨牙齿的大小和排列方式不同于现代人,下颚与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都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从牙齿的大小、排列和优雅程度来看,这片颚骨碎片异常珍贵,因为它已经与智人非常接近了。

阿兹克人的下巴与南方古猿不同。从它已经进化出的特征来看,它最接近于在法国阿拉戈洞穴的Ayshel层中发现的Preanderthal。由于这一罕见发现,阿塞拜疆被列入“欧洲最古老的居民”地图。

阿塞拜疆位于早期人类祖先从非洲向欧亚大陆迁徙的路线附近。

约万年前,第一批直立人离开非洲。他们路过阿塞拜疆的最早证据可以追溯到—万年前。虽然70万年前直立人已使用并保存火,但他们只是躲在山洞里的一群食腐野人。18万年前,我们的直系祖先,现代人类(智人)从非洲开始移居国外。

大约年—30年前,尼安德特人在阿塞拜疆与智人有交集,甚至有可能同居。当时的尼安德特人已经掌握了大规模、有计划的捕猎方式,他们显然也形成了自己的丧葬文化,比如坟墓中经常会有熊的头骨或骨骼出现。

大约4万年前,晚期智人(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到达了阿塞拜疆的领土。在阿塞拜疆境内发现了三十多个旧石器时代(3.5万年—1.5万年前)的洞穴和定居点。

戈布斯坦(Gobustan)

冰河时代

在冰河时代(大约年前)的最后一次冰河时期,戈布斯坦(Gobustan)并没有被冰雪覆盖。里海的水位很低。考古证据表明,戈布斯坦山上生长着杜松和阿月浑子树(无花果),并有石榴和野生樱桃、忍冬,山下是大草原。

戈布斯坦(Gobustan)的戈壁,是原始大草原

戈布斯坦(Gobustan)原始大草原看起来不像非洲的大平原,更像是森林—草原的混合过渡地带。这里的野生动物有瞪羚、野驴、猎豹、狼獾、山羊、黄牛、鹿、狼、野兔、狐狸、野猪和各种鸟类,还有狮子。

戈布斯坦史前岩画,纪录有那个时代先民的打猎场景

戈布斯坦史前岩画上的舞蹈场面

一些史前岩画描绘了正在参与某种仪式的人群,上面图像中的内容使人联想到古老的阿塞拜疆民族舞蹈Yalli。先民可能是在狩猎前跳舞,以确保狩猎的成功。

弓和箭是中石器时代一个重要发明,它能让猎人远距离狩猎,获得更多的食物。这种武器是远古猎人的好朋友。

史前人类是熟练的猎人和渔民,与后来人类成为农民时相比,这时候的饮食是多样的,而且可能更健康。

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

到新石器时代,这一地区的气候又变得更干旱了。戈布斯坦草原半荒漠化,这一过程是由于里海和里海周围土壤的盐度增加而产生的。恶劣的环境,使得动物减少,打猎捕食艰难,这促使了农业的诞生。

出土的石质研磨器

大约一万年前,史前人类首次驯化了谷物。起初,它们很可能和其他植物类食物一样被收集起来。现在,人们也能在Gobustan找到野生小麦。但农业并没有马上取代狩猎和采集的传统生活方式。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花了几千年时间才成功。

史前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比现在的人类更依赖环境,但他们也找到了管理环境的方法。

戈布斯坦岩石上的洞

在戈布斯坦的各处都可以发现史前人类在岩石上留下的洞,在没有陶瓷容器的时代,这些孔很可能被用来收集水。

在砖瓦发明前,建筑房子是困难的,不过先民不满足于老是住山洞,他们尝试使用木头、芦苇、兽皮、鹿角和动物骨头、石头来建造避难所与满足宗教祭祀仪式的建筑。古人建造的石头建筑仍然可以在戈布斯坦附近找到。

当食物充足、居所安稳,生活在戈布斯坦附近的人群开始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心灵,这表现在他们对美的朦胧认识与追求,并且开始了原始的艺术创作。不过仅仅把石刻解释为艺术,把史前人类使用的吊坠当作珠宝是有问题的,因为它们的真正价值可能在于拥有魔法或宗教意义。然而,这些原始人类的作品显示出一种原始朴拙的形态之美,不同于日常之物。

陶工的轮子发明于公元前4千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它们出现的时间甚至更早。几个世纪后,车轮已经可以被用于运输。关于车轮发明的灵感,有人认为受到制陶轮子的启发,有人认为是受到滚动圆木的启发。总之,车轮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运动时的效率。

