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160212/4769995.html《言语的秘密生活》TheSecretLifeofWords()01电影为什么叫“言语的秘密生活”
你一定很想知道汉娜的过去,特别是旁白的女孩到底是不是汉娜的女儿,汉娜是不是被逼迫枪杀女儿的妇女?
我很肯定的说,电影是不会告诉我们答案的。因为片名是《言语的秘密生活》。
男主人公约瑟夫的选择,就是导演的态度。
约瑟夫追寻汉娜的过去,一路追到哥本哈根,找到了汉娜曾经的心理医生英格。(后面我再说这位“英格”,她大有来头。)
约瑟夫对汉娜一片痴心,因此英格给他一个选择。她将记录汉娜口述悲惨遭遇的录像带交到约瑟夫手中。看还是不看,由约瑟夫自己决定。
前面提过,导演主张不揭开伤疤,并且约瑟夫也是这么做的。
至于原因,恐怕很多女性观众比男性观众更明白。
一个男人,邂逅了一位神秘的姑娘,他被她深深吸引,对方也是。
男人通常忍不住去探索爱人的过去。因为,男性是一种被逻辑思维控制的生物,他们认为,了解一个人的过去,才算认识她。这话听起来倒是符合逻辑,可是女人不是这样思考的。
女性天生具有男人后天才能学到的智慧。她们懂得,与其把时间浪费在逝去的往事上,不如抓紧短暂的人生,铭记现在和未来的点点滴滴。
约瑟夫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选择站在汉娜面前,请求她和自己共度余生,创造新的生活。他放弃触碰过去,不去探究汉娜留在录像带里,由言语构成的秘密生活。这就是片名的寓意。
英文片名“TheSecretLifeofWords”还有另一层含义。影片结束时,字幕滚动,背景中出现一排排档案,其册封上书写着姓名。每个姓名都是一位酷刑受害者,他们就是记录在言语中的(Words)、不为人知的(Secret)鲜活生命(Life)。
《言语的秘密生活》确实是一部感性细腻的爱情电影,同时还涉及对“战争”和“屠杀”的探讨。但是这些都不是电影的核心内容。
因为《言语的秘密生活》是一部讲述酷刑受害者生活的电影。
02汉娜的身份:酷刑受害者汉娜提到过,她曾在杜布罗夫尼克学习(护理知识),杜布罗夫尼克是一处疗养胜地,一座位于克罗地亚东南部的港口城市。克罗地亚则位于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半岛分布着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或称“前南斯拉夫”)解体后形成的许多共和国。
英格告诉约瑟夫,汉娜经历过巴尔干半岛的10年战乱。
这10年战乱指的是:
年,斯洛文尼亚战争,史称“十日战争”;
年至年,克罗地亚战争;
年至年,波斯尼亚战争;
年的科索沃战争;(注释:科索沃战争应该是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北约轰炸机袭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就发生在这场战争中。)
年,马其顿内战。
巴尔干半岛从年至年这10年间,战乱不断,这些战争统称为“南斯拉夫内战”。(注释:其实直到现在巴尔干半岛也没消停。)
由此,我推测汉娜是前南斯拉夫的难民。说她是难民,因为电影开始时,汉娜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不是她的祖国,而是北爱尔兰。
工厂主管请求汉娜休假,召她到办公室谈话。主管身后悬挂的地图就是一副北爱尔兰地图。
汉娜有很多身份,战争难民、屠杀幸存者等等。不过,这部影片中,她最关键的身份是:酷刑受害者。
03线索的起点:导演的致谢破解这部电影的起点,是结尾处的致谢。
导演伊莎贝尔·科赛特,向两位友人和一个组织致谢。
其中一位友人是:约翰·伯杰。导演感谢约翰·伯杰为她观察世界指出了新的“观看之道”。
《观看之道》(WaysofSeeing)是约翰·伯杰的著作。汉娜入住约瑟夫的宿舍,往桌子上摆放香皂时,旁边的书堆顶部就是这本书。
BBC在曾以该书为基础,拍摄过一部同名纪录片,因此《观看之道》是约翰·伯杰在艺术批评领域的代表作。
另外,约翰·伯杰还在年出版过一本名为“FromAtoX”的小说,并且广受好评。紧随其后,在年,本片导演莎贝尔·科赛特出版了名为“FromItoJ”的多媒体出版物,向约翰·伯杰致敬。
巧合的是,“I”就是伊莎贝尔·科赛特名字的首字母,“J”是约翰·伯杰名字的首字母。
另一位友人是英格·吉内夫克。她是IRCT的创始人。电影的灵感,来源于她的回忆。
汉娜经常打电话给一位女士,电话接通后,汉娜却一语不发。接听汉娜电话的角色就是英格·吉内夫克。当然电影里不是英格本人。
其实,导演和英格·吉内夫克在《言语的秘密生活》之前早有合作,而且是本人出镜。那是一部年上映的关于酷刑的西班牙纪录片。
IRCT:国际酷刑受害者康复理事会,该组织位于哥本哈根,片尾约瑟夫为了探寻汉娜的身世,前往IRCT,在其总部和英格·吉内夫克会面。这是一个救助酷刑受害者的组织。
04电影的真身:两段公开演说作家摆弄的是思想,但并不是以哲学家那种公开而理性的方式,而是将思想掩藏在艺术那诱惑人心的情感之中。
引自:《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罗伯特·麦基
《言语的秘密生活》其本质是为了两次公开演说做铺垫。一是为演说搭建合理的情景,二是为演说培养听众的情绪。
这两次讲演分别是:
汉娜口述遭受酷刑的经历。(汉娜向约瑟夫倾诉往事的大段独白。)
英格·吉内夫克阐述酷刑受害者救助工作的历史意义。(英格在档案室将录像带交到约瑟夫手中时的大段独白。)
05童声旁白的秘密:人物弧光电影开头和结尾有大段的童声独白,一个女孩的声音。
汉娜给约瑟夫讲述了她和同伴遭遇酷刑的往事。其中被逼着杀死女儿的妇女就是汉娜。
片尾,童声称汉娜的两个儿子是“我的兄弟”。童声旁白是汉娜死去的女儿。
女儿的声音,究竟是汉娜的幻觉,还是女孩的幽灵呢?
前者偏向现实,后者则略带超现实色彩,我更愿意接受后者。因为如此一来,终有一天,汉娜还能和女儿团聚。
女孩幽灵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悬念。更重要的是,她是情节设计的一部分。
《言语的秘密生活》没有强烈的外部冲突。因此,主人公的转变发生在内部,或者说发生在人物的思想之中。而思想的运动是看不见的。
电影开头,汉娜疏离人群、沉默寡言。假如仅仅因为和约瑟夫深情拥吻,汉娜就变得开朗明快。这样会让观众误以为,酷刑造成的创伤很容易被抚平。
所以,即便汉娜沐浴在家庭生活的温馨之中,受到爱情的滋养,其治愈效果也是循序渐进的。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汉娜处于一种朝着积极方向转变的趋势。这种趋势是内在的,不可见的。
女儿的幽灵从“如影随形”到“安心离去”是可见的变化,这一可见变化外“外化”了汉娜思想中不可见的内在变化。
如同导演安慰观众道:“请安心回家吧!汉娜会好起来的。”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正片)
如果你喜爱这篇文章。喜爱到用语言不足以表达?我是“逐年追影”,有空常来吧!如果我们的内容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您向我们发出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