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举行婚礼的一对新人、星期五清真寺
年版:
背面:-年科摩罗政府委员会主席赛义德.穆罕默德.谢克、矛尾鱼
规格:*85mm
(老博文)
收藏方向的关系,欧洲纸钞的文章写得比较多,今天写点关于法属之一的科摩罗法郎。
法属纸币特色鲜明,几乎各个收藏阶段的藏友都难以抵挡住它的诱惑,它在世界纸钞界堪称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任何一本收藏册中少了都会相当的缺憾。
科摩罗纸币现流通纸钞已变得十分现代,其他原法属国家的纸钞风格也随着殖民地历史的淡去而更加本国化,油画风格的老法属正逐渐成为绝唱。
这张科摩罗法郎流通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共分76版和84版两个版本。这张法郎在二三十年中一直充当科摩罗法郎的最高面值的角色,直到97年出现了更高面值的法郎才告终止。本人出于对票幅和品质的要求直接选择了这张最高值。在七十年代以后的“后法属”纸币的选择上,本人恐怕也会遵循中高面值这个选择思路,毕竟低与高的品质有较大的差异。
整张票面的设计元素并不多,显得比较简洁,正面为普通民众中的一对结婚新人,作为最高值采用双人物恐怕是它作为最高值的最大区别了。整张纸币虽然内容比较简单,但色彩依旧比较亮丽,特别是新人的区域,采用了黑色凹印和红、黄、兰三色胶印,而在男性区域大量显示出绿色头饰和服装,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经仔细观察,其绿色是蓝色和黄色油墨叠加而显示出的色彩,熟悉绘画或者了解三原色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法属纸币之所以美,其中重要的是其色彩的展示部分,而法属的多色套印又可以将三四种基色混合搭配出七八种色彩,另外通过线纹的密度控制色彩的轻重,这样法属给人以五颜六色,斑斓多彩之感。一种艺术之美,色彩之美油然而生!
星期五清真寺
纸币的背景展现的的是科摩罗的标志性建筑—星期五清真寺。几艘木船的添加使画面更加丰富与紧凑。可惜附图部分只采用了胶印方式,使票面失色不少。由此,这张法郎以其工艺难度的逊色在众多的非洲法属高面值中明显处于下风。然而,这在75万人口且经济欠发达的科摩罗已经可以接受了。毕竟代印也要看本钱的。
法属纸币背面一直是法属的软肋,即便本土也大多采用胶印方式,这种方式使颜色清晰程度明显降低,给人比较虚的感觉,但这张纸币的背面这种情况要好得多。色彩仍然比较鲜艳,这是很不容易的。中间人物并非首任总统,而是类似总理或议长的职务。翻开科摩罗的历史不难推测,要想将五十几个政党和要独立归法国管辖的几个小岛的不同政见者捏合在一起,恐怕也只有共同管理国家的这个委员会的主席能够胜任了。
矛尾鱼
矛尾鱼是腔棘鱼目矛尾鱼科的唯一种,是唯一现生的总鳍鱼类。原以为总鳍鱼已经全面灭绝,但于年在非洲东南海岸的东伦敦岛附近的深海中捕到第一条,直至年才在非洲科摩罗群岛附近捕到第二条。后又多次在同一海域成功捕获。
矛尾鱼是经历了漫长地质年代而残留的活化石,过去只能从化石了解它们。通过对矛尾鱼的比较解剖研究,有助于探索最初两栖动物是由哪种鱼演化来的。它是世界上仍存活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对研究生物的演化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有“活化石”之称。
科摩罗政府曾于80年代初赠送给我国一尾矛尾鱼标本。
科摩罗纸钞上出现的生长于科摩罗群岛附近海域的“活化石”—矛尾鱼,堪称其国宝。从中也可以看出世界纸币中特有的国家特征,大熊猫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上一下国家名片呢?
这张科摩罗法郎并不少见,价格也不算高,很适合法属藏友的入门收藏,在五六十年代昂贵的“大方块”老法属之前,体会一下法属的设计和色彩之美。即便是后法属时期的纸钞,近些年也有逐步减少的趋势,看来逐步从中择优选择是法属收藏方向的藏友们不错的选择!
(科摩罗整套收藏效果更佳!后期再补一篇整套赏析的文章。.12.5补充)
我爱纸币