青铜冶炼不是印欧人发明的,但是他们率先用在制作武器上。

阿塞拜疆有自己的铜矿资源,在公元前年中期成为早期冶金中心。阿塞拜疆的铁器时代开始于公元前0年。

库拉—阿拉克斯文化(Kura-Araks)

南高加索的中部和东部,高加索东北部,阿塞拜疆南部和东阿纳托利在史前属于有着相同宗教和生产资料的文明部落的聚居地。这种文化的材料最初是年在库拉河和阿拉克斯河之间发现的,被称为“库拉—阿拉克斯文化”,时间涵盖了公元前3千年中期~公元前4千年中期。这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部落,驯养有大量牛,这一时期,该部落分布在阿塞拜疆的山地和低地地区,他们在这里定居。定居点发现了小麦和大麦,有用于灌溉的沟渠铺设,可见此时当地已发展出灌溉农业。他们犁地的工具可能是用鹿角或其他动物骨头制成的,考古现场还发现了牛、羊、马、猪等动物骨头。由此可见,当地已形成了大规模的定居点,随着人口的增加,父权制变得更加强烈。

权力和财产集中在部落酋长手中,他们在一些地方建立了防御性工程。

这一文明的房屋呈圆形,有时呈矩形。加热室使用粘土火盆,而面包则在光滑的炉壁上被烘烤。绵羊和牛的成功育种,推动了游牧业的繁荣发展。在夏季牧场,检测到了游牧部落曾经活动的痕迹,在此期间他们发明了黄油搅拌工艺。

Kura-Araks文化贯穿了早期青铜时代,其部落基本上用铜和砷的合金制造青铜器,有时是锡。考古出土了一种用于冶炼金属产品的炉子,还有模具。陶器、编织品、皮革制品和其他工艺品被制造出来并广泛传播。通过陶器、粘土动物模型,可以对南高加索早期青铜时代库拉—阿拉克斯文化进行重要的识别。

在研究库拉—阿拉克斯文化经济的基本分支养牛业时,已出土的动物粘土形象可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阿塞拜疆的领土上,在Kultepe发现了公牛、公羊、山羊和狗。公牛被埋葬在坟墓,这是有关公牛崇拜的一种古老信仰。在巴巴德维什(Babadervish)发现的一头公牛头上有一个火盆,这样的仪式性动作与阿塞拜疆境内的部落信仰相关,对于一个以畜牧业(尤其是牛)为主的部落来说,这种在农民中间传播的信仰具有典型性。

原始印欧人~青铜时代的战士

根据《中亚文明史》的说法,公元前二千纪,原来以农业和畜牧为主的文化衰落瓦解。自公元前二千纪下半叶开始,文化的演变越来越强烈。早期游牧人取代了他们的直系先辈——青铜时代畜牧者。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有轮车辆,尤其是可乘骑马匹的出现,草原部落的机动性和信息传递速度有了显著提高,这就“扩展”了世界。

语言学家发现,赫梯帝国创立者,希腊迈锡尼殖民者,北欧维京海盗,以及征服北印度的雅利安人,发动二次世界大战的日耳曼人,创立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人,浪漫法国人,包括当今美俄两霸,桀骜不驯的南斯拉夫人……都可以追溯至同一个族源——原始印欧人。他们在0年前从安纳托利亚语分支出来,形成自己的语言——原始印欧语。原始印欧人祖居地可能在黑海沿岸和里海沿岸,他们在古代世界就是好战的军国主义者。

他们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驯养马的部落。

他们还是古代世界训练有素的弓箭手和最早的骑兵。

多年前,印欧人对希腊大陆开始了殖民统治,反客为主地覆盖了早先已发展起来的近东文化,并在千年之后形成了希腊文明的千古基业,这是印欧人的第一次盛世。

年前,匈奴赶走大月氏,是印欧人在东方的第一次挫败。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了印欧人从海上征服世界的又一轮大幕。

年鸦片战争,是印欧人第一次与华夏文明的正面接触,促动了古老东方千年未有之变局。

日本偷袭珍珠港,可视为东方民族继匈奴击杀大月氏王后第二次对印欧人的绝地反击。

印欧人大迁徙,是差不多与炎黄蚩尤大整合同时代的大事件,历史扑朔迷离,无法完全搞清楚。

最富冒险精神的那拨印欧人后裔,最终迁徙到了北美,他们横跨无数高山大海,前后历经数千年,吸取沿途各种文化,炼成盖世美帝。

在地球上转了一圈后的印欧人,与大陆文明的最强音华夏文明在海上的相遇,自鸦片战争始,风云激荡一百多年,不断影响着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现代化进程。中美 ,可视为这种相遇冲击波的延续。

当然,不同文明之间不只是对抗,更多的是交流融合。印欧人青铜和铁器的传播,极大地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还有马、马车、计算机、电、电气.....

而他们最早的发源地,先被斯基泰人,后被突厥占领。

这有点像汉人,被“五胡”赶到南方,又迁徙到东南亚,最后又把北方的“五胡”整合进来,形成了多民族融合的强大的中华文明。

而我也继续赶路,横跨里海西岸和黑海东岸的外高加索山区,探寻印欧人历史密码。

倚门送别出租车司机的家眷,明显是印欧人。

阿塞拜疆租的车无法出境,优步打的出租车司机因为要出远门,特地回家告别妻小和妹妹,然后才愿意上路。

一路上,高加索山脉风光旖旎。沿途所遇形形色色人群,我已经分不清哪个是印欧土著,哪个是新来的突厥。

巴拉肯口岸的长长过境通道

到达巴拉肯口岸,长而狭窄的过境通道看起来很寂寞。

国境上的友谊桥

国境上的“友谊桥”横跨在一条不知名的河流上。过了桥,就是格鲁吉亚口岸。

从里海西岸的巴库,到黑海东岸的巴统,一千多公里,政治局势非常复杂,这一区域分属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两个国家,还夹着阿扎尔自治共和国、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和南奥塞梯共和国。库拉河向东流入里海,里奥尼河向西流入黑海。

黑海东岸的巴统市,曾经是古希腊殖民地、苏联度假胜地,如今是黑海赌场。

特洛伊战争之后,迈锡尼王国崩溃,旧世界的秩序被打破,希腊科林斯、雅典等地的人纷纷走南闯北,到处进行贸易扩张,开拓殖民地。黑海最东头的巴统,差不多是希腊人最东边的一个殖民地了。

但这些殖民者也可以算作是“荣归故里”——他们祖上有可能就是住在黑海沿岸的印欧人,在大迁徙时代到达希腊,与更早到达的近东移民融合,成为“希腊人”。所谓“希腊人”其实是东西方混合气体。

这个历史有点绕嘴,不过我们可以从华人大迁徙的经历来类比,比如中原人衣冠南渡成为福建人,福建人下南洋成为华侨,华侨在改革开放后又回中原投资成为“归国华侨”,新“河南人”。历史都是由流动人口创造的。祖祖辈辈老实在家种地就没有新兴城市了。

走出非洲,到达欧亚大陆第一人

在希腊殖民者到达黑海沿岸之前,这里的人类历史已经非常久远。

格鲁吉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这里出土了德马尼西人(Dmanisi)的骨殖,德马尼西人是已知的第一个到达欧亚大陆的直立人,这一研究结论已被有关的考古发现(石制品和动物性材料)证实。万年前,这个现代人的祖先经由中东从非洲到达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后期的考古遗迹更加丰富。考古发现了数百个阿舍利和莫斯特的遗址。在卡尔特利、伊里—阿拉扎尼盆地、内卡尔特利的领土上,在里奥尼河和克维里拉河的汇合处,以及在现代阿布哈兹的领土上,发现了大量原始人类使用的工具,包括手斧、斩砍器、玄武岩鳞片工具、刮板和端板,还有大量燧石片工具,包括燧石刀片和燧石碎片。这里还发现了原始人类的颅骨化石和下颌骨。

南高加索西部地区的出土物,见证了该区域从以狩猎捕鱼为基础的经济向涉及农业、畜牧业、制陶和纺织等活动的制造业经济的转变。石器技术的创新可以在阿扎兰新石器时代遗址(公元前8—前6千年)发现的文物中观察到,如黑曜石刀片、斧头、燧石钻头、刮刀、雕刻工具、弹弓,以及制造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燧石薄片和碎片。这里还发现了原始建筑的痕迹,其中古老的供水系统碎片具有特殊的价值,这里可能是人类建立的最早的供水系统。

库塔伊西,金羊毛故事发生地

库塔伊西,是希腊神话中英雄伊阿宋寻找到金羊毛的地方。

传说在离希腊很远的黑海东岸高加索山区,有象征财富和坚韧意志力的稀世之宝——金羊毛。为了得到它,无数英雄豪杰踏上了艰险的冒险之旅,但他们没有一个能成功,很多人甚至连宝物的影子都没看到,就倒在了漫长的征途中。

只有英雄伊阿宋在智慧女神雅典娜帮助下,乘坐阿尔戈号海船来到这里,在这里,他获得了当地国王女儿美狄亚的爱情,在公主的暗助下,伊阿宋历经生死之劫取得了金羊毛。宙斯被英雄的壮举感动,他抬举金羊毛成为白羊座,把阿尔戈海船变成南船座,让它们永远闪耀在星空。

我在库塔伊西小小的博物馆中,寻找金羊毛神话故事起源的蛛丝马迹,悟出这也许是毛纺织业的起源和勇敢的希腊殖民商人开拓羊毛贸易市场的故事。

史前人类的诗与远方

史前人类的居住地,如今依旧是一派青山绿水的悠然美好模样。

马、战斧、战车,原始印欧人的历史密码,就藏在这黑海东岸外高加索的烟雾迷茫中。

当初是什么原因,迫使他们离开这一片青山绿水远走他乡?

也许是气候变化,也许是部落战争。

也许是人类先祖就有诗和远方……

就像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先祖亚伯拉罕,因为听到神灵的呼召,离开故乡,迁徙到预言中的流奶与蜜之地;就像华夏始祖黄帝部落的迁徙征服一样。

只不过印欧人走得更远,在马匹和战车雷霆万钧的滚滚行进中,势不可挡。印欧人这两样厉害武器,大大拓展了中古人类的活动半径。

有意思的是,留在原地的那拨老乡(斯拉夫人、俄罗斯人),跟走南闯北走得很远的那拨人(日耳曼人,美国人),多年后竟然变得如此不同。

不过,如果我们以日耳曼人做中介,就会发现,日耳曼的德国人与俄罗斯人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隐隐能看出他们在远古可能真是同一个族群——原始印欧人。美国人的主体是英国人和德国人,其实也是日耳曼人(英国凯尔特人和盎格鲁—撒克逊都是日耳曼诸部落)。那么,美国牛仔和俄罗斯战斗民族,他们有同一个族源——原始印欧人。

所以,二战、苏德战争,其实是两个印欧老乡的血拼。诺曼底登陆,是两个出远门的印欧人(英美),与他们同族同宗兄弟(日耳曼)的惨斗。

第比利斯街头旧书摊上的书刊和路上不时看到的拉达轿车,以及路边废弃的工厂,都让人想起苏联,那个远去巨人的背影。

(俄语翻译:“光阴流逝,他又回到了他的生活,他的工作方式,他说。他不管是去了他的家,还是去了工厂,到处都是警察跟踪他”)

列宁个子不高,长相看似有鞑靼人混血,但主体基因应该还是印欧人。原始乌托邦诞生于古希腊的斯巴达,斯巴达人是大迁徙时代来到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印欧人。柏拉图《理想国》的乌托邦,原型就是斯巴达。

俄罗斯人属于东斯拉夫族,是留在原地的那拨印欧人。可以说,基本上是留在原地的那拨印欧人,在20世纪率先实践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并传播到中国。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大街名字叫“斯大林大街”,两侧的苏式建筑,尤其是大会堂,可以看出明显是古希腊殿堂式建筑的简化版。创造古希腊文明的人,相当多人的血统来自大迁徙过去的印欧人,他们与留在原地成为斯拉夫族的俄罗斯人,是印欧人老乡。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易华老师说:其实,我们中国人身上已经混有印欧人的基因。是的,“五胡乱中华”时的”五胡“,某些胡就是印欧人,五胡乱华后的民族大融合,把汉人都混血了。其实更早时也许就混了,北大李零说:“三代皆有胡气”,意思是夏商周三代的开创者,身上都有一些胡人的血统。唐朝胡气也重,那时不少粟特人来中原,甚至远达营州和蓟州,他们最终融入华夏,这些粟特人是东伊朗族,也是印欧人。

而当奥林匹克运动的圣火在北京点燃,印欧人的火崇拜,已经影响到我们。有人说,火葬是印欧人的传统习俗,当火葬成为中国人的终老选择,其实我们已经是“世界大同”而不觉。还有佛教和佛像,更是印欧人缘起而被我们发扬光大的。

文明是水,必然交融。流水不腐,生生不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许一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zhidongd.com/csfz/5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